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通學
摘 要:當下,很多老師都為語文課堂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而苦惱。究其原因,“以高考為核心的考試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學科特點的原因,高考語文成績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語文學習在學生心理的地位堪憂。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重新熱愛這門學科,這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要解決它,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結合教學實踐,從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角度試做一些探索。
關鍵詞:教法;資源;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22-01
一、精心選擇教法,提高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所授教材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采用適當的方式,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使學生想學,甚至主動去學,從而收到極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1、巧置懸念,拋磚引玉
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的在課前或課中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課堂教學定會活起來。
2、創設情境,以境致情
現代課堂教學可采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達到入情的目的,具體可以采用多媒體、影視片斷等手段。筆者曾執教《我有一個夢想》,利用影片展現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因同情而產生激奮,因激奮而融入情感與理解:“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斗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通過情境的創設和課文內容的結合,學生情緒激昂,并對自己做出全新的認識。教學情境的創設還可以利用教師精美的語言、借助美術手段等多種方法達成。
3、利用朗讀,以讀促趣
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讀。課堂上恰當運用讀的方式教學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優美詩歌《雷雨》課堂教學為例,在品味人物個性特點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同學甲讀周樸園的語言,同學乙讀魯媽的語言,教師旁白。聲情并茂的朗讀,把人物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學生沉浸其中,課堂氣氛活了,學生理解加深了。當然,讀的方式很多,還可以有誦讀、表演讀等。
二、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激活課程資源
高中語文文學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們承載著傳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讀者(學生)共鳴,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必然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愛語文,喜歡上語文課。
1、針對學生的基礎,用活教材資源
針對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實情,靈活處理教材,發揮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既注重語文運用,又重視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靈活處理教材內容,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教材是《課標》的載體,是課程目標實現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應用活教材這個例子,而不是把它當作死材料。
用活教材內容,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教學《促織》分析到文章結尾時,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老師,我認為文章結局太圓滿,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個敗筆,應該刪去。”問題一出,課堂熱鬧了,筆者將同學進行分組討論,幾分鐘后,一個個或稚嫩或成熟的閃爍著思維火花的看法登場了。有人認為“魂化促織”,爾后“裘馬過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寫社會黑暗;但馬上有人站起來提出這個結局有因果報應的思想,是宿命論的體現;又有人認為,作者只是心中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給小人物一個美好結局何嘗不可,任何中國古典文學總是喜劇多過悲劇,即便是悲劇,也往往是悲極轉喜,一個同學補充:“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間,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虛幻的東西上。”另一個同學得到啟發:“讓我想起了前邊學過的卡夫卡的《變形記》,人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地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連人的價值、尊嚴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劇的結局,難道不是人生悲劇?社會悲劇?時代悲劇嗎?”新教材中選入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思維的內容。若能對文中涉及的矛盾關系細加品味,深挖本質,觸類旁通,改變視角,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些矛盾關系的看法。不僅能使課堂活躍,而且有利于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如果我們語文老師去想方設法地、千方百計地上好每一堂課,力爭將自己的課新穎、精巧地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將語文課堂演繹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識的迷宮”,使學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絢爛多姿的語言藝術和課堂設計里而樂不思“蜀”、樂不思歸、樂而忘憂。這樣的語文課,誰又能否認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語文課呢?
我們還可借助時政新聞激活語文課。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鮮活的語文“活水”已流到了語文課堂的門前,我們不能再緊閉大門,讓學生鉆“故紙堆”,讓學生“嚼蠟”式地悶“死”在你的課堂里,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身邊的小事,國內、國際大事都可以引入語文課堂,和課文里最恰當的情節、內容組接起來,激活沉悶的、乏味的、教師獨角戲式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