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曌祎
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和日本經濟的崛起,美國經濟面臨著國際競爭加劇,貿易逆差與經濟滯漲。美國開始中斷二戰以后一直奉行的貿易自由化政策,轉而實行以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為主要手段的貿易保護政策,從而掀起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并延續至今。
新貿易保護主義又被稱為“超貿易保護主義”或“新重商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初才興起的,以綠色壁壘、技術壁壘、反傾銷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非關稅壁壘措施為主要表現形式。目的是想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的約束,通過貿易保護,達到保護本國就業,維持在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中的支配地位。它們在維護民族利益,保護資源與環境的旗幟下,行保護之目的,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隱蔽性,手段上的欺騙性和戰略上的進攻性等特點。
一.產生原因
1、國際競爭加劇
在全球化時代,市場經濟制度逐步演化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制度,而競爭是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競爭已不再作為單純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變成為實現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國政府不僅在國際競爭中保護自身的產業與貿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競爭。當本國產業和勞工群體受到進口沖擊時,來自公眾的呼聲或其他政治壓力必然使政府傾向于對這些領域實行保護,以排斥競爭的威脅。
2、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發展
隨著跨國公司及其海外經營的發展,國際貿易的流向和貿易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際貿易差額的分布。跨國公司通過內部分工和核算體系,在內部貿易中獲得了較為穩定的收益,但卻把各國賬面上貿易差額的此消彼長以及由此引發的貿易摩擦甩給了各國政府。作為承接跨國公司產業轉移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的亞洲地區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長,使其對美國、歐盟保持了較大規模的貿易順差,而美國和歐盟跨國公司在亞洲地區投資企業的出口已經成為美國和歐盟貿易逆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發達國家處理貿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針對這些大跨國公司,而是拿出口國開刀,以解決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爭端為借口,推行新貿易保護主義。
3、國際貿易中雙邊主義與區域主義興起
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雙邊層面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訂和實施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熱點。據WTO統計,到2004年,向WTO正式通報的FTA已達106個,WTO成員中絕大多數參加了一個或多個FTA。FTA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有FTA在促進貿易增長、消除雙邊貿易壁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二是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導致了“雙邊主義”盛行。FTA的迅速發展已經形成了連鎖反應,一國締結了FTA后會對相關國家構成競爭壓力。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制定了FTA戰略,參與FTA談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同時,進入21世紀,世界范圍內區域一體化進程大大加快。歐盟加快了擴員的步伐;北美自由貿易區增強了成員國之間的聯系;APEC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東亞地區在加強東盟內部合作的基礎上,正積極探索新型東亞區域合作機制。在多數情況下,FTA及區域一體化組織與WTO具有互補、互動的關系,但FTA以及區域貿易組織對非成員國的進口構成了障礙,其中,一些雙邊和區域安排帶有明顯的排他性保護色彩。
4、發展中大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沖擊
以中國、墨西哥和印度等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出口規模迅速擴大,并逐步成為世界制成品市場的重要供應者。特別在中低端工業品市場上,這些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出口競爭力,并逐步取代發達國家原有的市場份額。盡管這些發展中大國出口的高速增長并未徹底改變國際貿易不平衡增長的局面,但其出口實力的增強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發展中大國大量低價工業品進入歐美市場,對其國內相關產業造成了沖擊。為緩解由此形成的貿易逆差和各種國內矛盾,發達國家利用其政治經濟強權,加強了對這些發展中出口國的貿易制裁。同時,由于這些發展中大國的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相近,彼此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近年來,這些發展中出口大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已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重要內容。
這些新矛盾的出現表明全球化時代自由貿易與國家利益的對立與沖突有可能在部分領域激化,這也正是在當今全球貿易自由化的主旋律中,新貿易保護主義仍然演奏著不和諧音符的原因所在。
二.我國政府應該采取的措施
1、增強國家實力,提高談判能力
從本質上說,所謂“非市場經濟”是國際貿易壁壘的一種托辭,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的一種歧視性貿易制裁,是不對等貿易的表現。一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要獲得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必須加強自身的軍事,經濟等硬件實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國際話語權,維護自己的權利,獲得世界的尊重,從而進行公平、自由、對等的國際貿易。弱國無外交,這早已經被歷史反復證明。
2、引導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快產業改革步伐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應該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利用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的有利時機,根據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特有國情,從戰略的高度制定我國下個階段發展目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改變我國傳統上利用資源、能耗和廉價勞動力大量生產低端廉價產品的狀況,堅持進行科技革命和創新,大力扶持發展生產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加快工業化進程,通過改善生產設備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核心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奪取主動,徹底甩掉傾銷的帽子。
3、采取靈活的匯率政策
基于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我國政府要堅持維護自身的權利,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受外來干擾,制定靈活有利的匯率政策,盡可能有效地控制外匯市場的波動,同時維護其有利的競爭地位。
4、加強對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的研究,提高談判水平
針對國際貿易摩擦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合理利用相應的法律法規維護自己的權益。具體地說,就是要加強對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的研究,培養和引進有經驗的相關人才,在WTO多邊談判中爭取更多的合理利益。同時要聯合其他身受反傾銷之苦的國家,共同呼吁修改反傾銷中不合理的規定,反對在反傾銷中實行雙重標準,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扭轉我國在外國對華反傾銷問題上的不利局面,確保國際貿易自由化目標的實現。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