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鳳城
摘?要:高職教育的不斷成熟實現了其應有的社會價值,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眾多的問題,尤其是新時代賦予高校學生更多的責任,對其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離、思想存在滯后性等問題,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諸多的困難。本文正是基于此,圍繞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性開展探討,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旨在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為今后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
我國目前正處于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在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而能夠攻破這些難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力資源的結構體系以及綜合素質,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發展腳步,對此,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還遠遠沒有達到其要求,因此必須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思想政治的教育手段做出適當的調整。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
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尤其是以人為本的理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并使這一理念方針貫徹到教育的全過程當中,將其作為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從而迎合新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人格培養成為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即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教育理念,把道德價值作為主要的發展內涵,將非智力因素開展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重點,將人文教育作為基礎,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發展,借鑒國際人才素質教育理念,秉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從而實現學生思想政治的全面發展。
實現教育目標層次和思想一元化相協調的思想政治教育觀,以鞏固和堅持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以及“三個代表”的主旋律思想,讓學生了解我國目前國家意識形態的基本架構。當然,教育是一個具有長效性的任務,所有必須保證教育方向的正確,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及學生群體的龐大,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同時學生也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開始向教育權利主體的角色轉變,學校在學生面前絕對的主導地位也發生改變,開始向平等、公正的法律關系偏移,有了法律的保障,學生的選擇權就上升到法律層面,其應有權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目前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轉變以往單一機械灌輸的教學方式,應該將學生實際和理論的結合最為重點的教學任務,迎合學生的內心需求,最終實現層次性教育目標與主導思想一元化的協調發展。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而做出調整,教育理念的變化使得教學內容的創新成為必然的趨勢,教育內容應該與時代主題特征、歷史背景相符合,努力開拓出新境界,到達新層次。而創新過程必須將以人為本理念作為基準,教育內容的拓展和充實都不應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重視科學、人文以及創新精神,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明確教育對象創新精神的培養,結合經濟建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證兩者共同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的科學精神,并以這種精神進行“三個代表”、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落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將社會主義的精神烙印在心中。同時學生還應該具備廣闊的胸懷、開放的視野以及敏感的洞察力。在教育內容方面應該盡可能的豐富其內涵,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當前社會生產效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時人類也面臨更大危機,主要人文價值被忽視,而這終會導致反人性的狀況蔓延,因此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協調發展,不斷提升道德,實現復合型人才教育模式。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1)完善開發式的思想正式教育模式。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實現,但是這種自主學習如果沒有加以約束,那么就容易導致學生的活動分散,間接的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所以教育模式必須迎合高職教育的發展實際,摒棄以往教學模式中的老舊觀念,建立一個效率高、功能強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讓學校全員都參與到教學模式的構建當中,讓學生和教師自覺參與進來,樹立主人翁意識,讓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個環節當中,讓單向輸出轉變為集中民主的方式。
(3)完善管理制度也是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和管理制度保持協調,同時還應該對現有制度進行完善,使制度實現科學化、制度化。針對教師制定師德規范,同時對其教學、科研等環節制定完善的規范,確保其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有跡可循、有理可依,避免人為的隨意性使得思想政治缺少權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創新
除了以上方面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還取決于教育活動的組織情況,主要包括學生宿舍、社團活動以及班級課程。學生宿舍與學生的聯系密切,因此也必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重要場所。學生宿舍是學生進行課外人際關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培養自身個性的搖籃。對學生宿舍采取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環境,對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升有重要意義。社團活動同樣是學生進行課外拓展的主要形式,社團能夠讓學生產生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讓學生在集體協作的環境下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班級課程屬于一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渠道,主要作用在于補充學生在行政班級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缺陷,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多樣化的有效手段,能夠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五、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革新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當中學生網站、BBS的應用使得校園網絡媒介更加多樣化,思想政治網絡的建設也成為網絡思想教育工作實踐的重點。目前在很多高校當中,網絡技術已經滲入到學校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當中,大大加強了學校各部門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逐漸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發展方向。
總的來說,高校思想正式教育工作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革新教學理念,充實教育內容,優化教學模式,適時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動方式。為了實現以上幾點,必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發展進度,實現校園網絡的最大化功能,以網絡快車為載體,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發展,網絡時代的帶來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發展方向,這也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所在。另外高職院校應該建立專屬的教育網站,以網絡技術為黨員組織發聲主要媒介,為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實現高職院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蘇冰星.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2(21).
[2]何志紅.淺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
[3]韋家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