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英 戴艷
摘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強化預算管理、規范政府采購工作流程、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等方面促進了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和提高。但隨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如何使現行的預算管理辦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農業科研單位實際情況相結合,還存在諸多難點,例如:項目支出預算與國庫集中支付的管理脫節;項目支出預算下達滯后,影響科研項目工作正常進行;農業科研項目預算執行難,造成項目經費變相浪費;農業科研單位實行公務卡結算管理,與科研項目實際支出需求有差異。針對這些難點,提出加強農業科研財務管理工作的對策:轉變理財觀念,強化財務管理基礎;嚴格預算編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網絡平臺建設,保證數據管理的安全穩定;提高財會人員實際操作能力。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農業科研單位
中圖分類號: F812.45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383-02
收稿日期:2013-10-23
作者簡介:徐曉英(1963—),女,安徽桐城人,高級會計師,從事財務管理工作。E-mail:xxy098@163.com。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的,將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其中統一管理,收入直接向國庫和財政專戶繳入,支出又通過該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服務提供單位的管理辦法。2003年始,安徽省省直所有預算單位和部門實行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覆蓋,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了國庫集中支付范圍[1]。近些年的實踐表明,國庫集中支付辦法不失為有效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然而隨著這一政策性措施的實施以及相關改革的深入,針對農業科研單位使用管理財政性資金如何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管理的要求相一致,尚存在諸多實踐問題,在此作了一些探討。
1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促進了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充分體現了公共財政的性質,成為完善現代市場經濟的選擇。將農業科研單位財政性資金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不僅是單位用錢方式的改變,更使整個農業科研單位的財務管理理念、方法等產生了根本改變。
1.1強化了農業科研單位的預算管理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后,公共財政資金不再直接撥付到農業科研單位,而由農業科研單位根據國家或地方財政部門審核、人大批復的部門預算,在財政年度預算指標內以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2種方式投入資金,農業科研單位編制的部門預算就是用款計劃編報、批復的依據。這種管理辦法、程序對農業科研單位開展部門預算編制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各類實行財政國庫支付的資金編制撥款預算方案,科學、合理、準確地安排本年的預算支出,并盡可能將項目預算細化編制到經濟科目款級,使所有財政性資金安排的項目都可以按批復的預算執行。項目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支付或財政授權支付,增強了農業科研單位的預算管理。
1.2規范了農業科研單位政府采購工作流程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嚴格執行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對所有財政資金的使用,凡是涉及政府采購項目的支出,包括采購納入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及貨物、工程和服務支出限額標準,必須明確體現在年度采購預算編制中,并且逐項編制政府采購預算,保證政府采購預算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避免執行中頻繁調整變動。對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的采購項目,單位及時辦理采購計劃申報。省財政廳大力加強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推進政府采購業務的全流程電子化操作。通過有效的監督管理,規范采購行為,增強了農業科研單位政府采購的透明度,使政府采購工作逐步走上常態化、制度化軌道。
1.3提高了農業科研單位資金運行使用效果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財政資金不再直接撥到單位的銀行賬戶,而是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中,這個賬戶須是零余額存款賬戶,單位財務管理從日常資金管理轉向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整體過程之中。在使用財政性資金購買商品或服務等發生支付款項時,預算單位先提出申請,經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審核后,再將資金通過該賬戶支付給收賬單位,這種制度顯然有利于統一調度和管理財政資金,體現了財政管理的標準化、法制化和科學化以及財政工作的公正性、公開性和約束力。由于從預算到使用都處在財政部門的有效管理下,在源頭上杜絕了財政資金被截留、轉移、擠占和挪用的可能,有效預防和遏制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另外,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可杜絕過去單位銀行賬號設置的分散性、多層次狀況以及資金層層撥付的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及資金占用、滯留時間,這種“扁平化”的資金撥付管理辦法方便單位及時用款,降低資金運行成本,大大提高農業科研單位資金的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2-3]。
1.4提升了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的水平
加強了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督,增加了預算執行信息的透明度。由于預算資金使用信息來源于基層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中的每一筆交易發生的記錄,通過運用網絡技術,實現國庫支付中心財政信息一體化平臺的直接鏈接,提高了預算執行信息的完整性、時效性和透明度,為財政資金運行提供方便、及時、可靠的管理信息。因此,農業科研單位對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或采取財政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對不符合預算規定的支出、沒有預算計劃的用款申請,財政部門能夠有效實施控制,從而加強對財政資金的流向和全過程監督,使監督效果更加明細化、動態化,從而有效約束違規、違約現象,也客觀地促進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科學化水平的提高。2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農業科研單位現行財政項目資金管理的難點2.1項目支出預算與國庫集中支付的管理脫節
安徽省對項目資金已實行“項目支出預算與國庫集中支付”相統一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財政資金支出的透明度、項目工作任務的完成度,財政資金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得到制度保證。近年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在研項目資金逐年增多,國庫支付中心對項目資金的監管也逐年增強。由于各預算單位項目多,項目實際支出與項目預算吻合程度缺乏必要的監督,在辦理業務時國庫支付中心不能及時查看預算單位項目支出預算明細表,對預算單位申請支付業務科目的可靠性、合理性缺乏必要的審核,致使集中支付的優越性不能集中體現出來[4]。
2.2項目支出預算下達滯后,影響科研項目工作正常進行
安徽省部門預算編制流程實行“二上二下”,主觀上能夠促進預算單位編制高質量的項目支出預算;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部門預算都是在上一年度編制下一年度的預算,預算從編制到下達至部門執行,一般有3~4個月的時間差,如果是在預算執行中需要二次細化的項目,等待的時間近半年,致使科研項目執行在年初出現資金鏈斷裂,勢必影響項目整體工作的正常進度與質量。大多數單位為了完成項目任務執行進度,只好用其他資金代墊使用。但國庫支付中心零余額帳戶的財政項目資金,無法轉回單位基本賬戶以歸還前期代墊的資金。同時,在部分單位其他資金不足時,前期項目支出的資金不到位,尷尬地造成了許多科研項目工作不能全面展開的局面。當項目支出預算下達后,有些項目組為了追回已失去的數月時間,就會趕進度促項目,突擊使用項目資金,這又影響了項目支出預算安排的計劃性和使用的合理性,最終影響完成項目的整體質量。
2.3農業科研項目預算難以執行,造成項目經費變相浪費
因農業科研項目具有周期長、受自然影響因素多、科研成本項目不確定等特點,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對科研經費的使用產生了巨大影響。原因是項目申報立項時間長,而農業科研受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大,耽擱了項目實施的有利時機,造成部分項目任務不能如期進行,延緩了項目的執行進度。加之部分科研人員不能編制科學合理的項目預算,項目經費使用難以按批復下達預算執行。
隨著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的逐步加大,致使部分項目結束經費結余。國庫集中支付后,由于當年預算指標當年必須執行完,不能結轉到下一年使用,未按時支付出去的經費指標,年終全部收回,同時還影響到下一年度項目經費的爭取,大大削弱了科研人員節約使用科研經費的積極性,導致科研人員在年底前集中花錢,造成科研項目經費的變相浪費。
2.4農業科研單位實行公務卡結算管理,與科研項目實際支出需求有差異
安徽省財政廳國庫支付中心嚴格控制項目支出中現金使用量,特別在2012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省級國庫集中支付現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財庫〔2012〕494號)》和《關于實施省級預算單位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的通知((財庫〔2012〕303號)》等一系列文件,目的是加強控制預算單位從項目支出中提取大量現金使用。公務卡的使用,給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資金支付方式;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又有許多問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是農業科研單位,服務對象是縣以下的基層農業單位和農民,且大多數示范基地在各縣的村鎮,聘請農民管理生產試驗示范,他們在種地中需要的化肥、種子、農藥、臨時工等試驗費用全部用現金支付,并且各銀行網點在村鎮比較少,無法進行公務卡結算,給項目實施帶來極大不便,也大大影響到項目資金支出進度。
3加強農業科研財務管理工作的對策
如何緊緊把握住新形勢下國家公共財政給農業科研事業發展帶來的機遇,進一步做好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已成為當前一項關鍵而緊迫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下對農業科研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對策解決運行中的問題。
3.1轉變管理觀念,夯實財務管理基礎
針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所有的財政資金都要納入國庫統一管理的情況,在部門預算下達后,單位只有預算指標并據此安排用款計劃,不能因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就簡單認為單位的財務管理就不重要了。其實預算管理就是最重要的財務管理,管理難度也更大。這就要求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都要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尤其是會計人員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適應新的財務管理環境。
3.2嚴格預算編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
農業科研單位預算編制,需要以政府預算收支科目為指導,切實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根據單位編制在定員定額標準上編報支出預算,依據科研發展的需要編報支出預算,脈絡清晰地、直接客觀地反映經費需求情況和支出安排方向,充分發揮單位預算在財務管理中的牽動性和基礎性作用。
農業科研單位在客觀把握科研規律的基礎上,分析財務歷史數據,預測年度工作,科學合理編制預算,使預算真正發揮控制作用。在預算編制基礎上,嚴格遵守預算的法律效力,嚴肅認真地督促執行預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調整預算,不得截留、挪用、改變項目資金用途,嚴格按照批復的預算科目、項目、數額執行,強化預算約束性。預算主體就是執行主體,有責任負責本單位的預算執行,并對執行效果和結果負責。要提高對預算執行管理的認識,轉變“重預算資金爭取、分配,輕預算支出管理、監督”的觀念,確保單位各項支出嚴格按預算執行,并對預算執行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以保證資金運行的安全。各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要樹立科學理財觀,提高資金使用的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3.3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農業科研單位要根據自身的財務管理特點,積極探索適應本單位需要的財務管理模式,規范和統一相關費用開支標準,建立健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項目管理、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辦法,以促進農業科研單位內部財務管理不斷加強。用制度來管理人,
用規范來約束人,用完善的內部管理配合國庫集中支付的外部監督,保證農業科研單位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3.4加快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網絡平臺建設,保證數據管理的安全穩定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網上打印、網上支付、網上查詢,使預算單位用款更加快捷、便利,這就要求不斷完善國庫系統網絡化和電子平臺建設,建立真正的遠程化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保證財務信息處理的安全、穩定。2013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科研項目經費的80%~90%是采取直接支付方式的,預算單位在財政一體化網絡平臺上(涵蓋國庫支付、政府采購、公務卡管理、預算執行管理等)申請直接支付,到支付給收款單位(或個人)需要5~7 d時間。因此財政部門要加快資金支付進程,切實提高財政、財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實現信息共享、協同合作、資金監管、統計分析的目標,為預算單位提供更便捷的網絡平臺運行通道。
3.5提高財會人員實際操作能力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完備的計算機網絡系統作支撐的,國庫集中支付的整個過程都是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的,其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很高。這就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了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還要熟悉掌握其操作規程和方法。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把各項工作做細做深,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同時參與單位的項目申報、預算編制、合同簽訂等經濟活動,做到項目經費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有機結合[5]。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財政資金多環節撥付、多頭管理、多戶頭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了資金到位速度,加快了預算執行進度,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從根本上促進了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洲,鄧兵,唐忠元,等. 基于國庫集中支付的會計集中核算業務模式研究——以重慶市合川區會計委派中心為例[J]. 財會研究,2013(4):34-37.
[2]石婕. 關于“國庫集中支付”與“會計集中核算”結合新模式的思考[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8):61-62,56.
[3]陳世安. 淺析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的轉變[J]. 西部財會,2011(9):10-13.
[4]朱生明,張彩玲,王瑛. 對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J]. 財會研究,2012(23):10-12.
[5]趙明珠. 基于國庫集中財政支付的會計集中核算分析[J]. 現代營銷,2011(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