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法治文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法治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法治國家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建設法治中國,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順利推進各項改革的根本法治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法治在保障人權、規范權力、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諱言,我國法治建設中也還存在立法不當、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守法無序、法治疲軟等問題。一個深層次原因,是權大于法的封建人治觀念的影響。建設法治中國,應著力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
建設法治中國,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應當更加重視法治文化建設,努力鏟除滋生權大于法的人治土壤
當前,在某些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中,權大于法的人治觀念和做法尚未消除。例如,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制度和組織之上;把法當做對付人民群眾的工具和爭權奪利的手段,以法治公民、以法治群眾、以法治他人;崇尚個人專斷、長官意志和行政命令方式;崇尚官本位,搞特權、裙帶關系,甚至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徇私枉法,貪污腐?。灰约訌姟邦I導”和“監督”等為名,對司法機關和司法個案“批條子”“打招呼”“做指示”,隨意干預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等等。
從根本上來說,權大于法是封建人治的典型表現,與法治原則格格不入。法治與人治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法治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和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堅持一切公權力必須關進法律制度的籠子里,一切行使公權力的人都必須尊重憲法的權威,接受法律的統治,服從制度的規范;封建人治則崇尚特權、專制和不平等,個人凌駕于憲法和法律之上,權大于法,權力不受監督制約。正如馬克思所言: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
從思想觀念上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關鍵是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文化教育,強化其四個意識,即公仆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培育其五種觀念,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依法執政的執政觀念;以人為本、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民本觀念;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權觀念;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依法監督以及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法治觀念;人民當家做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民主觀念。
建設法治中國,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應當更加重視法律制度建設,著力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p>
在實踐中,某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能夠運用手中掌握的決策權、決定權、人事權、行政權、財政權等權力以權壓法、以權謀私、權大于法,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某些法律制度還不完善、法制體系還不健全。
從制度上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要積極穩妥地全面深化法制改革,不斷完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一要堅持科學民主立法,從立法體制、立法機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權行使等方面,防止地方保護和部門利益法制化,著力解決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部門保護主義、借立法擴權卸責、以立法推諉打架,以立法謀部門之私、少數利益群體之私,立法拈易怕難、避重就輕,立法不作為、亂作為、虛作為,民主立法走過場、科學立法徒具其名等立法不當的問題。同時要加強立法工作,制定民主科學決策程序法、依法執政法、行政程序法、黨政機關編制法、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法、政務公開法等法律,為公權力戴上用法律和制度打制的緊箍咒。
二要堅持依法行政,把行政立法權、行政執法權、行政自由裁量權、行政審批權、行政處罰權、行政監督權等,統統納入法治行政的軌道,置于法律和制度的有效管控之下。
多頭執法、多層執法、不執法、亂執法以及釣魚式執法、粗暴野蠻執法、尋租性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滯后性執法等,是廣大群眾意見最大、批評最多、影響最壞的領域。把行政執法權關進法治的籠子里,必須堅持嚴格執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產生執法不嚴的體制、機制和程序問題。
三要堅持公正司法,確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在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中,努力解決司法的政治化、行政化、地方化和官僚化問題。
首先,果斷決策,下決心走出“先獨立”還是“先公正”的怪圈。目前面臨的兩難困境,是“獨立”與“公正”孰先孰后?一種觀點認為,之所以司法不公,是因為法院檢察院受到外部干擾太多,不能實現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之所以不能讓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是因為存在嚴重的司法腐敗。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存在的一個很糾結的問題。我們認為,應當邊“獨立”邊“公正”,爭取司法體制改革能有實質性的突破。
其次,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理順司法與黨委、司法與政法委、司法與人大、司法與政府、司法與新聞媒體、司法與社會組織等外部關系,確保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再次,全面改革司法的內部體制,包括法官檢察官的招錄、任用、交流、遴選、考核和獎懲等,司法活動的規范、評價、監督和問責等,確保法官檢察官依法獨立行使法定職權,獨立履行法律職責,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最后,針對“信訪不信法”、“信鬧不信法”等現象,把涉訴涉法信訪全盤納入法治軌道,充分發揮司法作為解決矛盾糾紛最后一道防線的功能。
建設法治中國,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應當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內在要求,是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前提,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目標的根本政治保障。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領導黨和執政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好執政黨與國家政體、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黨權與政權法權的關系,是破解權大于法、實現中國法治夢的關鍵。
在我國法治實踐中,在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無法可依的問題基本解決的情況下,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之間的權力關系,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權力關系,公民個人、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與國家機關之間的法律關系,大都有憲法、法律和法規的明確規定,在這些領域不容易發生相互越權、權大于法等問題,否則就可能構成違法違憲。但在黨政關系、黨法關系、黨權與政權法權關系等方面,我們往往只有“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憲執政、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等原則性要求,缺少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規范和程序規則,因此在這些領域,容易發生黨委書記和黨委成員濫用權力、以權代法、權大于法等違反法治原則的現象。
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加強和改進黨對依法治國事業的領導,在思想認識層面上,要從革命黨的觀念盡快徹底轉變為執政黨的理念,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視和加強執政黨的權威性和合法性建設;要從“人治”的觀念盡快徹底轉變為“法治”的觀念,堅持民主執政、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要從主要靠運動方式、斗爭手段、政策措施、行政手段、領導個人意志等治國理政的觀念,盡快徹底轉變為主要靠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治黨治國治軍的觀念;要從在國家政體之外或政體之上執政的觀念,盡快徹底轉變為通過國家政體依法執政的觀念。
對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來說,要自覺樹立憲法觀念和法治意識。法律不僅是各級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依據和規范,也是“從政為官”的安全繩和保護傘。只要每個領導干部頭腦中有法治這根弦,行為上有法律這個度,堅持依法行使權力,權大于法的難題就容易得到破解。
破解權大于法的難題,改進黨對依法治國事業的領導,還要加強頂層設計。黨中央應適時召開全會,就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等問題做出專門決定。同時,在中央層面成立建設法治中國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法治中國建設的統籌規劃和協調實施。在中央統一領導下,盡快制定黨和國家《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規劃綱要》,明確規定建設法治中國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應當切實加強黨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的能力建設,研究制定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的實施方案,領導和指導全黨和地方黨組織的依法執政工作。根據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強黨委政法委的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政法委在確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排除各種干擾方面的政治優勢和組織保障作用。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