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濤,張曉利,鄭紅威,耿濤
(1.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2.凱邁(洛陽)測控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
徑向游隙是軸承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直接影響軸承的使用性能及壽命。游隙過大會導致軸承打滑;游隙過小會造成軸承使用過程中發熱量增加,導致軸承燒傷,甚至卡死。因此準確測量軸承徑向游隙十分重要。
對于球軸承,測量徑向游隙時,球必須處于軸承套圈的溝底位置,目前的測量方法有儀器測量和手推測量。儀器測量適用于對測量載荷精度要求高的場合,測量時軸承一般為臥軸安裝,可根據要求準確施加測量載荷,測值的重復精度高,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小。而手推測量法是一種傳統的簡易測量方法,一般在軸承平放狀態(立軸)下進行,采用手推加載,所加載荷由測量者根據經驗把握,測量載荷的大小及測值準確度受操作者的影響大。
對于大型球軸承,受軸承尺寸規格影響,無專用測量儀器。由于鋼球較重,手推測量時,鋼球不在溝底位置,而且不能按要求精確施加測量載荷,無法準確測量軸承徑向游隙。因此,設計了一種定量加載精確測量大型軸承徑向游隙的方法。
測量原理如圖1所示。測量軸承游隙前,用標記筆在外圈端面沿徑向對稱位置分別劃直線進行標記,將外圈放置在V形塊(圖2a)上,保證其中1個標記位于軸承底部;然后將固定塊與內圈固定在一起,磁力表架放置在固定塊上,配重塊(圖2b)放在外圈頂部中間位置,使配重塊端面的豎直標記與外圈端面的直線標記在同一平面內;最后將磁力表架的測頭指向外圈端面的另一直線標記處,即軸承的最頂端位置。

1—V形塊;2—固定塊;3—磁力表架;4—配重塊;5—軸承外圈;6—保持架;7—軸承內圈

(a)V形塊 (b)配重塊
自由狀態下,依靠內圈及固定塊的自重使二者下沉,讀出此時表盤的讀數,記為a(可根據測量載荷適當調節固定塊的大小及質量)。
緩緩抬起固定塊至外圈與V形塊完全脫離,相當于將內圈固定,依靠外圈及保持架的自重測量此時軸承徑向游隙的另一極限值,記為b,則軸承游隙為|b-a|。根據測量載荷可適當調節配重塊的質量。
在此,以雙半內圈三點接觸球軸承為例對測量方法進行說明。軸承外形尺寸φ220 mm×φ370 mm×69 mm;外圈質量We=11.4 kg;半內圈質量Wi=4.13 kg;單個鋼球質量Wb=0.441 kg;保持架質量Wc=4.71 kg;鋼球個數Z=15;磁力表架的質量為W0;軸承徑向游隙測量載荷要求為147 N,即15 kg。
在自由放置狀態下,測量載荷相當于內圈、部分鋼球、磁力表架及固定塊的質量。根據軸承尺寸畫出比例圖,如圖3所示。

圖3 軸承豎直放置時鋼球位置示意圖
由圖中幾何關系可知, 1~3號鋼球對內圈的作用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分別為(g為重力加速度)
則軸承自由放置狀態時,由鋼球自重加載在內圈豎直方向上的分力為
即總質量為1.655 kg,根據測量載荷要求,定做固定塊的質量為Wg=15-1.655-2Wi-W0。
將固定塊平緩抬起,此時測量載荷相當于外圈、保持架、部分鋼球及配重塊的質量。因為軸承引導方式為外圈擋邊引導,當軸承被提起后,保持架質量也加載在外圈上。根據軸承尺寸畫出比例圖,如圖4所示。

圖4 軸承豎直放置時鋼球位置示意圖
由圖中幾何關系可知, 1~4號鋼球對內圈的作用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分別為(g為重力加速度)
F′1=Wbg×cos 12°×cos 12°=0.422g,
F′2=Wbg×cos 36°×cos 36°=0.289g,
F′3=Wbg×cos 60°×cos 60°=0.110g,
F′4=Wbg×cos 84°×cos 84°=0.005g。
則鋼球自重加載在外圈豎直方向上的分力為
即總質量為1.652 kg,根據測量載荷要求,定做配重塊的質量為Wp=15-We-Wc-1.652。
根據軸承參數及測量載荷要求,先計算出固定塊及配重塊的質量,然后即可按此方法測量軸承徑向游隙。
根據軸承游隙的測量原理及大型軸承的結構特點,設計了一種徑向游隙測量方法,該方法簡單快捷,而且測量效率及準確性均較高,可用于大型軸承徑向游隙的批量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