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瑋
摘 要:所謂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運用就是說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啟發與誘導學生,發揚民主的作用,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踐行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合作是一種品質,它并非與生俱來,一個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耐心培養。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它需要教師優質的組織和高效的實施,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散發活力,煥發光彩。結合教學經驗談一談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怎樣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運用合作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實踐運用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少實效
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使其流于形式,缺少實效。在實際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發現這個問題,仔細研究,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一就是部分數學教師沒有正確地理解合作學習的本質,只是單純地為了活躍一下課堂教學的形式,導致學生間缺乏實質性的合作。比如,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探討一些沒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學生之間合作不主動或者缺乏獨立的思考等等,致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長處。
2.忽視對合作學習的問題進行精心設計
對合作學習問題的設計不夠重視,也是當前我們數學課堂上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需要討論的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問題很少,學生合作討論的問題都是教師為了迎合合作學習的形式而設計的。因為這種錯誤思想的誤導,有些原本不需要合作學習,不符合合作學習形式的內容也被拿出來讓學生合作。
3.不能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不能真正發揮每位學生的主動性作用。有的小組就成了個別成績優秀的學生的“天下”,致使其他學生淪為聽眾,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還有學生對于合作學習,對于數學的學習一點積極性都沒有,學生之間沒有有效的互動,致使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不分享,不友好,不傾聽。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運用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合作學習的課堂情境,發揮學生在其中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揮教育的力量。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立足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與生活,將知識簡單化,充分開發利用學生原有的數學基礎,探究學生在合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適應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符合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的合作方式。另外,筆者在教學中,還經常發動學生,共同尋找與挖掘生活中數學樂趣,讓學生自己體會,體驗數學用處與情感,做到知行合一。
2.激發學生們的合作熱情
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創設課堂合作活動情境,讓學生能主動體驗數學合作學習的樂趣。如果教師在這方面做得好的話,有激情,就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與熱情,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種學習上的滿足感也會推動學生繼續往前發展。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筆者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在課堂上創設合作的課堂情境,很大程度上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等都是非常有效果的。而且經過小組合作討論所帶來的課堂印象遠比學生自我感受好得多,還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與想象力,促進學生之間共同進步。
3.采用小組競賽的合作方式創新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固然要采取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合作精神。但是,如果教師組織不科學,就有可能出現小組之間差距很大的情況,導致數學水平好的學生始終占據主要地位,而數學水平不好的學生就處于被支配地位。因此,筆者在此建議,我們在進行小組合作方式的時候,可以反其道行之,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小組競賽,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間的競爭性,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增強群體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比如,在一道難題的討論中,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采取類似的方式分組,讓小組之間討論與解答,然后班級小組之間再進行比拼,哪個小組的思路比較清晰,答案正確就能獲勝。如此一來就能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數學水平高的學生也會幫助那些水平差的組員,以此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創新,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建立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但是,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分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從而發揮合作學習的實質性作用。
參考文獻:
王坦,高艷.合作教學理念的科學創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張易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