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亮
摘 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在實踐中,要多種途徑培養小學生“說”的能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說”,即口語交際能力呢?我在教學中做了這樣幾點嘗試。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1.創設生活情境
口語交際是日常的生活交際。因此,口語交際訓練要設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敢說”“想說”。如在一節口語交際課上,我設計的主題是“今天我是小主人”。首先在班里布置了場景:一張茶幾,上面放了水果茶水,一把椅子,上面坐著“小主人”,咚咚咚,有人敲門,原來來客人了!這時候小主人起身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客人聊天。這樣的情境,跟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他們紛紛爭著要當“小主人”,要上去展示自己的風采。口語交際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創設游戲情境
比如有一次,我設計了一個“咬耳朵”游戲,即“傳話”游戲,分為兩組,一組五人,先讓第一人看一句話,然后往后傳,聲音只能讓臨近的那個人聽見,看哪一組傳得又對又快。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很激動,注意力也很集中,很好地鍛煉了“聽”的能力。在游戲結束后,大家又一起討論,哪組傳錯了?是怎么傳錯的?在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這樣,就一個小小的游戲,既培養了學生“聽”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一舉兩得。
另外,還可設置多種情境,只要能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均可以。
二、豐富積累,讓學生“會說”
低年級小朋友生活閱歷很少、見識少,有時候想說也不知道說什么。那么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拓寬視野、發展語言。因此,我每天設置了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帶領學生讀童話故事,讀片段,然后開展講故事比賽。另外,每周組織學生看一次電視上的少兒節目,每周背兩段簡短的話。這樣,日積月累,孩子們越來越會說,越來越能說了。
三、方法引導,讓學生說得好
一年級學生首先要從說一句話、幾句話逐步過渡到說一段話,由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方法引導很重要。如教說一句完整的話時,老師可以這樣先示范:在什么時間,誰在干什么,做得怎么樣。在一句話說好的基礎上,再教學生有序地說一段話。
四、訓練常態化,讓學生說習慣
口語交際的訓練要常態化,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老師要多用心,多設計訓練場景,讓學生說成習慣,人人都能說會道。
總之,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要創設多種情境,要豐富學生積累,擴展學生視野,再加上巧妙方法引導,相信學生一定會“有話說”“喜歡說”,而且“說得好”!
(作者單位 河南省淅川縣二小校本部)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