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娟
摘 要:“正能量”一詞是近兩年在各大網絡媒體、報紙雜志中出鏡頻率較高的詞語之一。何為“正能量”呢?說白了,正能量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意念力,一種朝氣蓬勃的生活態勢。如,社會上“最美司機”“最美媽媽”傳遞“英勇救人”的正能量;老人孩子“拾金不昧”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慷慨解囊,勇救災區”傳遞“中國情”的正能量……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正能量,教育界更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關鍵詞:正能量;能力培養;社會活動
被譽為“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的教師”——雷夫,是一位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也是一位我非常崇拜的老師。他近30年來一直執教于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叢林小學的第56號教室,以自己的堅持和理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個性、有特點的學生。他的一些事跡和理念就像一股正能量傳遞給我們一線的老師,值得我們深思、探討,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傳遞下去。
一、能力重于泰山
鑒于中國的中考、高考還是以“分數”論“英雄”,所以“素質教育”的口號似乎還是不能蓋過“應試教育”的風頭。因此,很多教師還是過分關注學生成績,繼而給學生補課、加作業,增加負擔,導致年年月月日日所宣傳的減負也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面對這樣的困惑,雷夫老師則認為:“大家都以成績單來判斷學生,但孩子可以通過紙筆測驗,卻不一定能通過人生的考驗,老師們都忘記了,學生面臨的真正考試,不是學年末的一張試卷,而是他們離開你10年后的表現和結果。老師給了學生什么會讓他一生受用的能力,這才是對一個教師的價值更準確的評估。要讓學生了解教室里的每堂課會使人生更好,孩子才會越來越好。”是的,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所謂的高分而存在的,教育應該為學生的幸福成長服務,就算有千萬個100分也不能彌補一個社會生活中的低能兒,那樣的教育是徒勞無功的。
二、聚焦“中等生”
每個班級總是存在著所謂的“好學生”和“差學生”,“好學生”老師自然是喜歡,因為不管是考試、比賽,還是各類活動,好學生總能給老師撐足場面,讓老師驕傲。所以老師在他們身上的關注自然就多。另一方面,“差學生”總是給老師搗亂,不管是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總是讓人傷神,老師們為了能夠轉化他們,在他們身上所花的精力自然也多。這樣一來,老師的精力就沒辦法分給班級里人數眾多的“中等生”。他們總是默默無聞,不受老師關注。但雷夫老師的做法卻大相徑庭。他總是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中等生”身上,讓他們做得更好,因為他們才是班級中最有潛力的“優質股”,通過老師的努力,他們有極大的可能會轉化成“好學生”。而且當“差學生”在班級里找麻煩的時候,他們就會找不到搗亂的伴。所以讓“中等生”來影響班級,才會形成良好的班風——安靜、和諧。
三、走出教室,走向戶外
現在的小朋友已經變成了“籠中的金絲鳥”,他們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活動空間都越來越小。在學校里,老師出于安全和成績的考慮,把學生都留在教室里,不會給他們太多開放的空間,他們面對的是做不完的作業和試卷。在家里,電視、電腦、手機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他們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自主能力越來越低。這樣的培養方式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弊大于利的。在雷夫老師的班級里,雷夫老師每個學期都會自己掏腰包帶孩子去參觀美國的各所大學,進行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還會給孩子們排演莎士比亞的話劇。讓孩子們在快樂的實踐和活動中,培養各種生活的能力,并且學會人生的道理。畢竟社會才是人生真正的大學堂。
雷夫老師以自身的經驗給我們傳遞了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也許不會有雷夫老師那樣輝煌而偉大的成就,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接下這根接力棒,把雷夫老師這股正能量繼續傳遞下去,讓我們的教育也能煥然一新……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中心小學)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