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岸
摘 要:近年來,由于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育理念的全面引入,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進程全面加快。本文著重就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改革方面,結合當前小學英語教師崗位素質要求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進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能力導向;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4-0051-03
自從2001年左右我省中等師范學校撤銷以后, 高職舉辦的師范教育成為了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師資培養的主陣地。十多年來,一大批高職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走上了小學英語教師崗位。根據跟蹤河職院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多年就業的情況來看,我們尷尬地發現,我們的學生學歷對比以前中等師范是提高了,但有相當部分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不夠勝任、不夠滿意、不夠受歡迎。表現為:一是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夠認真負責;二是業務知識不牢,英語專業功底不夠扎實;三是教學能力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不夠好;四是合作精神不好,與同事相處不夠融合;五是情緒管理能力不強,對學生不夠耐心;六是教研能力不強,專業成長速度緩慢。這些問題的存在,有生源素質較差方面的原因,但三年高職師范教育,我們沒有能夠把這些學生培養成優秀的畢業生,同樣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師范類英語專業公共課程設置就有不盡合理的地方,有待結合當前小學英語教師崗位素質要求和他們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公共課程改革探索。
一、課程和課程類型釋義
按照《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的解釋,課程是“課業及其進程”。如果涵蓋課程的工具性,則課程是“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或者說“課程就是有組織的教學內容”,“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教學設計方案”。也有學者研究認為,“課程是對學校教育內容、標準和進程的總體安排與初步設計”。由此可見,課程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規劃和設計。一般來說,學校對這些規劃和設計是在三個層次上進行的:一是學校的課程總體規劃即學校的課程方案,包括培養目標、教學年限、教學學科或教學活動的設置、教學進度、課時安排、考試考核及教學方法說明等;二是教學課程的分科要求,即每一學科或教學活動的課程標準,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時分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說明等;三是課程的具體內容,即課程教材,是對每一教學學科或教學活動內容的具體選擇,并按照一定邏輯順序加以組織。綜上所述,課程不僅包含了靜態的教學內容,而且強調動態的教學進程。課程的三個層次,即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課程教材,涵蓋了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全部意義。可以說,課程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全部內容及其實施進程的總和。
課程類型是按照課程設計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形成的課程類別。高職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類型可以分為公共學科課程(基本素質類課程)、英語專業課程、綜合能力類課程(即見習實習等實踐能力課程)三類。本文著重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探索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的改革。
二、我院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公共學科課程是學校依據培養目標,在設計好本專業的專業課程的同時,為培養本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文化修養、個人品質和就業能力、發展能力而設計的一類課程。近年來,我院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開設的公共學科課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軍事理論、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與健康、心理學、教育學、教師口語、普通話、課件制作、音樂、美術、書法、少年兒童健康教育、數學教學法、語文教學方法、班級管理等21門公共必修課。結合當前社會現狀和小學教師崗位的素質要求,認真分析我院師范類英語教師專業開設的公共學科課程,不難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一是公共學科課程種類開設不夠齊全。從當前廣大小學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的現狀來看,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不夠愛心,對工作不夠認真,對學校不夠負責;部分教師溝通能力不強,對人不夠誠懇,不善于與學生、家長和同事打交道;甚至有些教師師德不端、行為不檢點,紀律性不強,難以為人師表。作為專門負責培養小學師資的高職師范專業,在公共學科課程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前教師隊伍現狀,結合小學教師崗位的素質要求,針對當前一些小學教師的素質缺陷,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相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溝通藝術、素質教育、校園安全等方面的公共學科課程。而目前我院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設計里面是缺少這些課程種類的。
二是公共學科課程教材內容不夠科學。審讀我院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教材內容,普遍存在偏重概念解釋和知識綜合等方面的純理論內容,而較少案例分析、學生探究和實操訓練等方面的內容。以致于課程實施時教師講得多,而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口講話、動手實踐機會比較少,學生課堂上主體地位在教材內容中沒有體現出來,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導向。
三、關于我院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公共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要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從構建更加科學的課程體系的高度出發,統籌推進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的改革。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構成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要正確處理好課程體系中的知識、素質與能力的關系。知識是形成能力和素質的基礎,能力是知識和素質的外在表現,素質是內隱的知識和能力,是知識和能力結構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綜合體現。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知識轉化成為能力,進而上升為素質。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以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實現。因此,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既要設計理論課程體系,又要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并注意協調以下幾個關系:一是兼顧英語教育專業教學覆蓋小學教師資格標準和英語專業自身標準,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達到小學英語教師標準;二是按照“綜合職業能力導向、就業崗位素質要求”構建課程體系,兼顧專科學歷教育知識與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能力;三是統籌“一體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兼顧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一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四是兼顧英語專業課程和公共學科課程同步改革,使英語專業課程和公共學科課程配置更加合理、教材內容更加科學;五是在考核評價上,兼顧學歷標準和小學英語教師職業要求,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夠勝任小學英語教師崗位。
(二)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從完善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設置出發,加快推進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的改革。培養一個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僅是教會他英語專業理論知識和培養他(她)英語專業課堂教學能力,還應培養他作為一名教師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包括高尚的品質、良好的師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體、合作的精神以及溝通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和繼續學習的能力,等等。所以,我們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設置時,一定要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充分考慮小學英語教師崗位素質要求和教師今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一些與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關系不夠密切的公共學科取消或減少課時,對一些與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關系密切、又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師崗位素質所必須要求的,特別是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概論、教師溝通藝術和校園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增加充實到公共學科課程中去,以進一步完善高職英語專業公共學科課程體系,使之更加科學、更加適應當前小學英語教育的新形勢。
(三)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從強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增加學生實踐體驗出發,加快推進高職英語專業公共學科課程教材內容的改革。教材內容是學科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實施課程教學過程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課程依據。目前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使用的教材普遍偏重概念解釋和知識綜合,重理論輕實踐,使用這樣的教材進行教學,教師更多的是講,學生更多的是聽,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為此,我們教師要緊緊圍繞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培養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為目標,大膽改革現行學科教材內容,積極研究和開發本專業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簡化理論知識,增加更多的現實案例,增加更多的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的內容,使學生從現實案例分析中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使學生在課堂的具體實踐體驗中更好地培養能力。
總之,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堅持以小學英語教師崗位素質要求和教師可持續發展需要為依據,堅持與英語專業學科課程改革統籌推進,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公共學科課程改革就能有的放矢、扎實推進,取得實實在在改革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2]黃艷芳.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職業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朱群新.深化職教課程改革的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5(2).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