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寧
大學英語是大學階段的重要基礎課程,作為高中學習的延伸和發展,從理論和課程要求上,都與高中階段保持了一致和銜接。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嚴重存在炒剩飯現象,影響了大學階段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提高。連貫教育的研究有效解決了如何保持語言教學連貫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英語學習各階段內容和方法,實現語言能力的真正提高。
大學英語連貫性教學管理在我國,英語教育貫穿于小學、中學、大學各個學習階段,英語的教與學是一個完整、連貫的活動過程。目前,已有很多關于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性問題的研究,但對于中學-大學、大學各階段的英語教育連貫性研究及成果并不多。
一、大學英語階段性分析
在研究各階段之間的銜接、連貫問題之前,首先應了解大學英語教育都有哪些階段的劃分,而各階段又有什么特征?作者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根據他們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從情感上經歷了入學興奮期、彷徨適應期、目標考級期、專業英語期和考研出國備戰期。各階段具有以下特征。
進入大學階段,整個一年級基本都屬于高中-大學的轉型適應期,這一階段也是大學生心理活動較復雜、最動態的時期。對于經歷了高考洗禮、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學子,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于在父母、師長呵護下的游子,遠離家鄉,會有從依賴到獨立的恐懼和期待,而對于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更是會有驕傲和自卑的矛盾情緒。復雜的情緒變化也會在學生的學習中產生一定影響。這一階段學生可能會經歷入學興奮期和彷徨適應期。對于剛入學的新生來說,就像一個懵懂的孩子,對未來充滿了期望,這是大學英語學習的啟蒙和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新生因為地域條件、成長環境和學習基礎的不同,在英語學習上呈現很大差別。有的學生已在高中階段較好地完成了英語學習任務,而有的需要在高中-大學銜接期補課;有的學生適應能力很強,而有的學生因從來沒有參加過英語課堂活動,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有的新生在語言方面表現出極大優勢和優越感,而有的學生由此產生了熱情、自卑等各類心理活動。但有一點比較相似,無論成績好壞,大多數學生對提高英語能力表示極大熱情和興趣。由此在新生第一課時,就應充分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對他們進行一定學習指導。
彷徨適應期。到大一上學期結束和下學期開始這個時期,新生已經比較熟悉大學生活。這一時期,學習目標還沒有完全形成,有的學生感覺突然失去了奮斗的方向和動力,有的學生開始應付大學課堂。部分學生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優勢感不強烈,產生空虛、無聊情緒,有的甚至產生莫名煩惱和自卑心理,課堂上逐步出現了睡覺、逃課的現象,由此可見,新生對大學英語的熱忱已經開始出現懈怠,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部分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
到大二階段,學生對于大學學習生活已形成基本模式,開始形成大學目標和人生初步定位,這階段英語學習最直接的目標任務就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筆者稱之為目標考級期。大三階段,一般高校都結束了兩年的大學英語基礎教學階段,開始開設各類專業英語課程,即ESP英語教學,學生們開始針對自己的專業特征和興趣愛好,選擇性地學習各種專業英語課,筆者稱之為專業英語期。例如,在作者從教的高校,是一所有著建校五十年歷史的中醫藥大學,在學生大三階段,開始了有醫學英語閱讀、中醫英語、醫學英語詞匯學等專業英語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進入到一個學術化的階段。
到大四或大五,學生們的人生規劃已經比較明了,有準備就業的、考公務員的、出國的、考研的等等,作者稱之為英語學習的考研出國備戰期。為通過相應的目標考試,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以題海戰術的方式攻克難關。這一階段對于教師而言,主要是個體指導。
目前,對各個學習階段之間的過渡、銜接、適應研究比較缺乏,尤其是結合學生情感特征,進行連貫教學設計的研究更是鮮見。如何加大教學投入,在大學各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銜接期教育,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言水平是連貫性教育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二、連貫教育研究
連貫教學研究符合整體論的思想。整體論(Holism)是1926年由施穆滋提出的(章兢,何祖健,2008)。生物哲學研究學者胡文耕撰寫的《整體論》中認為,“自然界的事物是由各部分、或各種要素組成的,但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整體的性質大于其組成部分性質的總和”(金吾倫,蔡侖,2007)。即關于整體和部分的研究,整體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性會產生整合效應。語言教學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每一個階段應該是對上一階段的延續和擴展。做好各階段的銜接教育,不僅節省教學資源,同時也符合語言整體和教學整體規律。
連貫教學研究符合人類發展和語言規律的。人類發展生態學認為:“在每次進入新環境之前,如果能為發展中的個體與兩個環境中的成員提供有關即將發生的環境變遷的信息、建議和經驗,那么個體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當新環境也獲得關于舊環境的有用信息、建議和經驗時,那么個體一旦進入這個新環境,其獲得的發展也會更多。”(黃兆信,李遠煦,2008)因此,分析大學英語各階段特征,重視大學英語轉型期教育,研究各學習階段的銜接教育是符合人類發展過程的研究。
這種教學思想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也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它即遵循語言規律、語言技能習得規律和教學客觀規律,更尊重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尊重了學生群體階段性和個體差異性特征,體現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繼承了整體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重視學生對語言教學活動的適應程度,也重視學生對語言的運用過程。
三、如何保持大學英語連貫性
1.學生應改變觀念,及時補課,適應方法,培養能力
高中英語教育新課程改革也已進行幾年,但從新生進入大學后的英語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們仍然是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在大學英語階段首要任務就是轉變觀念。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全新的課堂和教學內容下,學生們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其次,這一階段,學生要及時補課,將高中落下的英語基礎盡快補上,根據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的觀察,經過一兩個月的大學英語學習,一般抱怨跟不上教師進度的多是英語基礎不扎實,或在口語聽力能力上有欠缺,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盡量做到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對于少數跟不上課的學生做單獨課余指導,但主要還是依靠學生自己在課后的補課,跟上學習進度。再次,學生應努力適應大學英語學習方法,改變傳統聽課記筆記、做題操練的方式。筆者曾經在教學中碰到這樣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課程后,提出讓老師在課堂上多講語法、多講解課后練習的要求,否則感覺一節課沒學到什么東西。這恐怕也是傳統觀念影響下的學習方式。學生認為語言學習就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并不是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這一誤解將會把學生繼續往啞巴英語的道路上引導。由此,學生對于語言能力的認識應該有所改變,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表現在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會制定學習計劃,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會查詞典、查資料,主動擴充課外閱讀,背誦經典,積極參加課內外語言活動,在各類評估檢測中打好語言基礎,在各種語言活動中增強綜合語言能力。這種大學英語學習狀態才是大學英語教學希望達到的效果。此外,大學英語學習也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磨練,從無意識到元認知策略運用的學習過程。
endprint
2.教師應發揮多重角色,上好第一課,堅持長期指導,把好轉型質量關
教師在大學英語各個階段應該充當好各種角色,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做好學生的榜樣;要做好引路人,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內容;充當示范生,轉換角色,積極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當好監督人,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做好對學生的評估,促進學生的學習;更要做一個推動者,從各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推動學生能力的提高。
如果教師繼續沿用中學階段替學生大包大攬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講解單詞語法、解釋課文,恐怕大學英語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英語學習,完成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更會陷入同樣的高中英語教學遺憾中,造成教學內容的重復,教學資源的大量浪費,更打消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壓制。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做好宏觀教學設計,把握好大學新生的特殊時期,上好大學英語第一課,在第一次的課堂上就深深抓住學生眼球,并從宏觀框架上介紹高中-大學英語的差別,為學生做好入學第一課的指導。并且從情感上了解大學英語學習的各個心理階段性特征,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指導,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對大學英語教師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對各階段的學習內容、目標明確,更要善于利用學生心理,將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過好每一個階段的順利過渡,實現大學英語連貫教學。在轉型期,教師經常性的指導下,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習慣,無形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轉型期的英語教學任務才圓滿完成。
3.教學大綱、心理疏導等教學管理水平要跟上
語言學習的指導很重要,但對學生心理上的引導更為重要。仍然以大學新生為例,學生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全新的學習、生活方式,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學習上的適應,更是心理上的適應。因此,做好銜接期教育連貫性教學,要解決的一大攔路虎就是學生的心理疏導。這要求高校要重視學生心理動態,多方面幫助、指導學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順利渡過銜接期,為大學生活打好良好基礎。
四、意義
大學英語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發展階段,是從高中基礎階段上升到另一個更高階段的學習過程,是連貫的整體過程,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是后一階段對前一階段的延伸、擴展和深化。連貫教育的研究有效解決了銜接期如何保持語言教學連貫性的問題,能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英語學習各階段內容和方法,實現語言能力的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3):3-12.
[2]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322-327.
[3]范文芳.大、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一條龍”規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442-444.
[4]黃兆信,李遠煦.大學新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疏導模式探析—基于高中與大學銜接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08,(11):70-72.
[5]侯志霞.大學新生英語學習策略銜接性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4,(4):15-17.
[6]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8]金吾倫,蔡侖.對整體論的新認識[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3):2-9.
[9]羅毅,李紅英.論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J].外語界,2008,(1):76-80.
[10]章兢,何祖健.從“知識育人”到“文化育人”——整體論視野中的大學素質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9-13.
基金項目: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聯、經團聯調研課題階段性成果,“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宏觀思維和宏觀教學模式研究”(編號:SKL-2013-13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