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儒
〔關鍵詞〕 作文教學;修改能力;批
改方法;讀改結合;講評
課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9—0044—01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反復修改出來的。小學生的作文寫完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反復修改。只有反復修改,才能寫出具體、生動、形象的文章,才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自己修改文章,培養學生自己修改文章的習慣和能力。下面,我就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提供正確的批改方法,統一學生修改作文的“批改工具”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我先教學生認識和使用修改符號,讓全班同學都能看得懂修改后的作文。如,對不通順的句子用“——”,對錯別字用“口”等等。再教學生看遣詞造句是否通順簡潔、準確生動、妥貼得體等。這個過程一定要做修改例文示范,讓學生看我是怎樣修改作文的。我也會針對具體情況明確修改要求,還會提出一些共性的要求,諸如要求學生認真書寫、寫上修改的日期和批改人的姓名等等。以上做法,看似簡單,其實對培養學生良好的修改習慣很有效。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初步學會修改作文。
二、教會學生抓住重點內容,圍繞主題修改作文
在修改作文時,除了讓學生知道修改作文中的錯字病句外,還要讓他們明白要圍繞主題修改作文。修改作文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和寫作的目的。要看題目與內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確、新穎、深刻,主題是否突出,論點是否鮮明,材料的取舍是否精當,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等等。當然,修改的范圍是很廣泛的,每次修改不可能也沒必要面面俱到,但教師必須根據作文訓練的要求和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確定修改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以點帶面,力求每次都有一處突破口。
三、堅持讀改結合,以讀促改,交流修改的結果,提高修改能力
讀能通文,讀能懂意,讀能促悟。由此,我思考: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時候,能不能也采用以讀為本的方法,讓學生把自己寫的作文讀得文通句順,讀得意思完整,讀出文章中該添花加葉的地方。因此,我嘗試以各種讀的形式,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1. 讓學生個人自讀,把需要停頓而自己又沒有標點的地方打上正確的標點符號,把句中的錯字、別字通過查找工具書糾正過來。并告訴學生,凡是讀不通或者讀起來感覺別扭的地方就是有問題的地方,就需要修改。
2. 交換讀,讓學生讀別人的作文,要求學生邊讀邊對照修改的要求,做到正確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圖,發現別人的欠缺之處,從而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
3. 向全班同學展示讀。經過了上述兩個步驟,學生的作文至少能夠減少錯別字,使語句更加通順,這時作文的構架、內容、好詞好句、表達的意思、真情實感都有了不少的改進。在這個基礎上,公開讀給全班同學聽,學生讀到優美精彩處,或者是感覺不當處,老師和學生便可打斷他的朗讀,依照修改要求及時進行評點,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有時還可讓學生說說哪些是修改的,修改前后進行比較。剛開始進行這種方式的時候,學生還很不習慣,上臺來讀作文時聲音很小,不好意思讀。但到后來都爭著上去讀,以能上去讀為榮。大家最后都認為自己的作品要實時抓住機會讓師生共同來修改,達到精雕細刻的效果。同時某幾篇作文的成功也給了學生很大的啟迪,對自己今后進行作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上好作文修改講評課,為“改”再創造條件
講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培養學生良好動機的心理過程,是錘煉學生作文思維品質的過程,是發展學生內部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過程,是不斷提高寫作效率的過程,因此,上好講評課是十分重要的。講評課上,教師可以宣讀原文和修改后的學生作文,抓住閃光點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肯定他們修改作文的價值,為學生再次自我修改作文創造條件。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