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桂蓮
摘 要: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從以趣促讀、縱情朗讀、培養閱讀習慣和在課堂上交流探討等幾個方面,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措施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語文閱讀要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與能力為核心,通過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閱讀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打好基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在重視閱讀能力培養的前提下,注重將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寫作思路及技法,讓學生在具體訓練中加以應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一、以趣促讀,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體現“以趣促讀”的原則。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原動力,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就會形成閱讀的積極性,對于閱讀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不會將學習作為一種負擔而產生心理排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因勢利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求知,在閱讀中滿足自己本身的欲望。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所選取的文本,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教材里的古詩古詞,以及現代文里的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教材的絕大部分。這些課文或記事、或抒情、或描述、或狀物,有些課文達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味和感悟文章中精妙的語言,還要重點體會文本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讓學生觸摸作者細膩的感情脈絡,感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并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感悟文中所描繪的自然環境及人物形象,從而在情感上、心靈上與作者及文本產生共鳴,使學生被文章的磁場效應所吸引,進入文章唯美的境界,在文章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例如在講解《鳥的天堂》一文時,筆者提問:鳥的天堂在哪里?為什么叫作“鳥的天堂”?學生七嘴八舌地給出答案。教師并不急于糾正學生的答案,而是啟發學生認真閱讀,到課文中去求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投入到閱讀當中,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
二、重視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含英咀華
朗讀是感悟語言、體味文章情感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種傳統的閱讀方法,又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而大聲朗讀能夠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增長學生有效閱讀時間。通過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達到理解與記憶課文的目的,還可以使學生通過朗讀更深切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長期的閱讀中會形成語感,而形成語感對于學生的口語交際及寫作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在學生朗讀之前,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進作者創作的背景,或知人說世,或探究作者寫作的原因;提供與課文感情相關的意境材料,當然也可以是音樂材料,讓學生在朗讀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如筆者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給學生配上優美的桂林山水視頻資料,邊播放邊讓學生欣賞朗讀,使學生領略桂林的秀美景色,激發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領會文章思想內涵的重要品質。在閱讀教學中,一是要通過設疑閱讀,培養學生專心、認真思考的習慣;二是要通過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深刻理解課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最后,還要培養學生“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講歷史上名人讀書善做批注的故事,讓學生理解動筆讀書的重要性。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文中的精彩文段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也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以及暢談閱讀體會。這些習慣要靠在長期閱讀中養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學生的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才能夠形成。
四、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在交流探究中提高
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這樣學生的身心放松,在交流探究中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深入文段內里,抓住文章的精神實質。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上是實現了學生與文本與教師的對話過程,因此,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閱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探索的過程,是尋求作者感情脈絡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而不要一味地否定,應該積極啟發與激勵。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講授《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認為這篇課文是嘲笑孔子的,認為孔子不像人們所說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在此時,應該引導學生接近教材正確的價值取向。教師在小組中進行了討論。通過討論學生認為,由于當時受科學條件的限制,孔子沒有做出回答,是可以理解的。體現了他的實事求是精神和他一貫倡導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觀念。
參考文獻:
[1]邵亞娟.別讓精彩悄悄溜走:對當前課堂二次討論答問教學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
[2]熊維剛.討論:讓學生愛上語文[J].小學時代:教師,2011(11).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馬場寄宿制小學)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