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目的:探討幼兒教師的特質應對方式及其影響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心理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以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測評337名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結果:幼兒教師積極特質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月薪<1000元的幼兒教師和非在編幼兒教師的消極特質應對方式分數高于同組其他教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月薪<1000元=2.39,t非在編=-2.07,P均<0.05)。≥40歲、中專學歷和月薪>3000元的幼兒教師積極特質應對方式分數低于其他教師(F≥40歲=1.85;F中專學歷=3.26;F月薪>3000元=3.96,P均<0.05)。多元回歸分析發現,月薪和編制被納入消極特質應對方式的回歸方程(t月薪=-2.63,t編制=2.07;P均<0.05)。結論:幼兒教師的特質應對方式較一般人群消極,月薪和編制情況是影響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的主要因素。
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月薪編制特質應對方式,是指個體人格因素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穩定的特質屬性。有文獻認為,心理健康狀況與個體的特質應對方式相互影響,心理健康的個體易于采取積極特質應對方式,而有心理障礙的個體則傾向于采取消極特質應對方式;積極特質應對方式可促進心理健康,而消極特質應對方式能加重心理障礙。由于學齡前幼兒自理、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識普遍薄弱,易出現突發安全事故,這使得幼兒教師在工作中精神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相關研究表明,強烈、突然或持久的生活事件作為精神緊張刺激源,不僅可損害其社會功能,還易導致個體心理障礙或疾病的發生。因此,作為一種高壓力工作群體,幼兒教師的特質應對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完成和幼兒保育質量的提高。目前,國內對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通過對不同類型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的調查,以便發現影響其特質應對方式的相關因素,從而有效減少幼兒教師心理問題的發生。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選取山東省公立幼兒教師350名作為研究對象,共收回有效問卷337份,有效率96.3%。其中,<25歲84人(24.93%),25~29歲152人(45.10%),30~39歲70人(20.77%),≥40歲31人(9.20%);本科學歷的51人(15.13%),專科182人(54.01%),中專104人(30.86%);月薪<1000元95人(28.19%),1000-2000元165人(48.96%),2000-3000元62人(18.40%),>3000元15人(4.45%);未婚163人(48.37%),已婚174人(51.63%),在編233人(69.14%),非在編104人(30.86%)。
1.2調查工具
采用問卷調查,由兩部分組成。問卷一為自編問卷,包括年齡、學歷、婚姻狀況、工資情況等;問卷二使用了由姜乾金編制的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raitcoping style questionaire,TCSQ),該問卷用以評估個體在生活中對各種事件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應對策略,它分為消極應對(NC)與積極應對(PC)兩個項目,各包含有10個條目,采用1~5級計分,1表示肯定不是,5表示肯定是。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2結果
2.1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的一般情況
在被調查的337名幼兒教師中,特質應對方式總均分為(62.69±6.09)。其中,消極應對總均分為(29.4±4.94),積極應對總均分為(33.29±4.47)。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因子均分均高于常模(P<0.05)(見表1)。2.2不同人口學特征的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分析結果
幼兒教師消極應對方式均分在月薪和編制情況兩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積極應對方式均分在年齡、學歷、月薪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影響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的多元回歸分析
分別以積極應對方式得分和消極應對方式得分作為因變量,以被試的一般情況(年齡、學歷、月薪、婚姻、編制)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月薪和編制被納入消極特質應對方式得分的回歸方程中,見表3。
3討論
特質應對論認為,個體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有可能影響身心健康,且特質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相互影響,心理健康促進積極特質應對方式,心理障礙可導致心理功能退縮,引起消極特質應對方式。
本研究發現,幼兒教師消極特質應對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5),這說明幼兒教師的特質應對方式較一般人群差。由于學齡前兒童安全意識差,對自身行為缺乏自制力,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對幼兒在園出現的突發狀況作出及時有效的行為反應。因此,幼兒教師的心理壓力較大,常常因心理負荷增加而造成心理疲勞,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出現消極特質應對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婚姻狀況的幼兒教師消極特質應對方式不存在顯著差異,且均高于常模均分。這說明幼兒教師平時的工作強度大,精神高度緊張,普遍出現了消極特質應對方式。月薪<1000元的幼兒教師和非在編幼兒教師的消極特質應對方式分數高于同組其他教師,原因在于,在公立幼兒園中,年資較低的教師和沒有編制的教師數量眾多,她們和其他年資高的教師以及在編教師從事著相同的工作,工作量相當,但在工資方面和待遇方面卻和其他教師差距明顯,工資低、待遇沒有保障這些負面因素,加重了她們的消極情緒,使得她們在工作中更易引發焦慮、抑郁、易怒等負性情緒,造成心理障礙,導致消極特質應對方式。幼兒教師特質應對方式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也表明,月薪和編制是幼兒教師消極特質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還發現,≥40歲和中專學歷的幼兒教師積極特質應對方式的分數較低。這可能是由于≥40歲的幼兒教師既要承受著來自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的工作競爭壓力,又要承擔著繁重的家務負擔;而對于中專學歷的幼兒教師而言,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學前專業師資的學歷水平在不斷提高,中專學歷教師面臨著需要學歷提升的緊迫形勢以及來自高學歷幼兒教師的競爭壓力,這些原因導致了≥40歲和中專學歷的幼兒教師積極特質應對方式分數低于其他幼兒教師。而月薪>3000元的幼兒教師積極特質應對方式的分數低,原因可能是這個工資級別的幼兒教師大多是年資較高的教師、班主任或是教學管理人員,她們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擔負著班級管理或指導年輕教師的工作,工作壓力大、強度高,易出現煩躁、易怒等負面情緒,積極特質應對方式得分低于其他幼兒教師。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的特質應對方式較為消極。月薪和編制是影響其特質應對方式的主要因素。對幼兒教師,尤其是薪酬低、非在編、年齡≥40歲、學歷層次較低的幼兒教師,要為他們開展積極地心理干預和支持,疏導她們的心理壓力,同時,幼兒園管理方也要盡量避免這些教師在工作中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增加她們的積極情緒體驗,提高其積極特質應對方式。
參考文獻:
[1]趙娟,張理義,汪衛華.軍隊駕駛員特質應對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510.
[2]歐穎,蒙華慶,覃青.交通頻繁肇事駕駛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生活事件、人格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04):351-354.
[3]Leandro P G,Castillo M D.Coping with str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dimensions,anxiety, and depression[J].Procedia Soc Behav Sci,2010,(05):1562-1573.
[4]莊穎,陶芳標.蚌埠地區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特質應對方式影響因素及與抑郁、焦慮相關性研究.2011.
[5]李秧,房武寧.256名軍隊汽車駕駛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32(03):219-220.
[6]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55
[7]彭美娣.護理本科畢業生特質應對方式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10):2567.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項目(J13WH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