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華
摘 要:隨著計算機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當前初中科學教學效果不是很好。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提高初中科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信息技術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科學;應用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應用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有助于提高科學教學質量,也為社會市場需要提供了科技型人才。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
在1991年,浙江省就提出了綜合《自然學科》課程,并在浙江各市試用,在2002年新課程改革下,《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科學課程注重學生情感觀、價值觀、科學觀的培養,因此,加強科學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科技型人才。科學課程是一門涵蓋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地理學等內容的綜合學科,其更注重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在教育理念上,科學課程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突出以科學探究為主的教學本質,最終體現當代教學的科學效果,從而培養創新的科技型人才。由于科學課程自身的特點,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從科學課程本質分析,由于科學課程涉及世界萬物的科學知識,而這些科學知識不可能全部呈現在科學課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為科學課程提供豐富的科學資源;從課程內容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與社會相沖突的弊端,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導致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成為科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從課程課程結構體系分析,傳統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結合的科學課程注重科學概念和科學原理的組織設計,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的科學課程嚴重違背了當前的教學體系。新課標的教學體系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結合,而信息技術參與到科學課程組織與建構中,可以打破傳統的以科學邏輯結構建立起來的線性體系,通過科學課程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能使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充分體現科學課程的綜合性。因此,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課程相結合是科學課程內容的需求。
二、初中科學教學信息技術應用探討
1.模擬型教學軟件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模擬是科學教學最主要的探究方法。所謂模擬型軟件,是指通過計算機對科學現象、社會現象的模擬。在科學教學中,大多數科學教師都采用模擬型軟件進行科學知識的模擬,這是因為學生不能實地觀察自然現象的科學景觀,而模擬型軟件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某著名學家對模擬型軟件分為自然模擬、復現模擬、過程模擬、情景模擬等類型。對于物理模擬,學生可以對屏幕上展示的各種電子線路進行操作;對于復現模擬,其主要是對時間較長的生物變化過程進行模擬,例如微生物的分解、植物開花生長等,這些科學過程在課堂上是很難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而復現型軟件可以將這些生物科學課程展現給學生,尤其是瞬間變化的化學現象,復現軟件可以將化學反應過程放慢,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化學反應原理和過程;對于過程模擬,其主要包括診斷型程序和訓練模擬,而訓練模擬,學生可以模擬交通工具的物理原理;對于情景模擬,通過設計一定的情境問題,使學生對各個情境問題進行操作顯示,例如某學者對城市進行模擬,在科學教學中,學生扮演一名環保工作者,從而對城市環保、人口增長等問題提出有效策略,通過情景模擬,從而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總的來說,模擬型軟件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將科學課程內容化快為慢,重復變化,變不可能為可能,節省開支可其他資源等。
2.概念圖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由于科學課程內容主要是科學概念和科學原理,科學概念具有抽象性,而概念圖可以直觀形象地將科學概念展現給學生,其是一種可視化產品,概念圖可以對科學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描述,使學生充分掌握科學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另外,概念圖也是科學課程的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利用概念圖軟件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從而直觀形象地展示科學課程內容中的科學概念和原理。概念圖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同時也能使科學課程內容更直觀化、形象化,因此,概念圖的應用對科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新課標下,初中科學教學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但是,當前初中科學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高初中科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韓麗.上海市初中科學教師職后培訓狀況調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樂建吉.數字化實驗引入初中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問題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10.
[3]郭聰聰.初中科學課堂開放教學的實施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甌海實驗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