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英
內容摘要:我們的語文堂需要給孩子們傳遞正能量。教師以身作則,利用好語文課程資源,對學生充滿愛的教育,根據孩子的特性挖掘他的興趣所在,就能積累“正能量”,傳遞“正能量”。正能量能夠點燃教育之火,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
關鍵詞:語文課程資源 為師有道 為教有法
最近,打開網頁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正能量”字眼。想想一年來,確實對這個詞耳熟能詳,從國家領導人到央視主持人,再到民間,使用“正能量”的頻率很高。正能量,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夠提供積極的動力,促使人們進步的能量。這種能量可能是你聽到的一句話,可能是你看到的一幅畫,可能是你聞到的一種氣味,還有可能是你善意的舉手投足。我們的教育需要正能量,我們的課堂需要正能量,我們的教師需要正能量,我們的學生更需要正能量。那么,課堂上,作為老師的我們如何來傳遞正能量呢?
首先,我認為語文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積累“正能量”。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想給孩子們傳遞“正能量”,語文老師就應該加強師德學習,積聚自身的“正能量”。語文老師的影響,除了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有老師具備的人格魅力。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幾十個孩子關注你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間應該慎之又慎。要求學生早起,老師卻睡懶覺,要求學生寫作,老師疏于動筆;要求學生講誠信,老師卻隨心所欲等的行為都將給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帶來負面影響。我認為作為老師的我們,當你站在講臺上時,希望你能微笑著面對你的學生,你要學著直視孩子們的眼睛,因為這樣,是心靈之窗彼此的洞開,使感情得以交流的保證。當你面對學生時,希望你能一視同仁,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別人。當你提問學生時,當學生幫你做任何事情時,請你多一聲“謝謝”,因為他們也需要你的尊重。正所謂,學生以尊重待我,我應該報之以歌。
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糾正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我們的學生,這樣才能把“正能量”傳承給孩子。對他們將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我認為語文教師還應善于利用好語文課程資源,挖掘“正能量”。從教材文本中充分挖掘積極因素,鼓勵學生不斷矯正自己的行為,努力克服消極情緒,保持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心理學家也強調心理暗示的作用之大,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對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都大有裨益。因此,利用好語文課程資源,通過語文教育教學活動向學生傳遞“正能量”。語文課程強調工具性的同時還要求注重人文性。文本的解讀,尤其是對一些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切入,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積極的向上的,崇尚真善美的東西展現給人生觀還未形成的初中生們。
再次,語文教師為師有道,積蓄“正能量”,要做愛的使者。我們的任務是真誠地將我們的愛心的雨露播撒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愛心之春水流進每位學子的心田,讓他們在愛的浸潤中,學會愛屋及烏,關愛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教師只有學會關愛自己的學生,才能促進自己的成長。作為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撒向每一個孩子,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了解他們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們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時時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當老師把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孩子,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公平地把愛和溫暖送給每一個孩子時,孩子小小的心定會融化在師愛中,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愉快地接受教育。
最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還要做到為教有法,傳遞“正能量”。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小學語文是基礎,好比蓋大樓時根基上的第一塊“磚”,這塊“磚”,一要“寬”——要開足課程,擴大知識面,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二要“實”——要把孩子的基礎知識打扎實、打牢固,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基;三要“厚”——要讓孩子汲取的知識厚重、厚實,并非是專一的文化知識。語文教育需要洶涌澎湃的情感之水來不斷地傾注。但是洶涌澎湃的情感之水必須沿著理智的正能量河道,自由地奔淌。語文要積極傳遞正能量,通過教學把孩子培養成陽光的、積極的、進取的人,要把孩子的上升空間打開、成長路徑打通,讓他們健康幸福快樂成長;讓孩子擁有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懷有愛心、善心,做善良人、誠信人,去善待別人;讓孩子樹立好目標、好理想,擁有好心態、好心情、好習慣,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程是美好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城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