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靜
摘 要: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如何實施創新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
一、民主教學,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實施語文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民主是一切創造力得以發揮的條件”。創新教育,顧名思義即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權威”,學生是“服從權威”,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唯唯諾諾”,師生關系不平等、不和諧。教師教授什么知識,學生接受什么知識,在這種“一輸一入”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固然能掌握好基礎知識。但是,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不到開發,創新意識得不到延伸。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只是“書呆子”。因此,必須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實施民主教學。“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和老師關系融洽,學生才會潛意識地吸收知識,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二、善于運用文本教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條件
小學語文教材,是擇取了大量的故事性強、教育意義高、文筆優美,具有促進發散性思維的優秀教材。就教學創新而言,教師應當在教材上下功夫,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小學生的創新素養。例如,在《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等等文本教材中,課文中的主人公都有創造性思維,在遇事、做事時候不拘一格、打破常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授課時,要善于從正面、側面、反面提出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擴展、延伸。教材中還描述了許多創造性的事物。例如,課文《古老的趙州橋》,講述了古人在造橋時的杰出智慧,一個具有啟發性思維的故事。這些文本課文,對學生的思維啟發具有很大的促進意義。
三、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敢于求異的品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質疑問難、求異精神難能可貴。教育的成功即是教育出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求異的品質。敢于質疑、善于求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樹立小學生終身學習理念和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保障。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深沉厚重。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體制中,體現出重基礎、輕創新的教學特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創新教育方法,在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敢于求異、求新的品質。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培養小學生具有求異、求新的好品質,不僅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益,還對祖國以后的繁榮富強有著重要的聯系。
(作者單位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高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