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丹
感恩教育是提升人的道德素養,完善人格的重要舉措,是面對部分高校大學生感恩之心缺失而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旨在通過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中滲透感恩教育,提醒大學生要飲水思源,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思想教育及行為引導,提高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本文從大學生思想教育滲透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方法策略及重要意義進行闡述,探究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滲透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感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工作中的現實意義
感恩之心的獲得不是天生就有,是后天通過學習逐漸養成的。感恩是獲得恩惠并希望回贈施惠一方的行為及內在情感,它可以通過教育和學習的方式而養成的一種內在責任和品德內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具體的感恩行為。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以具體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學習者實施的教育,是一種關注人性、注重情感培養的道德教育。加強感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工作中的滲透,對高校部分大學生存在責任感不強,缺乏感恩之心,冷漠等道德情感缺失問題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高校部分大學生出現情感荒漠,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近年來,部分高校大學生的情感表現令人擔憂。部分大學生情感缺失,表現為冷漠、自私、責任感不強,缺乏感恩心理等。甚至受到一點小挫折就想自殺,面對他人及社會的幫助不懂感激,對父母無私的關愛認為理所當然,漠視老師的悉心教導,目無尊長,見利忘義,缺乏集體觀念等,造成了只懂索取不思回報的局面。由于高校普遍忽視感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工作中的滲透作用,沒有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缺乏足夠的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導致高校普遍存在大學生情感荒漠化的現象。高校的教育不應只關注專業教育,而忽視情感教育,一個健康和諧的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對社會對國家有作為的人,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道德教育更離不開感恩教育。
(二)傳承美德建設和諧社會,感恩先行
古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感恩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在歷史的長河里由來已久,也是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滲透感恩教育,與其說是為了避免大學生情感荒漠,倒不如說是發揚傳統美德,宣揚華夏文明。高??梢酝ㄟ^營造感恩教育的氛圍,重視感恩教育在構建大學和諧校園文化的作用,倡導道德教育感恩先行的理念,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構建一個和諧的環境,逐漸地把感恩內化成大學生的內在品質,才能更好延續我國傳統文化,不忘傳統美德。此外,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當今的社會,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感恩教育是促使大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的內在要求,是讓學生學會寬容,學會關愛他人的前提意識,是讓學生勇于承擔責任,懂得知恩圖報的內在需求。
(三)不健全的人格,道德素養低
感恩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對健全大學生人格,提高學生道德素養,都是一種社會的損失。因為長期以來學校過分關注學生專業教育,而忽視情感教育,學生心理健康長期以來受到忽視,沒有健全的人格及道德素養,導致學生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如馬加爵事件,僅因為與室友發生矛盾,就殺死了室友,毀了自己的前程。再如劉海洋潑熊事件,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案等一系列極端的行為,告訴我們高校教育不但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特別是感恩教育,為實現大學生全面及擁有健康的人格而努力,以感恩為引導,避免大學生誤入歧途,自毀前程。只有學會感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對社會對他人心存感激,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知識為社會為國家多作貢獻,不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行為。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滲透感恩教育是符合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大學生擁有健康的思想品質、健全的人格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前提,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重要保障。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實施感恩教育的具體策略
面對高校學生思想存在的各方面問題,高校更應該把感恩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具體日程上來,以感恩思想為引導,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感恩之心的獲得是可以通過后天教育而形成,本文通過對當代大學生情感缺失各種現狀進行探索,認為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實施感恩教育的具體策略有如下:
(一)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以行動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感恩可以讓一個人擁有人格魅力,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有責任感,同時可以讓人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系。父母長輩的關愛,同學朋友的幫助,老師的悉心教導,國家社會的資助,一切都非你應得也非理所當然。
(二)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營造感恩教育的教學情境
感恩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把感恩教育滲透具體可實施的教學環節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不斷整合教材資源。把感恩教育思想滲透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例如開展班級主題活動時,以感恩為主題,把班級活動變身為學生自發性的感恩活動;在學習辦公新軟件時,讓學生制作以“感恩”為主題的宣傳海報等。把感恩教育滲透教學的具體日程上來,引起學生的重視,通過自身的感受及體會轉化為具體可觀的實物形象,啟發他們學會成長更要學會感恩,讓他們在感恩中學會成長,在感恩中思考人生,謹記點滴恩情。
(三) 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樹立良好的榜樣
俗話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彼砸寣W生學會感恩,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修養。高校的教師除了要有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及情操,同時對學生能夠認真負責,悉心教導,關愛倍加,還要有切實的以身作則,感恩表率的良好風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風范去影響學生,從而號召學生學會感恩。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把感恩教育融入具體的教學情境和教學環節中,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的感恩認識,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承擔責任。堅持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為原則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四) 創造條件,豐富感恩的形式
高校的感恩教育不應局限于課堂的形式,而應充分整合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開展感恩實踐活動。例如,開展“校園是我家,美麗和諧靠大家”為主題的校園演講比賽,做到把學生的個人生活成長與構建和諧美麗校園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學生校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關注校園、學會成長中提高學生愛人愛校之心,攜手共同構建美麗和諧校園而努力。其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為家長、老師、母校、同學及社會團體等寫一封感謝信,以加強他們的感恩體驗為原則,倡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及身邊的人開始學會感恩,以提高學生感恩覺悟,激發學生知恩感恩的情緒,為學生感恩教育有效實施,營造一個良好的條件。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感恩教育,不斷豐富學生的感恩形式,讓感恩留在身邊,讓感恩的小事伴隨學生共同健康成長。
(五) 完善教育考核制度,注重品質評定
傳統的高??己酥贫?,對于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道德素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主要表現在高校忽視開展大學生思想工作的考核,或者說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思想道德品質的評定。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定,只是通過試卷,論文等紙質形式進行考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不做嚴格要求,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專業知識與思想道德品質失衡。而高校的教育考核主要是以專業知識考核為主,這樣不僅造成了學生知行不統一的局面,還違背了學校教育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還會給學生在認識上形成偏差,甚至不利于感恩教育的有效實施。因此高校應立足現狀,完善教育考核制度,注重學生品質行為的評定,以一種嶄新的考核形式,真正實現考核與行為實踐考核并行的考核制度,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長。
三、結論
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滲透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感恩教育不僅是解救部分大學生情感荒漠的重要手段,更是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我國感恩文化秉承了幾千年歷史文明精髓,這種文明具有穩定社會結構,實現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形成高度凝聚力的價值體系。高等教育意味著更高一級的教育,更是實現社會文明有效傳播,有效傳承的重要地位,所以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滲透感恩教育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毛飛,胡嘉波,谷俊俠,許文榮.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05):35-39.
[2]任藝,付國鋒,劉文菘,向萬忠.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05):65-70.
[3]梁炳輝.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21(09)45-4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