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澆筑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澆筑過程中質量控制不到位將直接影響結構的穩定性、整體性及功能使用。文章針對混凝土常見的質量通病進行了原因分析,并結合工程質量管理實際,總結了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的要點。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要點
引言
混凝土生產原料豐富、工藝控制簡單,被廣泛應用于水利、土木、低熱等建筑工程,是當代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地應用,是因為它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等特點,這些特性都是以混凝土澆筑質量為保障和前提的,澆筑質量的好壞將對工程實體和外觀質量產生直接地影響。因此,混凝土施工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這已成為建筑領域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1 混凝土澆筑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
1.1 出現麻面現象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點或者凹坑的現象,使得混凝土表面非常粗糙,看起來就像長了“麻子”一樣。麻面的形成具有以下幾個因素:
(1)混凝土澆筑前沒有進行模板濕潤或者濕潤程度不夠,混凝土澆筑后模板會大量吸水,將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吸收,與模板接觸的混凝土由于缺水出現麻面現象。
(2)模板的脫模劑涂刷不規范,出現漏刷、涂刷不均勻的情況,使得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連,拆模過程中模板與混凝土面形成拉扯,而造成麻面現象。
(3)混凝土振搗不規范、不充分,致使凝土中包含的氣泡沒有完全排出,最終聚集在混凝土表面,而形成麻點。
1.2 出現蜂窩現象
蜂窩是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符合要求,石子過多,砂漿過少,使得石子之間出現窟窿,就像蜂窩一樣的現象。蜂窩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1)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不合理或未嚴格按配合比進行摻配,這是產生蜂窩的最主要成因。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砂、石子的量不合理,石子用量過多,砂和水泥摻量不夠,導致出現蜂窩現象。
(2)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混凝土攪拌不充分,時間太短,使得大量石子集中在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現象。
(3)下料不當。混凝土沒有分層下料或者下料過高,也有可能導致石子與砂漿離析,大量的石子聚集在一起。
1.3 出現漏筋現象
漏筋是混凝土內部鋼筋部分裸露的現象,出現漏筋主要原因是:
(1)鋼筋的保護層墊塊位移。混凝土澆筑時,需要保護層墊塊來穩定鋼筋,防止鋼筋緊貼模板。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保護不到位、振搗不規范、施工碰撞等因素,容易導致墊塊發生位移,也存在墊塊數量設置不夠而導致鋼筋與模板接觸,出現漏筋現象。
(2)鋼筋過密。鋼筋排列過密,截面太小,石子不能進入到鋼筋內部,卡在鋼筋上面,使得混凝土不能充分填充到鋼筋周圍,而出現漏筋。
(3)模板漏漿。模板拼接不牢固、接縫不嚴密,下料過于接近模板,與模板產生碰撞,使得砂漿漏出,鋼筋沒有被砂漿包裹,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1.4 混凝土均質性差
混凝土均質性差的意思是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等級達不到設計的要求。混凝土均質性差主要是因為:
(1)使用的水泥不符合要求。過程質檢把關不嚴格,未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抽檢控制,致使不合格產品進入施工現場;現場水泥保護不到位,水泥存在受潮、結塊,使得水泥的活性降低,導致混凝土的均質性差。
(2)混凝土配合比不恰當。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水量過多,使得水灰比太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強度。
(3)振搗控制不到位。振搗棒直接打在埋件上,導致埋件移位,也會影響凝土的均質性。
(4)拆模過早。很多建筑工程都在冬季施工,冬季施工如果拆模過早會使混凝土受凍,受凍后的混凝土均質性會降低。
2 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的要點
上面介紹了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一些比較常見的質量問題,并分析了出現這些質量問題的原因。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結合引起這些質量問題的原因可以提出以下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的要點。
2.1 原材料質量的控制
我們要始終重視原材料的控制,因為原材料的質量能否得到保證直接關系著整個工程的質量。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包括水泥的質量控制、骨料的質量控制和外加劑的質量控制。水泥的質量控制主要是選用質量合格的水泥,嚴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水泥,并對水泥的強度、凝結時間、安定性指標進行檢驗,對于大體積的混凝土,為了降低水化熱,應選取熱量較低的水泥。
骨料的質量控制主要是要控制砂中有機質的含量,天然砂是建筑中最常使用的砂。碎石和卵石不要太大,粒徑要在三十毫米以內。另外還要對石子進行多項質量試驗,包括:壓碎值試驗、含泥量試驗、篩分試驗等。外加劑在建筑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它可以調節混凝土凝結的時間,還能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對于外加劑的質量控制主要是要根據不同的施工要求、氣候條件、原材料的性能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外加劑,并且要掌握用量。
2.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質量與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密切的關系,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就是水泥的用量和水灰比。施工單位必須要根據工程設計中對混凝土強度的等級、坍落度、耐久性的要求,調整水泥的用量和水灰比,選擇最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且施工過程中原材料隨時會發生變化,所以不能一成不變按照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來施工,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應該根據施工情況及時調整混泥土配合比。
2.3 混凝土拌合的控制
混凝土拌合的控制主要是對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配合量進行檢查。首先對拌合的時間進行檢查,拌合的時間一定要符合規定時長的要求。拌合完成后要對混凝土進行檢驗,包括砂漿容量和粗骨料的百分比,對于砂漿容量可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不同樣品的砂漿容量差量應控制在每立方米30千克之內。對于粗骨料百分比的測定可采取洗分析法,差值應控制在10%以內。
2.4 混凝土澆筑的控制
首先施工人員要根據隨車出料單對預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強度等級等指標進行檢查,待檢查合格后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預拌混凝土中一定不要隨意加水,要嚴格遵循混凝土澆筑流程,采用分層、分塊的澆筑方法進行澆筑。在混凝土終凝前要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動,以此來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和粘結力。二次振動還能減少混凝土內部裂縫,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施工單位一定要尋找引起混凝土澆筑質量問題的原因,從中總結經驗,把握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的要點,并嚴格對混凝土的澆筑過程進行監督,對于不符合規定的環節要及時督促補救,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懿.混凝土澆筑過程質量控制要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3:228.
[2]李志超.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的薄弱環節與控制要點[J].浙江建筑,2007,S1:87-88.
[3]章生根.淺談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12:72-73.
[4]楊如意,張學慶.淺論曲面混凝土澆筑質量的控制要點[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6卷)[C],2012:2
作者簡介:王鳳榮(1985-),男,云南昭通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