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洪 代曉紅 王維強
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班主任工作不光是瑣碎、繁雜的,還要每日面對一群年齡差不多,思想各異,性格亦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性格特點、家庭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而為進一步學生提高其學習成績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打下基礎。
我認為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也是學校中的頂梁柱,具有特殊的作用。一個班級的面貌受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影響。所以,任何事情要讓學生做到的,那么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只有這樣,才能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因為潛在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位上進心強的班主任,那他的學生也會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的;一位有正義感的老師,他的學生也會是愛憎分明的。同時班主任還要做到以德育德,以個性育個性。要想做到這些,班主任還要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實實在在的榜樣。前蘇聯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馬卡連柯也說:“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拓結果的陽光。”因此,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是對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班主任作為一位“師者”,如果要解惑,先要了解學生。要了解學生,就要用心去與學生交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所以老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要平等地去愛,理解地去愛,尊重地去愛,信任地去愛,民主地去愛。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愛的環境中成長。要想做到這些,我覺得就必須做到五愛:“愛生如人,愛生如生,愛生如友,愛生如子,愛生如己”。使孩子們在和諧、寬松、民主、愉悅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熱愛學生,是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道德準則。從學生心理需要上來講,愛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學生渴望在充滿愛心的環境中生活和成長。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學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愛,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使得學生對教師崇敬、信任和親近,形成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這樣你也會從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愛好,從而尋找最佳的教育方法。當然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較差有特長的學生,我們老師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注入了愛才能引起學生的理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班主任。
每個班級都會有讓人“頭疼”的學生。有紀律渙散的、有厭學逃學的、有自律性差的、有不思進取的、有不服管教的等等。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學生必定是學生”,班主任只有用心去和學生平等對話、溝通交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改進缺點和不足。“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關懷和成長。”應該成為每一位老師的座右銘。
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投身于教育事業的巨大動力。只有愛的存在,教育才是成功的。只有愛的存在,教師才能以身作則,才能把學生帶向正確的人生方向。如果沒有愛,再高明的班主任也會攻心乏術,也是不可能教育好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