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宏麗
【摘要】以工程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教學改革,采用了建立理論教學多層次教學模式改革、建立“三通”教學法和注重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等教學手段,效果非常顯著。
【關鍵詞】工程素質 《食品工程原理》 教學改革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課,食品工程原理主要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各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設備的構造、工藝尺寸的計算、選型及實驗研究方法等。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主要單元操作的基本規律,熟悉所用設備的工作原理、性能等,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生產操作中各種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食品工程原理》課程內容概念多、物理量多、方法多、圖表多、公式尤其是經驗公式多且計算復雜、還有設備及其內構件復雜多樣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這些復雜的內容必須以實踐的觀點,從工程實踐出發全面綜合地考慮問題,而目前大部分學生習慣于從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使得在學習食品工程原理時不得要領,對有些內容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感到莫明其妙,尤其在實際問題面前往往束手無策。所以工程素質的培養和強化成為該門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在這門課的教學中,學生必須盡早建立工程意識,會靈活運用基礎理論分析和解決食品生產中各種工程實際問題,這也是本課程教學改革關鍵所在。以工程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教學改革,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手段,效果很顯著,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建立理論教學多層次教學模式改革。遼寧醫學院《食品工程原理》課程在教學大綱中理論學時74,實驗學時12,實習學時16。其中理論課占據總學時73%左右。通過理論課傳授食品生產中各種傳遞過程的單元操作原理和典型設備,以及設備選型等實際應用問題,這些理論與實際聯系緊密,培養學生的樹立工程觀念有效手段有兩種有效手段。建立《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資源庫,合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利用食實物模型和從網絡下載的視頻資料,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增加了學習興趣。
其次,建立“三通”教學法,本課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工程實例講解,讓學生互相討論,同一個問題研究不同解決的方法。課后組織學生形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互相討論解決工程實例問題。
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教學知識點,又學會自主學習,無師自通的方法,通過課上和課下的兩次充分討論,學生對知識點從大致初通到經過教師引導細致精通和最后課后討論解決問題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真正將三通教學法應用實處,學生真正得到了受益,使得學生確實具有分析和解決有關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注重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打破以往《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的選題模式,在課程設計中,教師開發課程設計任務與生產實際緊密相連,課程設計中,強化學生查閱資料,規范設計。實驗課提高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全面提高學生工程素質。在課程設計中,著重要求學生了解不同食品生產工藝,設備原理和結構;熟悉食品生產的主要單元操作,典型設備的設計計算方法。根據不同食品生產工藝,進行分組,對不同食品加工單元操作典型設備進行設計計算。針對工程能力培養還進行了針對性設計,教師在選擇設計題目時候,針對不同學生對不同工藝了解,要求學生設計跟果汁、飲料、牛奶等液體食品相關的列管式換熱器,給定不同的生產任務完成相應設計。這些內容改革,都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強化了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
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學對學生樹立工程意識,掌握食品工程生產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能力,工程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這種注重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教學改革模式,經過多年教學實踐,這套方法切實可行,真正有利于學生培養工程觀念、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食品相關行業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任伊賓.對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點看法 [J]教學研究,2000,23(1).
[2]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項目管理功能論 [J]高等教育研究,2006.
[3]王榮德.地方高校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J].黑龍江教育,2008,(11).
資助項目:
1.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項目;
2.遼寧醫學院教改項目(《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教學中學生工程素質培養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