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升
鋼鐵路第二小學地處呼和浩特市西部城郊結合處的學校,學生來源多為打工家庭,行為習慣的養成相對較弱,學校在硬件和師資都不占優勢的條件下,卻在默默的精神堅守中發展壯大起來。當您走進學校大門,呈現在您眼前的是我校儒雅的孔子文化,這是李明山校長把中華經典《論語》滲透到自己的學校管理理念中尋求到教育的本義,找到了理,論的契合點和升華點,將《論語》中的精髓思想遍布整個校園,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如同眾星捧月一般,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嬌生慣養,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差。另一方面,家長忙于生計,對孩子管教不夠科學、嚴謹,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如何教育好這些孩子,讓孩子成才,家長滿意,更好地服務社會呢?學校通過調查、分析、研究、論證并且請教了專家學者,決定以孔子的《論語》為載體,開發校本課程,師生、家長共同吟誦論語,吸納思想精華和處事智慧,規范學生的行為。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一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人行,必有我師”之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對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論語》學會做人,是無數成功人士走向成功的捷徑。校本課程的實施以《論語》作為目標,應該是順應了教育改革這個關乎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大勢。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一)學校的目標
我校的校本課課題是學論語知做人。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理念是傳承儒家文化做少年君子。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各學科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持續的儒家文化特色學習,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目的,培養學生道德文化修養,傳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發展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敢于突破的創新精神。同時把傳承文化與禮儀修身相互結合,讓我們的師生既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又有文明的禮儀舉止,學校成為充滿濃厚傳統文化氣息、特色鮮明的學校。
(二)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學校做到衣冠整潔,做少年君子;文明禮貌,做少年君子;孝親敬老,做少年君子;誠實守信,做少年君子;鑄剛毅品格,做少年君子;知榮明恥,做少年君子。踐行“文化愛國”思想,構筑每一位學生健康的人格,規范每一位學生的行為,讓每一位學生將良好的行為養成一種習慣,進而讓每一位學生將良好習慣變成一種優秀品質,并且讓每一位學生將優秀品質變成學習的動力,最終將學習的動力變為成功的希望。
(三)教師的目標
學生六年學完全部教材,通過教學,引領學生走近儒家文化,與先賢對話,讓學生從《論語》中汲取生存智慧,以《論語》中的人生哲理滋養他們的精神品格,力圖使學生從小打下繼承并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并且提高自身教育智慧,豐富知識結構,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四.校本課程的編寫
《小學論語讀本》十二冊經過多次的討論,根據學生的實際,依據語文的年級課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確定故事的語言文字的表述和內容的長短,依據思想品德的《新課標》定位學生的品德教育,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最后終于把每課模式定為了六個板塊:
1.讀故事明道理,為學論語做鋪墊,降低理解論語難度。
2.吟誦論語,熟讀成誦。
3.分析句意,明白道理。
4.書寫論語句子,銘記在心,規范書寫漢字。
5.自編《論語兒歌》,把論語內容兒童化,既深入理解,又和學習生活結合起來。
6.快樂行動,我們應該怎樣做,用論語指導學生的行動,規范師生的行為,并將孔子的儒家智慧傳承下去。
五.校本課程使用
(一)校本課程按照學校的日常課程上課。利用小學六年十二個學期把全部教材學完,在每周的地方課程中低年級開設二節,中高年級開設一節,各班都有專職教師按時上課,有計劃有教案,有活動,有記錄、圖片資料,并且還不定期地進行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老師們的聽評課。
(二)低中年級講解的內容可以淺顯、易懂、趣味性強,從而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與興趣,以誦讀為主。中高年級在誦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逐步了解儒學;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了解《論語》。讓學生自主找到一些關于儒學與《論語》的材料,大量實踐規范行為。
一個教育者的執著追求會最大限度地促進老師和學生的發展。創新不見得就是摒棄傳統的東西,傳統的思想中能對我們有指導意義的,可以古為今用。《論語》中的思想是教育思想的精華,只有我們深入地研究它,靜下心來探求它深邃的內涵,找到它與現代教育的契合點,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鋼鐵路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