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麗
摘 要:語文是一種工具,語文的基本訓練不單單是一種技術訓練,而要聯系人們的生活,教科書始終要堅持語文的運用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這條原則,教師也應以此為準則來開展教學,這樣,義務教材的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學習;訓練;生活實踐;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與。這種復雜性,決定了語文的基本訓練不單單是一種技術訓練,而要聯系人們的生活,聯系生活進行語文訓練,有利于學以致用和學文育人。具體地說,讀是通過語文認識生活和學習怎樣生活;寫,是運用語文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服務于生活。
一、教科書中著重語文訓練與生活的聯系
這套書分作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都力求使語文訓練與生活密切聯系。第一階段(第一冊),課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內容,分類組織單元,使學生一進入初中學習語文,就懂得語文的學習、運用與生活的關系;第二階段(第二、三、四冊),課文按照記敘、說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單元,著重培養記敘、說明、議論的吸收和表達能力;第三階段(第五、六冊),課文按照文體分類編排,著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同時培養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
二、課文中體現的語文訓練與生活相聯系
第一階段的課文是按照反映的生活內容組織單元的,第二階段的課文則是按照表達的方式組織單元。這可能使人誤以為第一階段重視語文與生活的關系,第二階段不重視。實際上,按照反映的生活內容組織單元也好,按照表達方式組織單元也好,都是講的組織單元的線索和方式。而我們要看的是本質,就是說,在讀、寫、聽、說的訓練中,是不是貫徹語文的運用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原則。
以第二階段的第二冊為例。這一冊主要是以記敘這種表達方式為線索來組織單元的。六個單元無論講記敘的哪一方面,都得講究語文的運用與生活實踐的關系。比如,講記敘的要素:地點、時間、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離開了生活實踐這唯一的標準,能夠講得清楚嗎?同樣,寫一篇記敘文,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如果離開生活去虛構,顯然是不允許的,而且必然導致失敗。
三、在教學中落實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1.聯系生活,應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之中
例如,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學生的生活面盡管不算廣闊,但也自成天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學生關注的熱點,往往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走出課堂,帶領學生參觀游覽和進行社會調查
如,學習說明文時就可以到實地去參觀,也可以在網上看到。參加語文課外活動會有更好的學習空間。例如,辦報、辦廣播、向報刊投稿情況等。這種種活動的巨大引力有時能超過課堂教學,甚至能影響人的一生。
四、多年來在語文訓練與生活聯系方面取得的經驗
這里談談我們農村中學所取得的經驗?,F今我們所推崇的“課內外銜接語文能力訓練”。它的指導思想,就是突出語文訓練與生活的聯系。
1.課堂教學
大致上有三種方式:(1)內引,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到閱讀中來。如,講授《水調歌頭》,就讓學生聯系自己看月亮的體會,想到遠在他鄉的父母,理解課文對月亮的描寫,體現作者的感情;(2)外聯,把學生學得的成果擴展到生活中去。講《故鄉的鴨蛋》以后,讓學生利用從課文學到的東西,去寫家鄉的解說詞;(3)對比,把發生在學生身邊事情的文章與教科書上寫同樣事情的課文作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2.課外活動
(1)閱讀課。一周一節,學生自由閱讀,邊讀邊做筆記,學生的閱讀量大增,還寫了好幾本讀書筆記。(2)收視課。教室里配有電視機,組織學生收看,對有些節目進行討論、評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3)社團活動。比如出黑板報、手抄報、辦廣播,搞朗誦比賽,讀書報告會等,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活動中有顯著提高。(4)社會調查。比如,到社會上調查村史、家史、搜集民間故事、對聯等等,使學生感到語言既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增:(1)師生樂教樂學,對語文有濃厚興趣。(2)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普遍有了提高。(3)學生負擔減輕,輕松愉快學語文。(4)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到發展,語文素質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 重慶市合川區隆興中學〈龍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