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美國媒體總把我說成是超級英雄,但我不是,我只是一個老師,像所有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會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
——雷夫·埃斯奎斯
美國的霍伯特小學有2000名學生,他們中或家庭貧困或單親或父母不在身邊,許多人英語也不是母語,更有的孩子在十四五歲就輟學到街頭流浪。這是雷夫老師初到這所小學的印象。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知難而退,可他沒有,并且他從教30年來一直固守在一間教室——第56號教室。這些的孩子,似乎注定平凡,在這個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竟在全美名列前茅。雷夫也因此獲得不計其數的榮譽,包括年度優秀教師獎、年度教師獎,并獲英國女王頒發的不列顛帝國勛章。他的事跡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成為熱門暢銷書。在這間教室里,孩子們茁壯成長。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和分享著一生受用的技巧,塑造著一生受用的人格、信念……
我敬佩雷夫老師用信徒般的耐心、父親般的慈愛、專家的自信,創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那么,是什么讓他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著工作的激情?是什么締造了他的成功呢?
通過了解,我知道,是他的執著,對教育的執著信念,使他做到了“一輩子,一件事”。雷夫告訴我們,他有兩大動力:一是來自學生,“我感到最幸福的是看到孩子臉上的笑容”;一是來自自己,“我現在的教學技藝比15年前好多了,我看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相信我還可以更好”。
我不禁捫心自問:我也是一名教師,而且教學條件比雷夫老師還要好,可我為什么不能像他那樣做出些成績呢?雷夫老師開始教學時條件很不好,學校離家遠,也沒有車,每天要走上5公里,所以必須4點半起床,但他從不遲到,一直堅持。由于他的堅持,在平凡中創造了奇跡。而我們呢?大多數時間處于彷徨之中,患得患失,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面對學習、工作,甚至生活,總想好好去做,但又不能堅持,往往做事有始無終。通過對雷夫老師經歷的了解,我真正體會到了信念的力量。而我們正是缺少這種的執著信念,所以,做事不能堅持。錢學森曾說:“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面對任何事情,我們要有耐心,有耐心的人生活得會更好。
所以,謹記“一輩子,一件事”。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其他事情上,只有堅持,你才會成功。
(作者單位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五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