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芳影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語文教師要致力于改變作文教學蒼白無力的現狀,培養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立足改革,大膽嘗試,為學生成功作文創造條件。
【關鍵詞】作文教學 興趣 閱讀 批改方式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老難題。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現狀是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改作文。學生怕寫是因為題材老套,命題模式化,內容空虛,使學生無話可說,或有話說不出來。老師怕改是因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收效甚微。基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改變作文教學蒼白無力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一、以興趣為起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激發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凡事“趣濃則輕,樂此不疲”。興趣和激情是直接推動學生從事學習,實現學習目的的心理驅動力,是求知的向導。要寫出好的作文、切實提高作文能力,激發興趣,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是首要任務。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克服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呢?
1. 拓展生活,豐富內容:葉圣陶曾經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寫作離不開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庫,所以要讓學生感受體驗生活,不要把視角拘泥在學校生活、課堂學習這樣的小圈子,要引導學生把視線投向豐富、生動的社會生活,關注、了解、分析、思考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熱點,從中積累寫作素材,同時要利用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并與課內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2. 降低要求,體驗成功: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中形式單一、命題太偏、要求高、評分嚴這些問題使得學生費盡心機寫出來的作文得不到肯定,再加之老師在批改過程中鼓勵少,批評多,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些不僅嚴重壓抑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且使一些學生在寫作前和寫作中都出現了寫作焦慮,對作文望而生畏甚至厭惡作文。要改變這種狀態,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首先要打破作文的神秘感,降低要求,鼓勵學生只要肯動筆就行。《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小心文”,即在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放膽去寫,就像初學走路的孩子,讓他有邁開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氣。適當降低要求,有利于開導作文教學,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3. 創設氛圍,提供空間:作文教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嚴格規定的內容,有較強的規范性,如審題、立意、選材、寫作等等,這種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僵硬的作文教學使寫作成為學生的負擔,對寫作的興趣自然無從談起。但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卻發現一些我們認為寫作能力不強的學生卻能在微博、QQ空間中寫出一些驚人妙語,在校內的一些文學活動中也能展現自己的風采。究其原因,我們發現學生喜歡的是這種沒有束縛的自由表達。《語文標準》中也強調了這一點:要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筆者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微博、QQ空間、日志、校園文學社等平臺,創造自由寬松的寫作氛圍,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自由而有創意地表達,讓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自由地抒發對生活的真實感受。
二、以閱讀為導航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寫作是語文能力的展現,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葉圣陶老先生把閱讀和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作文。所以作文教學要從最根本的閱讀入手,以閱讀為導航,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領悟,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1. 讀寫結合,仿中有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在寫作中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使課內外閱讀和寫作相聯系,學與用相結合。”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訓練寫作技能,提高寫作能力。教材中的課文,是習作中的典范,是學生平時接觸最多、理解最細、挖掘最深的。在教學中,教師可用課文作為藍本,結合習作要求和不同課文的特點,有側重地示范性地把文章的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描寫方法、表達方式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感悟,這較之作文課內枯燥的寫作知識講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并且在讓學生悟出寫法,領悟意圖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學會運用。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文后,可要求學生模仿作者對春雨的方法寫寫身邊的景物;在閱讀《少年閏土》后模仿學習抓住人物特點描寫人物外貌;在閱讀《白楊禮贊》后模仿運用象征的寫法……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中模仿,這是寫作的第一步,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過課文,使學生感悟內容,領會寫法,進行模仿,形成技能,提高能力,進而要求學生仿中有創。
2. 加強閱讀,增加積累: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迅說“讀書就如蜜蜂采花釀蜜,要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語文課堂教學畢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擴大知識面,增強語言感知能力,同時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以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積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在每學期開始之初,規定學生本學期必讀的篇目、數量和選讀的篇目和數量,同時要求每生人手一本讀書筆記,每讀一篇文章都要求記錄一點東西,數量不限,內容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語典故、名人經歷或者好詞好句、寫作方法等等。每月對讀書筆記進行整理、歸類,互相交流、學習借鑒,教師相機指導運用。
三、在修改中提高
寫作能力的培養,多讀多寫只是一個方面,還要重視多改。從某種意義上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修改過程是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修改時能做到文從字順。作文修改的方式有師評師改后修改、自評自改、互評互改等等。
1. 師評師改后修改:教師的批改在作文教學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連接兩次作文的橋梁,它讓我們發現問題、總結過去、指導未來,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方式。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在內容上要做“批在筋節上,改在要害處”,要具體地指出學生習作中的優點和不足,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感悟,知道下次努力的方向,不至于無從下手。在評語的寫作上,不能不痛不癢,要生動優美、準確干練、活潑得體、富有情感。不僅要讓評語像火柴一樣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引發其寫作的內驅力,讓評語像燈一樣,發揮語言的示范作用,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品味,同時還要讓評語像春水潤澤大地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使學生從評語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理解。若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寫作進行面批,這樣會給學生更好的指導與點撥。但不管哪一種形式的批改,教師都只是做點撥與提示,不做結論性指導。這種點撥提示僅作為學生修改作文的參考意見,怎樣修改為佳,最終還是讓學生自己決定。重要的是不能讓學生將教師指導后提出的修改意見置之不理,而要要求學生針對老師對自己的作文提出的修改意見,加以認真思考,并一一修改,如對教師批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教師請教或與同學討論。 對學生修改后的作文教師要進行二次審閱,及時發現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多次修改。
endprint
2. 自評自改與互評互改:教師對作文的批改固然重要,但我們也發現,長期以來,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潛心批閱,費時費力,卻往往收效甚微。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學生作文老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做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批改,是學生自改作文的示范。我們應指導學生以教師的批改為例學習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領,最后學會自改習作。因而在作文批改中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學會自評自改、互評互改非常重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先瀏覽學生習作,了解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習作要求,提出具體的修改要求,如: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標點使用是否正確、有無錯別字病句、中心是否突出、條理是否清楚、內容是否具體實在、有無真情實感等。在批改方面,教師可先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作為“鏡子”,組織集體討論,發現問題,找到修改點,進行修改,然后再讓學生模仿學習修改自己的文章,同時輔以優秀作文作為范本,讓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四五個學生,合作修改一篇;或者把學生按語文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的幾個組,進行接龍修改,即第一組負責看看格式是否正確并找出文中的錯別字,第二組負責查找病句和用錯的標點,第三組討論選材是否圍繞中心、符合生活實際,是否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心是否深刻集中,第四組負責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和語言;或者每人隨機抽取一篇作文,根據修改要求進行修改;也可讓學生自讀自改自評后拿著自己的作文,找同伴幫助指正進行再次修改……不管用哪一種方式,這其中教師都要善于指導,敢于撒手,通過重點改、反復改、互相改,使學生懂得“文不厭改”的道理,逐步學會修改。并使在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過程中形成了師生、生生互動;在相互的表揚中獲得寫作的樂趣與自信;在相互的取長補短中,促進競爭;在相互討論,征求意見,你幫我、我幫你的過程,提高寫作質量和水平。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能放眼未來,立足改革,大膽探索嘗試,為學生創造寫作成功的條件,作文教學質量和效率一定會提高的。
【參考文獻】
[1] 余映潮.語文之道:致語文教師[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
[2]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學(中學卷)[C].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
[3]雷其坤.中學作文高效教學[C]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