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隨著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英語與行業的結合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在新形勢下,為了服務區域經濟,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汽車行業人才,探索有效的基礎英語與汽車行業英語整合教學模式,提高汽車專業學生職場英語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區域經濟基礎英語汽車行業英語英語應用能力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汽車市場日益國際化,英語已成為汽車專業人員必備的一項專業基本技能,該行業迫切需求大量既懂技術又懂英語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日照是《山東半島藍色濟區發展規劃》中國家規劃發展的重點區域,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肩負著服務山東及周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任,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地方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有責任也有義務擔負起汽車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因此對以“面向企業,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為己任的我院來說,如果僅僅傳授基礎英語知識,已不能滿足汽車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將基礎英語與汽車行業英語教學緊密結合,合理設置課程以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增強汽車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出崗位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正處于由基礎英語向行業英語的過渡時期,對行業英語的教學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在未來職場環境中的英語交際能力,使他們在未來工作崗位中能夠進行英語口語和書面交流,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我院的公共英語教學共三個學期,160學時,在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所學專業,培養學生在未來就業崗位中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目前,我院已成功開設了食品行業英語、汽車行業英語和建筑行業英語,深受學生喜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意義
在新形勢下,為了服務區域經濟,面向企業,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汽車行業人才,使汽車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具備與職業相關的英語應用能力, 適應工作崗位對汽車人才行業英語的需要,此研究已刻不容緩。本研究符合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我院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借鑒國內外有關實驗教學研究的理論成果,立足汽車行業對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中的英語技能要求,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基礎英語與汽車行業英語整合教學模式,構建汽車行業英語課程設計,包括汽車英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考核方案設計、課件制作和汽車英語課程網站設計等。研究將為日照周邊高職院校乃至全省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發展方向和示范作用,因此,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ESP教學理論
ESP是一種針對性特強、以實用能力訓練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習者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特別是汽車行業英語教學中以ESP教學理論為指導,選取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典型工作場景,重點強化學生在汽車職場環境下的崗位英語應用能力,從而提升汽車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是組織者、指導者和設計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習者最終能夠獲取所學知識,掌握應用技能。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可以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改進英語教學,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親身實踐為主的模式,提高學生日常英語口語和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真正地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三、課程內容與教學組織
課題組成員根據汽車專業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和學生英語課堂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標準和汽車英語課程標準,確定了公共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基礎英語階段和汽車行業英語階段。先打好英語基礎再引入簡單的汽車行業英語知識,培養學生在汽車職場環境中的英語應用能力。
基礎英語階段教學為兩個學期共128學時,每周4學時。課程采用《新職業英語》教材進行教學實踐,學習內容為13個單元,教學以典型工作任務中需要的典型英語知識技能為線索,根據單元主題,構建相應的職場任務,例如單元主題為組織機構、商務旅行、品牌、貨幣,構建的職場任務為描述汽車公司組織結構、去韓國參觀現代集團、介紹現代集團品牌文化和介紹4S店購車支付方式,真正將語言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有機融合,確保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
《汽車英語》課程是公共英語教學兩個階段(基礎英語階段與行業英語階段)中的第二階段,即行業英語階段。課程主要針對汽車專業普通高職學生,在第三學期開設,共32學時,每周2學時。《汽車英語》課程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整形技術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中韓班)和汽車維修中德實驗班的公共基礎課程,支撐汽車相關專業的職業能力發展。本課程針對汽車專業學生在未來就業崗位工作中使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交際的需要,選用典型工作場景,通過聽說、讀寫、翻譯和實訓項目等多種技能的訓練,熟練掌握汽車專業就業崗位所需要的實用英語技能,為學生后續的汽車專業英語課程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課題組通過對汽車維修工、檢測員、售后服務顧問、維修和生產企業管理人員等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崗位對英語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5個學習情境:職場體驗、市場調研、汽車營銷、汽車日常維護和汽車檢測與維修,并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汽車行業英語教學內容,課堂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法、分組教學法、情境法、交際法、任務法等,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崗位英語應用能力。
四、研究的成效
(一)教師方面
通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教師觀念進一步更新,教學方式進一步轉變。通過對汽車行業企業和往屆畢業生的調研、汽車行業英語課程標準的制定、汽車行業英語教材的編寫、實訓項目的設計和汽車行業英語教學的實踐,教師對汽車行業現狀和典型工作崗位對英語的具體要求有所了解,并積累了一定的汽車專業知識。
(二)學生方面
在基礎英語和汽車行業英語整合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過汽車行業英語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常用的汽車英語術語、汽車結構和零部件英文名稱等,能聽懂并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汽車職場對話,提高了用英語處理簡單的相關業務的能力,從而提升了自身的崗位英語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五、研究成果的創新性
(一)實現了公共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本課題的研究體現了我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公共英語教學專業化,實現了基礎英語教學與汽車行業英語教學之間的銜接。前兩個學期進行基礎英語教學,
第三學期進行汽車行業英語教學,先打好英語基礎再學習汽車行業英語知識,提高汽車專業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也為和汽車行業接軌提供保障,從而實現了我院公共英語教學的真正改革。
(二)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本課題的研究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汽車行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課程組根據汽車行業中典型工作任務對英語技能的不同需求,參考現有汽車行業英語教材,有針對性地選取并編寫符合我校汽車專業學生實際需求的汽車行業英語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訓項目,制作課件、編寫教案,同時建立了汽車英語精品課程網站,使課程靈活實用,與崗位任務密切結合,解決了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英語知識技能與專業知識技能相滲透融合的問題。
(三)構建了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課題的研究構建了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逐步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靈活運用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網絡資源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班級授課和小組活動的結合,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及實踐,對教學實驗結果進行歸納與分析、總結經驗,最終有效整合了基礎英語與汽車行業英語的教學,使之更加符合高職公共英語教育的特色,也為日照周邊高職院校乃至全省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發展方向和示范作用。
六、結論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嚴格按照執行計劃,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同時也認識到了諸多的不足:外語教師自身的教學經歷和知識結構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教學改革和滿足學生汽車英語實踐學習的需要,需要加強教師培訓;真正符合高職學生的汽車行業英語教材較少,在內容選取上符合要求的也不多,汽車英語實踐教學、實訓項目設計與實施缺乏可以借鑒的基本模式和套路;汽車行業英語課程課時量少,實訓機會更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訓機會、提高學生在崗位中的英語交際能力有一定難度。在今后的研究與實踐中,課題組成員將繼續立足課堂,借鑒專家和同行的成功經驗,對基礎英語和汽車行業英語整合教學過程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其能夠有效銜接,力爭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服務,真正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日照及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Brown,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M].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1993.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2006.
[4]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