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關鍵詞〕 健康教育;主動性;觀念;能力;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34—01
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能力。學校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利用學校教育,使學生獲得衛生知識,轉變衛生觀念,產生衛生行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為一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為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努力培養學生學習健康教育知識的主動性。
一、轉變觀念和態度,培養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
健康教育是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的一門素質教育課。為適應終身學習的學習特點,建立“教與學的新文化觀念”,從強調知識的灌輸轉為注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學會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及運用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健康教育是有計劃地將有關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傳播給學生,使學生轉變對衛生保健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因為當今世界上對待衛生保健問題的大趨勢以及人們對疾病和健康的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已從依賴型向自動型轉變,即從依賴組織機構的幫助逐步轉化到依靠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衛生工作的根本措施,學校面對學生開展各種衛生防病保健工作,都需要學生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和自愿參加,都需要依靠學生掌握健康知識和衛生技術,并使其在學生行為中得到體現,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暫時比較貧乏,應培養他們主動尋求保健和衛生服務,向保健老師了解衛生知識和技能,以彌補知識和經驗的不足,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健康教育就是幫助學生有效地培養學習興趣和啟發思維,鼓勵學生涉獵不同的學習范疇,并積極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問、多溝通、多協作、多參與、多嘗試、多體驗,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更好地學習,充分開發出自己的潛能和個性。
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中增設的研究性學習實際意義就在于此,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讓知識的傳授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要讓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弘揚,教師要破除“教師中心說”的觀念,積極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發現、發展,并在主動學習中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控。要從簡單地傳授知識變為多角度、多維度地激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喚起學生對個人和公共健康的自覺性和責任感,能夠使學生運用有關知識和所學到的保健措施,在面臨與健康相關的問題時,做出自我抉擇,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周圍的生活環境,因此,在普遍開展健康知識教育,對學生進行普及衛生知識教育的基礎上,使其能對各種保健問題得以解決。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就是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懂得衛生常識,培養學生具備廣泛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和能力。
三、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教育學生轉變不良行為
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醫學科學的普及,要求傳播先進的科學和方法,首先,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建立在客觀的、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既不要擴大,也不要縮小。其次,對學生的教育強度也要適中。道理講的太少,不能促進學生改變觀念和態度;強調過分,會使學生反感,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經研究教育強度與態度的關系發展表明:只有中等強度時,教育效果最好。通過科學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通過健康教育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促使學生停止對健康有害的不良的行為,并重視和實行對健康有益的行為,鼓勵學生采納、堅持和鞏固健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并掌握健康教育知識的興趣。
總之,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通過對學生主動學習并掌握健康教育知識的培養,能使學生獲得科學的衛生知識,轉變對衛生保健問題的觀念和態度,改變不良行為,并且通過所學到的知識和所得到的保健措施,在面臨與健康相關的問題時,能做出自我抉擇,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周圍的生活環境,促進了健康,達到提高身心素質和生命質量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