黃青霞
摘 要:結合自身對于初中生物新課標的粗淺認識,就新課標精神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的實踐運用展開了細致的總結與歸納。
關鍵詞:初中生物;新課標;探究性學習活動;生活實際經驗;德育教育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往傳統而落后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校教育的需求,迫切需要在教育教學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與改革。這一背景下,初中生物新課改應運而生。作為新世紀的合格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標所提倡的先進教育觀點及教學手段。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對于初中生物新課標的粗淺認識,就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之道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引導并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修養及素質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的學習行為,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解決問題的實踐學習機會”,以此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團隊合作交流意識等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將產生非常大的幫助,有益于他們自身生物修養及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與進步。
通過對新課標的認真學習與研讀,我將這一理念靈活運用到了我自身的生物教學中。例如,在學習“生物圈”這章知識點之后,我在班級內發起了一個“認識‘保護生物圈的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首先,我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并利用課余時間同小組成員一起收集和整理自家每天所產生生活垃圾的總數量,并計算出每人每天所制造的生活垃圾數量;以每人每天所制造的生活垃圾數量為依據,大致估算出所在地區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可能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隨后,我還帶領學生將科學探究的場所擴展到了街頭,讓他們以家庭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作為切入點,對街上來往的行人進行社會問卷調查,并將最終的結論以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一來,就大大改變了學生以往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不但使得他們養成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探究這一活動,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進行了培養與發展,為他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日后更好地進行生物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程度
隨著實際年齡的增長,初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逐漸豐富,并初步具備了借助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常見實際問題的強烈愿望及興趣。《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開展具體的生物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切實加深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更好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
這就要求我們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充分契合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及實際認知水平,利用學生日常生活常見且感興趣的話題作為生物教學的突破口,以此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切實提高他們對于所學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程度。
對于這一點,我有著深刻的體會。例如,在學習“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部分知識時,一上課我就向學生提出了如下的問題:“動物的日常行為眾多,但是,這其中有的行為與生俱來,是不要后期再進行學習便可擁有的;有的則是經過后天長期的學習與訓練才逐漸形成的。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分析一下,哪些動物的行為分別符合我以上的描述。”這一問如同打開了學生生活大門的鑰匙,他們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有的學生說:“剛出生的小袋鼠眼睛還睜不開就會爬向母袋鼠的育兒袋中吃奶,書上說這是它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有的學生說:“遇到敵害時,刺猬會自動縮成一團,以背部的刺保護自己。這也是他們面對危險時的一種本能反應”,屬于先天性行為;還有的學生說“動物園中的動物表演是一種典型的學習行為,因為假如沒有人類后期的培養與訓練,動物們根本就不會表演這些雜技”;有的學生說“鸚鵡學舌也是動物學習行為中的一種,因為如果沒有人類的發音刺激和引導,鸚鵡很可能也不會重復人類的語言”……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對這一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能將“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組生物概念進行充分的區別與分辨,真正提高了自身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程度。
三、將生物教育同德育教育充分融合,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觀念以及價值觀
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學科知識,更要養成良好的行為道德習慣,逐漸提高自身的道德綜合素質及個人修養。《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生物涉及環境保護、科技發明、人體健康等多方面的知識,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系統知識體系的同時,逐漸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念。”要求教師必須將生物教育的內容同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力求促進初中學生道德綜合修養的更好形成與完善。
如,在學習“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這章知識時,我就在教學中融入環保知識等相關內容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之所在,促使他們樹立“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觀念,逐步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再如,學習“生物技術與社會的進步”這部分內容時,我則會向學生展示我國現代生物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他們在了解我國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的同時,逐步增強自身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樹立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樣一來,就將生物教育同德育教育實現了完美的融合,真正將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了實處。
總之,新形勢下,我們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貫徹、落實新課標所提倡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相信,如此方能真正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效率及其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福君,王慶光.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物教學如何定位[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03).
[2]王軍軍.初中生物教學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方式[J].新課程學習,2013(04).
(作者單位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