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勇
摘 要:幼兒期是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家庭及幼兒園都應重視這一時期的情感教育。而作為“人生第一書”的繪本,對學前兒童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價值。擬從四個方面就繪本閱讀對學前兒童情感教育的價值進行了分析,試圖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及幼兒家長對該問題的高度重視,并鼓勵他們在實踐摸索中不斷前行。
關鍵詞:繪本閱讀;情感教育;價值
繪本,又叫圖畫書,大多是由文字和圖畫共同組成。和一般的圖畫書不同,在繪本中,圖畫是生命,而不是文字的附庸。幼兒被圖畫吸引,并通過圖畫來了解故事、獲取信息,是幼兒進入閱讀的最初入口。培養具有健康人格和良好社會品格的人成為當前學前教育的重要使命。誠然,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有很多途徑,但作為深受幼兒喜愛的“人生第一書”,繪本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根據繪本自身的特點,結合多年繪本教學的實踐經驗,本人認為繪本對學前兒童的情感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價值:
一、繪本能夠帶給幼兒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
1.繪本閱讀能帶給幼兒切身的情感體驗
無論是在課上的互動閱讀還是在課下的親子共讀中,幼兒積極的動作配合和熱情興奮的小臉彰顯著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當然,他們也會跟著繪本故事一同悲傷、難過。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和情感的共鳴。
2.繪本還能讓幼兒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情感世界,幫助他們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幼兒的心是簡單而明亮的,他們會高興、會難過、會害怕、會羨慕、會愛,也會不相信自己。那么,如何讓他們正確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不良情緒呢?我想僅靠成人化的說教與枯燥的講解,其效果是有限的。繪本《愛的奇妙滋味》(青蛙弗洛格成長故事系列,下同)讓幼兒明白,愛是一種偉大而奇妙的感情,我們每個人都會愛上別人,也會被愛。《難過的弗洛格》則讓幼兒明白“難過”是一種想哭的感覺,是一種有時我們無法控制的情緒。《我就是喜歡我》講述了青蛙弗洛格想像鳥兒一樣飛,像小豬一樣會做飯,又像野兔一樣能識字,可最后都失敗了的故事。它沮喪地自我總結道:“你們都比我聰明,我什么都不會。”但當它看著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時卻突然認識到“這就是我!”“一只綠色的青蛙”,這時它又自信滿滿了。
二、繪本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經驗,促進其社會化
教育往往是潛移默化的。繪本以圖文配合的方式,將深奧的道理蘊含其中,使幼兒閱讀時通過“移情”而產生情緒變化,甚至是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情感。這就豐富了幼兒的情感經驗和個性想象,使其在閱讀中逐步理解真善美,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品格。
而且,繪本故事本身就是現實生活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幼兒在走進這個仿真社會時都會以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并在閱讀中擴展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社會規范,學會與人交往,提高社會認知能力。例如,在給小班幼兒講完繪本《湯姆走丟了》(小兔湯姆系列)后,我問大家:如果自己和父母走散后應該怎么辦?一個3歲半的女孩立刻回答:要找售貨員阿姨。可見,繪本故事對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具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幼兒能夠完整地領會深刻的社會主題。例如,他們非常喜歡的繪本《彩色的烏鴉》,顯然他們無法理解這是一個涉及種族歧視的故事,但至少他們能同情這只彩色的烏鴉,而且明白“不能因為別人和我不一樣就不喜歡他”。
此外,繪本還促進了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一方面他們通過繪本習得了與別人交往的技巧,學會了換位思考;另一方面,在幼兒園的自由閱讀中,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也得到了促進。他們往往一起看書、討論,或者爭當故事中的角色。在出現問題后,還能一起協商解決。在一次閱讀中我看到兩個小女孩在搶“奶瓶”(書),爭著要當“湯姆”,給自己的“小妹妹”喂奶(《湯姆的小妹妹》繪本)。最后為了使游戲繼續,她們做了協商,一人一次輪流當。也就是說,繪本不僅讓幼兒獲得了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而且學會了如何平等相處。
三、利用繪本開展幼兒性教育和生命教育
現實生活中,幼兒經常會問一些讓父母感到棘手和不知所措的問題,如“我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他站著尿尿,而我是蹲著的”。面對這些讓一些人覺得無法登大雅之堂的性問題,年輕的父母們往往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對幼兒開展性教育,即使覺得有必要,也不知道應講到什么程度或以什么方式進行。作為兒童性教育倡導者的胡萍認為,性教育應該從0歲開始,而且它包含很多內容:首先是性別教育;第二是愛與生命的教育;第三是情感與責任的教育;第四是道德與法制的教育。繪本在解決這些深刻的、難以啟齒的問題上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從哪里來?”繪本《我是從哪里來的?》(歪歪兔兒童性關懷系列)告訴幼兒自己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是爸爸媽媽的結合,是“最棒”的,而這一切是“我和媽媽的秘密”。
“我到哪里去”,即死亡教育。這其中既有關于死亡的平靜描述——《湯姆的外公去世了》,也有《長大做個好爺爺》的溫暖,還有《象老爹》中面對死亡的樂觀態度。
此外,兒童性侵害事件在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這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對性教育的回避和錯誤應對會對兒童造成終生的傷害。那么如何讓幼兒在受到侵害時能夠有效地自我防范呢?繪本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住手,不準碰我!》(歪歪兔兒童性關懷系列)的故事中,歪歪兔接受了陌生人的糖果,然后陌生人要往下摸,這時她想起了媽媽的話——不能讓別人隨便摸她,更不能摸內衣內褲遮住的地方!后來她機智地逃跑了,并將此事告訴了媽媽。這個故事后,幼兒大多明白了“不能讓別人摸”;如果發生了什么奇怪的事,一定“要告訴媽媽”的道理。
四、繪本有助于增進親子感情
繪本以其獨特個性將閱讀對象定位為0~6歲的學前兒童,而這一時期也正是培養閱讀習慣和興趣的關鍵期。鑒于學前兒童的特性,閱讀方法主要以親子共讀為主。
1.閱讀關于親情的繪本,能讓幼兒更加深刻地體會愛,懂得親情的含義
如《我媽媽最棒》,通過大大的擁抱、長長的吻、美味的早餐等細節讓幼兒認識到,我的媽媽是最愛我的,而且是最棒的。英國繪本《我爸爸》則借助兒童的口吻,描述了最令人自豪的、無所不能的我爸爸,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和暖暖的親情。
2.爸爸、媽媽和孩子在一起閱讀有趣的書,真誠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將把他們帶進一個充滿親情的幸福世界中,而這也將成為影響其一生的寶貴經歷
心理學家西格曼博士認為:“睡前10分鐘的親子共讀除了可以幫助幼兒入睡外,對其免疫系統、傾聽的技巧及想象力的發展都有益。”因此,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增進感情,而且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愛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而幼兒期則是培養“愛的情感”的關鍵期,它將為孩子打下一生的情感基礎。著名的兒童文學理論家彭懿認為:“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繪本才是真正的兒童書。”它貼近兒童生活,以生動的方式向幼兒展示了一個美妙多彩的世界,對幼兒情感、價值觀和心靈的塑造具有獨特的、不可取代的教育價值。因此,幼兒教師一方面應積極主動地開展繪本教學,另一方面也應努力探尋在實踐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在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悅納自己的同時,讓他們能夠感受愛、學習愛和表達愛,最終成為一個具有豐富情感和健康品格的人。
參考文獻:
[1]李興娜.早期親子閱讀教育指導的實踐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
[2]彭懿.繪本閱讀與經典[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海拉爾區民族幼兒園)
?誗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