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立明
內容摘要: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全面論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社會合格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說話教學 措施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可是從現實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往往只重視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忽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廣大語文教師應該及時認識到這種不利教學現狀,盡快加以改善。
一.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及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但他們普遍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不能集中,這非常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學質量的改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如果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一定能有效改變當前不利的教學現狀。因為學生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表達自己的思想,不但能夠滿足他們喜歡在人前表現的欲望,還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將所學知識綜合到一起。
2.輔助學生拓展思維
學生在語言表達過程中與在閱讀過程或者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不相同。比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來羅列提綱,甚至打草稿,以保證自己的論述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可是,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卻幾乎沒有時間進行思考,一旦學生的思維稍微緩慢,那么在表達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許多漏洞,如語句不通、條理不清等。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二.初中語文活動開展說話教學的方法
1.重復法
重復法也被稱為復述法,指的是要求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所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重復法時,可以首先為學生進行示范朗讀,然后再要求學生復述自己剛才朗讀的內容,當然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備課環節為學生準備一些優美而有趣的小文章讓學生閱讀,再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學習《濟南的春天》這篇文章時,學生首先自主朗讀課文,并集中談論朗讀之后的想法,一方面提升學生勇于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
2.討論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問,教師可以先不去理會學生的疑問,而是將學生按照一定原則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將學生的問題集中到一起進行討論,并由每個小組的代表表達最后的討論結果,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溝通,互相補充,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還可以將那些具有一定問題的文章集中到一起,由學生自行發現并解決其中的問題。這種做法不但能夠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舉例來說,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問題,由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在小組內部討論解決。
3.發言法
其實,初中學生善于表達自己,教師應該利用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首先為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并要求學生積極發言。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教師應該及時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當學生能夠條理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應對其進行表揚,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當學生思維混亂,說話不連貫的時候,教師不要隨便打斷學生,而是給予學生重復的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盡快整理好思路,爭取表現更出色。
4.大聲朗讀法
大聲朗讀是經常出現在語文課堂中的一種教學手段,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采取的朗讀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可以要求學生集體朗讀,也可以要求學生個別朗讀,總之,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客觀評價學生的朗讀情況,對學生的朗讀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還要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比如斷句是否正確、語音語調是否把握準確等。當學習《理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示范朗讀,然后再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進行朗讀。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不但能夠開拓學生思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使之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常熟謝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