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興
【摘要】體育教學方法很多,關鍵是讓學生感興趣。闡述了體育競賽與衛生保健相結合、德育為先、向學生巧妙提問、因材施教等幾個問題,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體育教學 有效性 衛生保健 體育競賽 德育 因材施教
一、學校體育競賽與衛生保健相結合
校園體育是學生身心保健的無可替代的活動,是一種惹人喜愛的藝術,一種人人需要的文化,它在校園文化中舉足輕重不可或缺,也是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的起點和基礎,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分支,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渠道。校園體育文化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一生的前途,對學生的體育知識有開啟認知的功能,有豐富的指導作用,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讓他們的學習豐富多彩,能夠豐實他們的校園生活,能夠加深他們對運動文化的認識,使之活潑快樂;可以促進其對體育的認識,了解體育給國家帶來的榮耀,增強對愛國主義認識的提高,可以提升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會同學之間的相處與合作;學生年紀輕輕,學習體育也就是培養了意志力和道德情操,他們活動能力強,影響面大,能夠宣揚全民健身思想和終身體育的意識,體育學習成績好了,也能夠促進其它學科的教學質量。傳授體育和運動知識,融進體育基礎知識和衛生保健知識教育,樹立和提高全民健身以及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等多種功能。
二、德育為先
德育是任何學科的教育基礎。《慧人慧語》提出“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內容”。體育教學亦復如此。體育課,就是健康課,健康課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道德的一部分。學生們對籃球大部分還是熱愛有加的,他們經常揮汗如雨,不顧疲勞,在校園中跳躍飛奔。但是,他們缺乏集體意識,沒有整體成績的觀念,愛逞個人之勇,盲目崇拜英雄主義作風,有的學生技巧很差,卻盲目學習球星的只身帶球往三秒區灌球的舉動,實際上水平低下,到最后在多人堵截之下,球胡亂扔出了事,他們往往圖自己之快,只滿足于個人的強盛,這種不顧同伴,不看大局,缺乏合作意識的薄弱缺點不克服,難成大事,最終全隊失敗,集體受損。
三、抓住時機多向學生提問題
提問能夠提起大家的注意力,對課堂氣氛的和諧極其有利。問的巧妙,學生有情趣,對學習也樂此不疲。運動生理學有研究資料表明,經過問題的問答,思維充分開啟,大腦皮層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機體保持旺盛,學習、運動等能夠投入,要想建立大腦皮層條件反射的最好時機,就是應時提問,讓大家興味盎然。反之,學習過程中,默默無語,就無法產生條件反射,師生之間心靈之火花無法碰撞,甚至會影響和破壞條件反射的建立,導致情緒低落,學習不認真,一堂課下來,了無所得。教和學相輔相成,如響應聲,彼此呼應才能夠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才能夠桴鼓相應,達到學習的高效,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基礎的,提問起到了最佳的調和與激發。尤其是學習中,一定有學生不喜歡學習,運動也不到位,教師示范他心不在焉,當教師在課堂上發現以后,就需要用提問來帶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引導學生對教師、對學習的注意,不能讓他的注意力信馬由韁。同時,也使學生意識到課堂上需要服從整體,自己應該尊重教師,尊重大家,按照課堂常規的要求上課。對學生來講,每個人都關注自己能否引起他人的注意,用點名提問的方法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同時集中了他的注意力,如果說點名批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引發學生的逆反,提問的方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是一種重視,這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回答完畢,對學生表示贊許,讓學生增加成就感,從而保持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和和諧。如果學生不認真,會帶動其他學生,最后導致情緒低落,氣氛沉悶,一堂課下來,學生所得無幾,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四、因材施教
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才思敏睿,在教學方面主張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潛質的學生,下面我們以教學籃球為例來說明最佳的教學。
1.提高學生對籃球課的興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經歷不一樣,體質各異,認識相差更多,因此在上課的過程當中,要尊重學生這個主體,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對班里的學生進行有效分組,經驗豐富著與落后者交叉,主動學習者與被動學習者交叉,優秀者與后進生交叉,身體條件好者與差者交叉,讓他們起到互相幫助、相互帶動、彼此影響和互相提攜的作用,這樣,在每次比賽之后,成績均勻,就不會出現某一個小組成績太差的情況,成績差的受到打擊而一蹶不振的情況得到消除,比賽過程當中的沉悶局面也一去不返,比賽雙方勢均力敵,棋逢對手,力量在伯仲之間,較量中你來我往,能提高他們學習籃球的主動性。
2.教學不蹈常襲故
教學要破臼除窠,打破常規。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教師教學循常習故,一帶而過,造成有的學生無法消耗、有的學生備感饑餓的情況,這樣具有很大的弊端,學生學習狀態低迷,提不起全副的學習精神,“一言堂”“一刀切”走過場,下課人走茶涼,讓學生們感到無比的枯燥無味,學習的內容水過地皮濕,過后了無印象。因此,在教學之初,通過測試,得知每個人的潛質、能力,如運球的速度、胯下運球的技巧、跳投的力量、原地投籃的準確性、背后運球的策略、左右手交換運球的方式、三步上籃的靈活性都要悉心了解,之后進行對學生分類、組合。對敏感、有基礎的學生進行特殊的訓練,讓他們的精力得到充分釋放,達到最高的境界,如后仰、急停跳投等,這些屬于高級的技巧,可以通過示范、特殊的研習使之潛質全部得到煥發;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差,有的基礎動作都難以過關,難度大的技巧更是望而生畏,就要教給他們先把基本功練好然后再說其余,否則容易中途放棄,失去學習的信心,并且要對他們要格外的給予鼓勵,在生活方面也要對他們呵護備至,免得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遺忘的一族,或者認為自己不行,拖累大家,日久消極,容易自暴自棄;在他們有成績以后,要抓住時機,及時跟進教學,補充其不足;學生進步了,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將小組及時重新編排、以利于整體的學習。
3.比賽與教學并進,娛樂和學習齊行
學習要有趣味性,教師要利用心理學教學法,調動學習情趣,避免教學的枯燥。學生都喜歡比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那么就要以此入手,刺激學生的學習勁頭,讓勝負心加強他們的練習量,讓榮譽感調動他們對比賽的認真程度,讓他們的責任感隨之生起,一場比賽,升華為力量、技巧、藝術的比拼,成為人格的考驗和較量。青少年特有的興奮被激起,他們熱情高漲群情踴躍,你追我趕,眾態激昂,很多平時不能夠完成的動作,往往在比賽中完成的非常完美;很多學生本來膽小害怕,但是由于比賽,這樣有一定強度的激發,他們忘卻了恐懼,有了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嘗試,一試身手,突然有了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人人爭先,氣氛熱烈。
總之,體育教學方法多多,不一而足,關鍵是讓學生感興趣,在其樂融融中接受、掌握體育知識,樂此不疲,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