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萬平
一、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招聘的迫切性
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培養出的學生質量的優劣,其決定性因素之一是師資水平問題。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規模在飛速擴大,辦學規模的擴大也使得高職師資資源不足顯得更為突出,一方面師資力量不足,人員缺口較大;另一方面教師師資結構不合理,包括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等方面都不合理。因此高職教師隊伍建設滯后已經嚴重阻礙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教師的招聘就顯得尤為迫切。
二、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招聘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教師招聘工作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招聘前期準備工作不足。首先,高職院校招聘由各部門確定下一年度的招人計劃,上報學校人事處所需教師的要求。對所需教師的要求普遍只會列出學歷、職稱及年齡等,并沒有對教師崗位進行深入分析。其次,高職院校招聘小組成員普遍是由各院系主任、本院系教師等構成,用人部門自行決策應聘者的去留。當用人部門享有決策權時,優秀的新進教師將訂對其構成威脅,產生妒賢嫉能的心理,使其將適合的人才拒之門外。
(二)招聘程序管理落后,效率不高。在傳統招聘中,應聘者往往通過郵寄、傳真及發送郵件等方式投遞個人簡歷,這些方式既浪費了應聘者的財力,又浪費了篩選者的時間,形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忽視人才引進后的管理和使用,使人才利用率極低,形成了人才的極大浪費和人才再流失。因此,要從學校戰略目標出發,幫助新進教師制訂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個人發展計劃,盡量為其供應有利條件和相關支持,使其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一致,最終使學校戰略目標得以實現。
(三)招聘唯高學歷、高職稱是舉。多數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過程中,過分注重教師是否高學歷或高職稱等表面因素,往往對學歷和職稱越高的教師放寬要求,從而忽視了受聘者的內在因素,如性格特點、自我意愿、人格素質、與職位和高校文化的匹配性等。導致高薪聘請的教師無法與高校職位和人文環境相適應,使受聘者無法發揮其實際的效能。
三、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招聘工作的解決對策
(一)優化教師招聘程序
招聘程序優化包括招聘流程優化和招聘結構優化。教師招聘流程一般包括初步甄選、筆試、面試,應聘教師試講共4個程序,每一步程序都應該科學的規劃。
1.初步甄選
收到應聘者的求職簡歷后,負責招聘人員應根據學院的用人要求,按照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應聘者的信息進行初步的遴選,避免教師招聘人員的主觀傾向和先入為主。
2.筆試
針對高職院校中管理崗、 輔導員等應采用筆試以考核。筆試考核的內容一般包括業務知識和常識,業務知識是指崗位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考核應聘者的專業素質,而常識為應聘者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內容很廣泛,可以從考核中了解應聘者的文字功底、行文水平、興趣愛好等。因此常識一般為筆試內容中輔助考核部分。
3.面試
面試為招聘人員與應聘者第一次正面接觸,因此面試的過程很重要。面試一般安排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參與,還可安排同專業的專家參與。
4.試講
學校在教師招聘教學崗位人員時都需要進行試講安排,一般通過一個專題或課程的試講,可以了解應聘者的教育教學基本能力,反映其專業知識、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各個方面。因此試講是高職院校在選拔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
(二)優化教師招聘結構
優化教師招聘結構主要指的是招聘程序中不僅要著力考核教師的專業知識、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還應考核教師的個性,包括心理素質、個性特征和師德師風,可以采用心理測試、性格量表,也可以采用專家提問、背景調查等方式進行,優化教師招聘結構。
1.做好人力資源規劃
做好人力資源規劃,主要是要充分了解學校的整體的發展戰略和中長期學科建設目標,了解學校的內部發展環境,包括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等,同時再結合市場外部環境,主要包括人才市場的供求狀況、專業需求、學歷需求等。只有通過詳盡和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學院的教師招聘計劃才可以促進學校形成良好的人才結構和合理的人才梯隊,才能符合學院未來發展的方向。
2.教師招聘渠道選擇多樣性
高職院校應根據學院招聘的要求和招聘的特點,通過多種渠道發布招聘信息,主要包括學院網站宣傳、網絡招聘、參加校園招聘會、學院教師推薦等。學院網站宣傳屬于網絡教師招聘的一種形式,一方面可以迅速地將學院的招聘信息傳遞到各地區,這樣可以使每一位求職者在不限時間,不限空間的情況下,及時看到院校的招聘信息,同時學院網站宣傳招聘成本低,更新快。參加教師招聘會不僅可以向社會宣傳,擴大學校知名度,而且由于匯集了社會各方面的人才,因此挑選余地較大。另外教師推薦也是目前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師招聘渠道,教師推薦的成本小,應聘人員素質高、可靠性高、方法快捷有效、不用花很長的時間去挑選和篩選。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的教師招聘工作存在著問題,我們需著力解決,做好高校教師招聘工作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的重要課題,也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要回答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曾令奇. 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如何適應社會需求[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2]施旭東. 培養高職院校教師“雙師”素質的途徑[J].職業教育研究,2008(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