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白荔 周舍典 何清華 陳逢儉
幾種新癲癇藥分別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的對比
鄧白荔 周舍典 何清華 陳逢儉
目的探討部分難治性癲癇(RE)在添加拉莫三嗪(LTG)或奧卡西平(OXC)或托吡酯(TPM)聯合丙戊酸鈉(VPA)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累積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符合標準的212例難治性部分性癲癇患者, 對照治療3個月前癲癇發作頻度, 并對治療2年結束后的療效、不良反應(ADR)及安全性和腦電圖進行自身分析對比。結果患者應用LTG或OXC或TPM聯合VPA治療RE 2年結束后,患者發作頻率均比用藥前明顯減少, 患者治療結束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9%、88.5%、78.1%, ADR的發生率分別為9.6%、19.2%、21.9%, 腦電圖總的好轉率分別為89.9%、78.5%、76.9%。結論LTG或OXC或TPM聯合VPA治療RE患者的療效確切, 耐受性好, 安全性高, ADR輕。
難治性癲癇;拉莫三嗪;奧卡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鈉
難治性癲癇(refractory epilepsy, RE)是指采用正規的藥物治療未能有效控制的癲癇[1]。目前大多數癲癇用抗癲癇藥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很快得到控制的患者約占70%,還有約占30% RE得不到有效治療[2], 是診治中的難點。隨著神經學和臨床藥學不斷探究, 新型AEDs問世于臨床, RE藥物治療出現新機遇。作者于2009年1月~2014年1月參與本院拉莫三嗪(lamotrigine, LTG)或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 OXC)或托吡酯(topiramate, TPM)的新型AEDs分別聯合丙戊酸鈉(valproatesodium, VPA)治療RE取得一定效果, 僅供臨床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內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RE患者212例。入選條件標準:①年齡18~65歲;②符合采用正規的藥物治療未能有效控制的癲癇診斷標準;③每月癲癇發作4次以上者; ④治療時依從性好, 并能完成隨訪。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癲癇診斷者;②嚴重的肝、腎、心、肺患者;③對酰胺咪嗪過敏;④中樞神經系統或顱內腫瘤進行性病變;⑤癲癇部分性發作全身發作, 強直-陣攣發作;⑥婦女哺乳期或懷孕期;⑦未完成治療或不能定期隨訪者。
1.2病例選擇 212例患者中有23例退出, 其中經濟困難(12例)、治療欠佳(8例)、ADR(3例)。有189例患者完成了隨訪調查, 其中, 男110例, 女79例;就診時年齡18~65歲;病程3~23年。其中單純部分性發作(SPS)38例占20.1%、復雜部分性發作(CPS)49例占25.9%、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SGS)102例占54%。189例患者每月平均發作4~75次。LTG或OXC或TPM新型AEDs分別聯合VPA治療,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3個月內均應用VPA單藥治療。用藥前常規進行內科、神經系統和頭顱CT、心、腦電圖等檢查 (包括體重、血壓、脈搏、呼吸);并進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和血糖檢查,血藥濃度等測定。
1.3治療方案
1.3.1加用LTG的治療方案 在原用VPA的基礎上加LTG給予口服。從前2周q.o.d., 25 mg/d開始, 后2周1次25 mg/ d口服, 每隔1~2周增至25~50 mg/d, 直至達到最佳療效,>50 mg/d時分2次口服, 根據發作情況調整劑量, 藥物維持劑量100~200 mg/d, 最大不超過250 mg。
1.3.2加用OXC的治療方案 在原用VPA的基礎上加用OXC初始劑量:300 mg/d b.i.d., 逐漸加量至維持劑量600~1200 mg/d ?;颊叻?周以上, 達到穩態血藥濃度后,并根據有效血藥濃度調整用藥劑量。
1.3.3加用TPM的治療方案 在原用VPA的基礎上加用TPM, 起始劑量為25 mg/d, 以后每周遞增25 mg/d, 經8周達到200 mg/d維持治療。如達維持劑量后出現與劑量可能相關的療效與耐受性改變, 可適當調整維持劑量。
1.4觀察指標 患者加量期每2周隨訪1次, 穩定期每月來院復診或電話隨訪1次, 觀察癲癇發作情況, 記錄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結果。①要觀察癲癇發作次數, 記錄患者病史,在治療前3個月平均每個月發作次數, 以及治療中的用藥情況, 發作日期和次數。②記錄患者在試驗期間所發生的不良反應、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和處理情況。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者, 要追蹤復查。按各組發生不良反應的病例數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③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6個月、1年、2年做頭顱CT、心、腦電圖, 血、尿常規, 肝、腎功能, 電解質等檢查。
1.5療效判斷 治療結束后, 隨訪1~2年。以治療前發作頻率為基線與治療后發作頻率進行比較。按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全國癲癇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四級療效評定標準:①完全控制:無發作;②顯效:癲癇發作減少75%~99%;③有效:癲癇發作減少50%~74%;④無效:癲癇發作減少<50%。總有效率=(完全控制+顯效+有效)/總病例×100%。以治療前后自身對照觀察療效。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不同類型療效的比較進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治療前后發作頻次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LTG或OXC或TPM聯合VPA治療的部分RE療效加用LTG、OXC、TPM前患者月均發作頻率(4±3.9)次, 189例患者經過3~6個月治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隨著治療的深入和時間的延長, 及治療結束2年的跟蹤隨訪, 治療2年的RE的有效率、顯效率、完全控制率等, 與治療前、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RE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ADR) 三個組RE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ADR對比,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OXC+VPA組10例的ADR以皮疹、頭痛及胃腸道反應、白細胞下降、乏力、嗜睡為主, 經對癥下藥及時調劑藥量,均完成全程治療。有1例患者白細胞下降, 予以肌內注射瑞白后白細胞恢復正常范圍, 一般1個月后逐漸緩解。
LTG+VPA組7例的ADR以頭暈和嗜睡為主, 多發生在加量初期, 一般持續2周左右逐漸改善或消失。2例在服藥l周左右全身多處出現皮疹, 及時給予抗過敏藥物治療后得以緩解。
TPM+VPA組14例的ADR以納差、惡心、乏力等胃腸道ADR和頭暈、嗜睡、疲勞、語言障礙等頭部中樞神經系統ADR以及體重下降, 反應遲鈍, 記憶力下降為主。出現時間多數在加量期, 以加量后幾天內較為明顯, 多數為一過性,經減慢加藥速度及堅持服藥, 一般在1~3個月內癥狀逐漸消失。
2.3RE在治療前、后的腦電圖相比較 三個組的RE患者在治療前腦電圖異常率和治療結束后腦電圖基本正常率的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LTG或OXC或TPM聯合VPA治療的部分RE療效對比[n(%)]
本研究旨在探討幾種新型AEDs聯合VPA治療RE的療效及相關ADR的比較, 更好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VPA為一種不含氮的廣譜AEDs。對患者的各型癲癇,尤以小發作為最佳。故為臨床治療癲癇首選的一線藥物。但其ADR較高, 對臨床上部分癲癇或RE患者的發作, 不能完全控制, 甚至治療無效。因此, 聯合用藥成為進一步治療癲癇或RE的方法[3]。
RE最突出的特征:對有不同化學結構、不同作用機制的3種以上一線AEDs有明顯的耐藥性。其耐藥率約10%~20%, 并有交叉耐藥性[4]。自20世紀90年代起, 逐漸有新的AEDs問世, 使很大一部分RE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這些新型AEDs包括LTG、OXC、TPM等, 對臨床部分癲癇或RE患者發作的治療效果較好、耐受性好、ADR少而得到臨床廣泛的好評, 但因其價格較貴, 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若能在傳統AEDs的基礎上, 用較小劑量的新型AEDs即能控制癲癇發作, 是臨床不錯的選擇。
VPA既是傳統又是臨床一線廣譜AEDs之一, 己廣泛應用于臨床47年。是現代3種新診斷特發性全面性癲癇發作類型(全身強直-陣攣、失神和肌陣攣發作)一線且惟一的首選藥物, 是與其他藥物聯合治療的首選[5]。其有多重作用機制, 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增強腦內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經水平;抑制GABA能神經突觸對GABA的再吸收;能阻塞Na+通道和減弱T型Ca2+電流。臨床對其治療部分癲癇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其臨床上產生的ADR較為嚴重, 如:肝毒性、胰腺炎、胎兒畸形等ADR[6]。
LTG是新型廣譜一線AEDs之一, 其作用機理是一種電壓性的Na+通道阻滯劑。在培養的神經細胞中, 它反復放電和抑制病理性釋放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這兩種氨基酸對癲癇發作的形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也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誘發的動作電位的爆發, 并減少高電壓Ca2+電流活動, 穩定突觸前膜。主要用于頑固性癲癇發作。
國外在1992年首次報道, VPA與LTG聯用時, VPA能明顯抑制LTG的代謝, 使LTG的清除率減少21%, 延長了LTG的半衰期至48.3~70.3 h[7];且LTG的血藥濃度明顯增加[8]。兩藥聯用, 可減少各自藥量, 并在藥效學上有協同作用,明顯增加抗癲癇的療效, 擴大了抗癲癇譜, 使兩藥機制得以互補, 減少了ADR, 解決難治性癲癇的部分性發作、肌陣攣、失神及一些特殊發作等多種發作形式共存選藥困難的問題,提升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011年AEDs應用專家共識,對特發性全面性和癥狀性部分性癲癇發作的首選組合配伍用藥之一的是LTG+VPA。
OXC是新型窄譜一線AEDs, 是卡馬西平(CBZ)的10-酮類衍生物(MHD), 其抗癲癇的機制:主要阻斷了腦的電壓依賴性Na+通道;消旋MHD及其兩種對映體的作用, 參與K+通道的調節, 使K+傳導增高;抑制谷氨酸能興奮性突觸后電位, 減低谷氨酸釋放;調節電壓激活的Ca2+通道, 從而降低谷氨酸能的傳導[9]。其療效和安全性, 尤其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低鈉血癥和水潴留、變態反應等ADR均優于CBZ。2011年AEDs應用專家共識, 對復雜部分性和部分性繼發全面性癲癇發作用藥首選組合配伍之一的是CBZ(OXC)+ VPA,并作一線藥物。據報道OXC單藥治療的總有效率62.3%, 顯效率54.1%[10]。本項研究OXC+VPA組的治療RE總有效率88.5%, 顯效率84.6%。提示OXC+VPA對部分RE的治療可能有協同作用, 避免單一途徑的耐藥性, 提高治療RE效果。
TPM是一種新型一線廣譜AEDs之一。其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癲癇作用:阻斷電壓依賴性Na+通道;拮抗海人草酸/AMPA-亞型谷氨酸受體來阻斷谷氨酸介導的神經興奮作用;通過GABA受體非苯二氮位點增強GABA活性來提高其抑制神經活動的作用;輕度Ca2+阻滯與碳酸酐酶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 阻滯L型高電壓依賴性Na+通道可能是TPM抗癲癇最重要的作用機制之一[11]。因其多重作用機制使其對癲癇的多種發作類型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且不易產生耐藥性。其主要ADR是中樞神經系統。本實驗TPM+VPA組對治療各種RE的總有效率達到78.1%, 完全控制率達到48.4%。說明兩藥聯用可產生較好的協同作用。2011年AEDs應用專家共識, 對3種新診斷特發性全面性癲癇及部分性繼發全面性癲癇發作類型用藥首選組合配伍之一的是TPM+VPA, 并作為一線藥物。
表1中LTG+VPA組治療RE的結果:73例總有效率為89.0%, 略高于52例的OXC+VPA組的總有效率88.5%,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兩組的總有效率遠大于64例的TPM+VPA組的總有效率78.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LTG聯合治療RE再發的完全控制率56.2%明顯優于OXC或TPM的聯合治療RE再發的完全控制率46.2%和48.4%(P<0.05), 這提示LTG和VPA在治療RE的藥理機制上有互補性。此外, 這3種藥物與丙戊酸鈉聯合治療RE, 在治療結束后, 腦電圖LTG+VPA組總的明顯好轉率89.9%, 明顯優于OXC+VPA組或TPM+VPA組總的好轉率78.5%和76.9%(P<0.05)。
RE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治療結束后醫師跟隨患者隨訪2年, 醫師和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是藥物的安全性及ADR的處置。表1中OXC+VPA組或TPM+VPA組在治療RE患者過程中所發生的ADR約占病例19.2%和21.9%, 高于LTG+VPA組所發生的ADR 9.6%。三組的ADR均較輕, 多數發生在加量期, 且多數未經任何處理, 短時間內癥狀可緩解, 少數對癥治療后堅持服藥均可自行緩解或消失。說明聯合用藥的ADR沒有增加, 且藥量比單用時減少, 兩藥聯用增強了互補性, 提高了RE的治愈率, 使藥物治療達到最佳“效價比”, 聯合用藥是安全的。
總之, 聯合用藥治療RE, 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使治療治愈率得以提高。本次研究LTG或OXC或TPM聯合VPA治療RE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LTG聯合對治療RE所發生的ADR最少, 故臨床在治療RE患者時應首選LTG+VPA, 并作為一線配伍組合。
[1] 王學峰, 肖波, 孫紅斌.難治性癲癇.上海:上??萍汲霭嫔? 2002:382-404.
[2] 王群, 孟紅梅, 王贊, 等.傳統抗癲癇藥丙戊酸添加拉莫三嗪治療難治性癲癇.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0, 27(4):371-372.
[3] 姚世斌, 梁樹立, 張敏, 等.左乙拉西坦聯合用藥在成人顳葉癲癇術后早期的應用.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08, 5(3):134-136.
[4] Sitges M, Guarneros A, Nekrassov V, et al.Effects of carbamazepine, phenytion, valproic acid, oxcarbazepine, lamotrigine, topiramate and vinpocetine on the presynaptic Ca2+ channel-mediated release of [3H] glutamate: Comparison with the Na+ channel-mediated release.Neuropharmacology, 2007, 53(7):854-862.
[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電圖與癲癇學組.抗癲癇藥物應用專家共識.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1, 44(1):56-65.
[6] Wadzinski J, Franks R, Roane D, et al.Valproate-associat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J Am Board Fam Med, 2007, 20(5): 499-502.
[7] Weintraub D, Buchsbaum R, Resor SR Jr, et al .Effect of Antiepileptic Drug Comedication on Lamotrigine Clearance.Arch Neurol, 2005, 62(9):1432-1436.
[8] Yuen AW, Land G, Weatherley BC, et al .Sodium valproate acutely inhibits lamotrigine metabolism.Br J Clin Pharmacol, 1992 , 33(5):511-513.
[9] 吳遜.癲癇和發作性疾病.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347-374.
[10] 黃圣明, 王海珍, 黃希順.奧卡西平治療癲癇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1):30-32.
[11] Herranz J.Topiramate: abroad spectrum antiepileptic administer to 224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ies .Rev Neurol, 2000, 31(9): 822-828.
Effect comparison of several new epilepsy drugs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valproate contrast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epilepsy
DENG Bai-li, ZHOU She-dian, HE Qing-hua, et al.Department of Pharmacy, Zhanjiang People's Central Hospital, Zhanjiang 524037,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s clinical effect of valproate (VPA) therapy combined with lamotrigine (LTG) or oxcarbazepine (OXC) or topiramate (TPM)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 (RE).MethodsCumulative collection 212 standard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partial epilepsy patients from 2009 to 2014,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ree months ago seizure frequency, and 2 years after the end of therapy, the adverse reaction (ADR) and the safety and brain electrical diagram ow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ResultsApplication of lamotrigine and oxcarbazepine or patients topiramate combined with sodium valproate in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 after 2 years, patients with seizure frequency than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 and 88.5% and 78.1%; 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9.6%, 19.2%, 21.9%; EEG overall improvement rate was.89.9%, 78.5%, 76.9%.ConclusionEffect of lamotrigine or oxcarbazepine or topiramate combined with sodium valpro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lepsy patients exactly, good tolerance, high safety, ADR light.
Refractory epilepsy; Lamotrigine; Oxcarbazepine; Topiramate; Valproatesodium
2014-04-08]
524037 廣東省,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藥學部(鄧白荔周舍典 何清華), 神經內科(陳逢儉)
周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