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玲
(黑龍江大學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2003—2012年中日韓三國的服務貿易大體上呈穩健發展的趨勢,服務貿易總額分別由1013.0 億美元、1717.0 億美元和741.0 億美元增至4710.0 億美元、3140.0 億美元和2140.0 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年均增速分別為19.1%、7.3%和13.3%,除日本外均高于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年均增速10.2%。中日韓三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在2008年之前普遍呈較平穩的增長趨勢,其中中國的增長幅度最大,年均增速為24.8%,日本、韓國依次為12.9%、20.1%;由于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三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在2009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別降至2867.0 億美元、2727.0 億美元和1520.0 億美元,此外,中國在2009年超過日本成為三國中服務貿易總額最大的國家;2010年至今,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的服務貿易穩定發展,服務貿易總額分別以18.1%、4.8%和12.2%的年均增速平穩增長。
近十年來,在三國服務貿易總額總體逐年增長的前提下,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整體上呈增加趨勢,特別是2010—2012年期間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以107.6%的年均增速大幅度增加,遠遠大于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的年均增速14.0%,可見中國服務貿易的進口方面發展迅猛,而出口方面相對薄弱;日本的服務貿易逆差額基本上保持在200 億~400 億美元,且日本服務貿易總額大體逐年增加,因而日本的服務貿易逆差狀況在近年來有所改善;韓國的服務貿易逆差額也相對穩定,2011年之前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下,2012年韓國的服務貿易為順差40.0 億美元,由此可知,韓國服務貿易出口方面的發展優于進口方面。
在對一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行指數分析時,國內外學者大都采用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TC 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指數)等工具來衡量。本文在指數選擇上,用貿易競爭力指數和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對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貿易競爭力指數和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可以從不同角度衡量一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反映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實力強弱情況。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服務貿易的凈出口與其進出口總額之比,常用來衡量一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以及服務業各部門的國際競爭力。指數計算公式為:
TCi=(Xi-Mi)/(Xi+Mi)
其中,TCi是一國i 產業或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Xi代表一國某時期i 產業或產品的出口額,Mi代表一國某時期i 產業或產品的進口額。通常,TC 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從出口角度來看,TC 指數越接近于1,表示該國該產業或產品比較優勢越大,國際競爭力越強;TC 指數越接近于-1,意味著該國該產業或產品越不具有比較優勢,國際競爭力越弱。

表1 2003—2012年中日韓服務貿易TC 指數
由表1 可知,近十年來,除2012年韓國服務貿易的TC 指數為正值0.02 外,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TC 指數均呈負值,由此可見,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均較弱,且整體來看日本最弱,中國其次,韓國在三國中競爭力最強。中國服務貿易TC 指數在2010年之前都保持在-0.10 之上,但最近兩年大幅度下降,2012年TC 指數達到-0.19,服務貿易競爭力有所下降;日本服務貿易TC 指數基本上保持在-0.10 左右,服務貿易競爭力仍有待加強;韓國服務貿易TC 指數大體上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且于2012年增長到0.02,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強。
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產業內既存在出口又存在進口,而國內外學者常用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只考慮了該產業或產品出口所占的相對比例,并沒有考慮該產業或產品進口的影響。當一國的產業或產品存在產業間貿易時,這種不考慮進口情況的指數分析,極有可能會影響結論的正確性。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是從出口的比較優勢中減去該產業或產品進口的比較優勢,消除進口的影響,從而得到一國某產業或產品真正的競爭優勢。公式為:
CA = RCA-(Mai/Mat)/(Mwi/Mwt)
=(Xai/Xat)/(Xwi/Xwt)-(Mai/Mat)/(Mwi/Mwt)
其中,Xai/Mai是a 國i 產業或產品的出口額/進口額,Xwi/Mwi是i 產業或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出口額/進口額,Xat/Mat是a 國在某一時期的總出口額/總進口額,Xwt/Mwt是世界市場上在某一時期的總出口額/總進口額。從出口角度來看,如果CA 指數小于0,說明該國該產業或產品不具備出口競爭優勢;如果CA 指數大于0,說明該國該產業或產品具備出口競爭優勢。

表2 2003—2012年中日韓服務貿易CA 指數
由表2 可知,在消除進口影響的前提下,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總體上都不具備出口競爭優勢,CA 指數均為負值。除2010年以外,中國服務貿易的CA 指數逐年減小,可見其出口競爭情況有惡化的趨勢;日本服務貿易的CA指數從2003年的-0.44 增加到2012年的-0.13,出口競爭劣勢緩慢變小;韓國服務貿易的CA 指數近年來也逐年增加,出口競爭力逐漸加強,2012年服務貿易CA 指數達到-0.06,基本上消除了出口競爭劣勢。
由上述分析可知,近十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然而,中日韓服務貿易競爭力始終處于弱勢地位,三國大體上都屬于服務貿易凈進口國,并不具備出口競爭比較優勢,與三國在東北亞乃至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十分不匹配。中日韓三國若想提升本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地位,就必須在繼續擴大服務貿易規模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逐步優化服務貿易結構,進而增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對于中國,應積極采取措施改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現狀,使我國從服務貿易大國轉變成服務貿易強國。
我國服務貿易市場管制過嚴,對外開放程度不足,大大制約了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對于國際貿易,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開放服務業比開放制造業具有更強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國應加大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程度,有效促進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我國對于服務業市場準入和相關服務產品創新的限制過多,市場競爭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因此,應大力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讓落后的企業看到自身差距,在優勝劣汰中努力提升企業自身實力,進而逐步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全面的服務貿易信息統計,有助于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管理的有效性。我國應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統計方面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服務貿易自身的發展現狀,逐步完善服務貿易的信息統計工作,為政府和企業的決策提供準確而全面的統計信息支持。
[1]劉晨陽. 中日韓FTA 服務貿易談判前景初探:基于三國競爭力的比較[J]. 國際貿易,2011(3) : 47-51.
[2]李瑩,熊涓.日本、韓國服務業、服務貿易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學術交流,2007(10) : 98 -100.
[3]隆國強. 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演化與未來戰略[J].國際貿易,2012(10) :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