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艷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滲透,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進而相互啟發。在情感滲透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相互分享知識、經驗和思考,然后進行情感和體驗的交流,共同獲得成長。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感滲透,就能對學生的品行進行良好的塑造,然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情感滲透英語教學是師生雙方進行交流的一個過程。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情感教育對英語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可是,一直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只是注重教學傳授和學生掌握知識,忽略了情感教育,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害怕學習英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支持和鼓勵,缺乏學習的動力,進而感受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面對英語這門課程時就充滿了厭倦。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滲透情感教育。
一、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及目標
20世紀60年代,以馬斯洛、羅斯杰等人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它是學習者內部生理和心理的一種活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系統。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情感在認知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認知與情感有著不可分割的練習,所以,研究情感因素對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影響是很有意義的。
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指的是學習者對英語和英語使用所具備的態度,對本民族語言與外語的關系以及本民族文化與所學習語言國文化關系的看法。情感可以對語言學習有促進作用,也可以有阻礙作用。基本的情感有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高級的社會情感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積極的情感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然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一)情感對記憶產生的影響
學生如果精神不濟,就不會有興趣學習課本,對知識的記憶效果就很差;可是學生如果完成了任務,就會有一定的內心觸動,產生較好的記憶效果;學生如果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了學習中的困難,就會產生極大的愉悅感,就會產生良好的記憶效果。所以,情緒對人的記憶力有很大的影響。
(二)情感對思維產生的影響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師生之間不僅會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傳遞,還會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傳遞。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像音樂指揮那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激情,活躍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二、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動機分析
在高職高專學習的學生,有很多學生都是因為高考是英語成績不好,他們在初中、高中可能學習英語都非常困難。他們上課時聽不懂英語,自學能力也不是很好,導致他們在高中時期的英語基礎很差。在進行英語教學時經常會發現學生不準的語音發音、很差的單詞拼讀能力、匱乏的詞匯量,導致課文朗讀非常困難;同時學生模糊不清的時態理解,導致出現了很多的語法錯誤;還有就是學生因為沒有受過規范的聽、說訓練,導致無法聽懂教師的課堂提問,進而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任務,都是一個人在講臺上灌輸給學生知識,導致很差的教學效果。面對全新的大學英語教材和授課方法,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非常的迷茫。首先,不知道學習好英語是否有用。其次,也不知道怎樣學好英語。所以,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英語這方面既缺乏目標,也缺乏方法,沒有目的,沒有計劃。很多學生學習英語都是為了修夠學分,拿到畢業證書,可以按時離校找工作。所以,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學習英語都有功利心,如果目的達到,就會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為了使學生一直保持學習英語的動力,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驅動力,也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需要教師以自己對英語的熱情去感染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更加容易,并獲得進步,學生內心有了成就感,就會持續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滲透,也就是對英語的熱情,對學生的尊重和關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情感滲透的途徑
(一)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
教師想要保護學生的學習情感,就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對成績良好的學生注意的同時,也要關心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尤其是成績不好的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可一般卻具有很強的自尊心。這些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提問非常的恐懼,害怕自己回答錯誤,得到教師的否定,就會在同學中出丑。為了使自己的形象不受打擊,他們經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進行自我保護。所以,學習英語困難的學生一般具有較弱的情感,孤僻的性格,較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對于學習英語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維護他們的自尊,正常對待學生課堂上的發音不準、回答問題錯誤等問題。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不斷努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教師最應該考慮的就是有效地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激發學生的潛力,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中積極實踐。
只要是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這種需要比其他的都強烈。對自己在教師心目中的形象非常的重視,得到教師的重視以后,他們就會一直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然后取得優異的成績。這對他們來說是對自己對榮譽的滿足,在榮譽得到滿足以后,就會具備學習的動機,促進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特別是那些平時很少得到教師關注的學生,在自己的成績取得一定的進步以后,就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繼續努力。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進步,要及時的進行肯定和鼓勵,有時教師一個鼓勵了的微笑或者贊賞的眼神,就會大大地激勵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愉快的求知欲望。
(二)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進行情情感處理
教師要從情感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組織,使教學內容可以在呈現給學生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巧妙的組織,調節學生的學習心情;可以應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預期策略,使教學內容成為滿足學生需要,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因素。
教師可以從情感的角度對教學的組織進行優化處理,使教學組織在服務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在對人員組織進行情感處理時,可以進行靈活的分組、角色轉換等。例如,充分利用教師的空間資源,應用特殊的座位編排方式,增加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情緒的產生。英語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情景劇或者戲劇的選段,學生在分組以后,分別進行生動的表演,增加學生對人物心理的準確把握和情感體驗,增加對課本戲劇中人物角色的理解,創造輕松的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能力,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三)關心學生,增加師生間的情感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一個可以為家庭、為社會服務的人,從而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學生希望和每一個教師進行交流,獲得教師的關心,取得進步,得到成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個簡單的眼神或者一個輕輕的點頭,就勝過語言。只要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然后就會認真聽講。雖然公共英語的授課對象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可是教師也要多多關心學生,因為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會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進而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盧家楣教授認為,教師要重視除了教學活動以外的交往活動,對學生充滿愛心,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積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有感情的個體,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果直接受到他們對英語的喜歡或者厭惡,所以,英語教師要多多和學生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進行了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真正的關心。對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解決,使學生明白自己和教學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還是自己的朋友。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對學生實實在在的關心和愛護比成千上萬關心的話語有效,學生就會將對教師的感激之情轉化為學習的熱情。對于關愛學生的教師,學生都喜歡親近;對于那些整天高高、一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態度的教師,學生都是敬而遠之,所以學生就不會產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是因為喜歡這個學科的教師,才會喜歡這個學科,這就是經常提到的情感遷移;如果學生不喜歡學科教師,也不會喜歡這個學科。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endprint
(四)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
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敢于表達,如果不敢表達英語學習就會顯得枯燥,同時也達不到英語學習的目的。以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都是采用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師數量有限,同時受到硬件教學設施的限制,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教學,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非常注重語法,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對語句結構的把握、對語法的理解、對課文的翻譯,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好多時候,都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全面細致的講解和分析,卻沒有去顧及學生的感受,導致好多學生的英語水平只是能夠應付英語考試,卻沒有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所以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考試,而沒有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為彌補大班教學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不能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英語課余活動進行指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例如,可以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英語的課余活動小組,在學生制定本小組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學生的小組活動,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師通過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就可以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展開情況進行了解,并對其進行講評,促使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或者選擇一個小組作示范活動,在進行講評以后,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肯定,對學生的不足要指出,并給出更正建議,促使每個小組都達到進行小組英語學習小組活動的目的。英語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可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教師的點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愛崗敬業,滲透情感
學生在進入高職高專院校以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目的,希望在三年的學習結束以后達到的目標也就不同,所以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程度和努力程度也就不同。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水平差異很大,基礎好的學生希望在高職高專時期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為升本或者考研做好準備;中等基礎的學生希望維持現狀,只要考試能過就可以。為了使學生的人生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達到統一,同時使學生為了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而不懈努力,教師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逐漸滿足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向上性。
剛剛從高中走出的學生,他們還沒有完全確定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時,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的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進入高職高專院校以后最初接觸的一個任課教師就是英語教師,一般英語教師給大一或者大二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上課。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知識程度、人品好壞、情感態度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從最開始,教師就體現出豐富的學識、優雅的姿態、良好的個性和品德就會得到學生的喜愛和愛護,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從最開始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要進行良好的把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滲透,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就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愛護,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關愛。想要熱愛學生,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的教育事業和所教授的學科充滿熱情,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科的教學,在教導學生時充滿責任感和耐心。一個教師如果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富有感情和耐心的教導學生就會得到學生的尊重,然后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形成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會具有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就能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以自己無限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師在確定好情感及目標以后,在以對高職高專英語基礎和學習動機分析為基礎上,可以通過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關心學生,增加師生間的情感;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愛崗敬業等方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翁勛章.高職生英語學習興趣缺失原因探析[J].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
[3]盧志君.呵護教師情感,提高大學英語教學[J].職業時空,2007,(18).
[4]張曉燕.運用情感因素進行英語教學[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1,(S4).
[5]王靜麗.注重情感因素優化英語教學[N].英語周報,2009,(06).
[6]汪武.中國英語教師的困惑和優勢.合肥學院學報,2005,(02).
[7]廖曉青.英語教育學[M].臺灣:心理出版社,2007.
[8]邢永富.現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本文系2011年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教學改革項目“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G2012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