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劉智勇
內容摘要:魯迅先生的小說《藥》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尤其在細節方面更是匠心獨運,令人嘆服。其中華老栓與康大叔之間的對話將兩個人的形象展現得非常鮮明。華老栓勤勞善良、愚昧落后,康大叔卑鄙詭詐、驕橫貪婪。本文單從華老栓的稱呼著手,分析小說在刻畫上的獨特手法。
關鍵詞:小說《藥》 華老栓 稱呼變化
魯迅先生的小說在人物形象的刻畫方面,有著獨到之處,特別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細節描寫方面,魯迅先生匠心獨運,令人嘆服。小說塑造了勤勞善良、愚昧落后的華老栓,斗志昂揚、意志堅強的夏瑜,卑鄙詭詐、驕橫貪婪的康大叔等人物,為文學長廊增添了一個個性格迥異獨具特性的典型形象。
康大叔作為封建勢力的爪牙,在文中多次出場,對于讀者了解封建社會的黑暗,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滿懷憎惡之情,刻畫了他兇惡的外貌、野蠻的行動、污濁的語言、丑陋的靈魂,多角度的描寫,使得這一人物形象格外豐滿,栩栩如生。
在分析康大叔的形象時,人們往往只注意到刑場上“一手交線,一手交貨”的恐怖氣氛和“搶”“扯”“裹”“塞”“抓”“捏”的動作描寫,以及“闖”進茶館時“披”“散”“捆”“嚷”的粗俗的外貌,很少有人談及康大叔對華老栓的三次稱呼。我覺得這里面大有談頭,魯迅先生頗具心機,體現了他在塑造文學形象時的嚴謹細致的功夫。
康大叔第一次稱華老栓,叫的是“這老東西……”刑場上,康大叔作為劊子手,兇殘狠毒,剛剛替封建主子殺害了革命者夏瑜,又把革命志士的鮮血,當成良“藥”高價出賣。漆黑的夜晚,肅殺的氣氛,血淋淋的饅頭,嚇得善良的華老栓不敢伸手去接,殺得興起的康大叔(或許喝了點酒吧),面對“躊躇”的華老栓,不免焦躁起來,可能是平日里華老栓對康大叔太過于恭敬,現在膽子太小,全不像個男人樣,也可能是康大叔認為華老栓今朝有求于自己,或許又是怕刑場上人多了圍攏起來,看見了不太好,情急之下,又急又恨又怨,這老栓不識禮數,便流露出平時蔑視老栓的念頭,于是脫口而出:“這老東西……”這第一次稱呼,表露了康大叔驕橫、勢利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依仗權勢凌辱百姓的封建走狗形象。
第二次在“店里坐著許多人”的情況下,康大叔就不便對華老栓太過份了,盡管“花白胡子的人”、華大媽等平日也喊他“康大叔”,康大叔則在眾多紳士茶客面前表現得熱心助人,古道熱腸,想必他也是茶館的常客吧,大眾化的“老栓”,又恢復了他世故圓滑的本來面目。
值得一提是第三次稱呼。連“花白胡子”和“駝背五少爺”平素都把華老栓叫做“老栓”,而康大叔這次卻當著大家的面喊了“栓叔”。這一稱謂的出現,集中地體現了人物在特定的語境中思想個性的變遷,聯系前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康大叔之所以屈尊喊“栓叔”,是因為他肆無忌憚地在茶客面前談得興起,說漏了一句話:“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事實上,一大清早就用人血饅頭敲詐了華老栓“一包洋錢”,狡詐市劊的康大叔看到華老栓此刻正“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著,笑嘻嘻的聽”,到底還是怕華老栓,華大媽內心里罵他不仗義、說假話,所以話峰急轉,口稱“我們栓叔運氣”,以此來安撫華老栓。這一聲“栓叔”,純粹是為了掩飾自己貪婪卑劣的行徑,體現出了康大叔詭計精細的一面,從前文“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中也可得到佐證。
通過一天之內對華老栓不同稱呼的分析,足可見康大叔驕橫、市儈、卑劣的內心世界,也從而使得這一文學形象更加血肉豐滿,呼之欲出,加深讀者對這一形象的憎惡之情。
(作者單位:湖北省竹山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