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萍
〔關鍵詞〕 語文教學;口語交際;生活;教材;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89—01
口語交際就是日常的生活交際,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人交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人際交流的素養?!币虼?,教師應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話題,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童心與經驗、想象與詩意構建的世界里來回穿梭,自由翱翔。
一、貼近生活,讓學生想說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鄙钍强谡Z交際訓練的廣闊天地,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不斷地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回到自然、回到生活、回到快樂的天地中,從而激起學生的說話興趣。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用心捕捉生活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已有的能力發展口語交際能力。如,筆者曾組織學生幫助梁爺爺種植葫蘆。學生從播種、澆水、施肥到結果,經歷了葫蘆生長的全過程。當葫蘆掛滿葫蘆架時,筆者帶領學生觀看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生在葫蘆架下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激動萬分。筆者看到學生的高漲情緒,因勢利導,就地給學生上了一節口語交際課。結果,這節口語交際課上學生興奮不已,一個個爭先恐后,小手不斷地舉起,生怕老師看不到自己。其實,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也是五彩繽紛的,只要教師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關注生活中的精彩畫面,捕捉生活中靈動的瞬間,就會真正打開學生說的欲望。
二、活用教材,使學生敢說
教材中編排的口語交際話題雖然圖文并茂,可教師如果拘泥于教材,依據教材靜態地展開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就會使口語教學走進死胡同?!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時,必須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采用適當的策略,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努力實現話題與學生生活零距離。如,筆者在教學《招待客人》時,通過巧妙的設計,使整個口語交際教學過程變成了師生全員參與的過程。首先,筆者扮演客人,分別與學生握手、打招呼等,引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激情。其次,筆者以旁觀者的姿態出現,為學生安排好道具,又一次引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激情。最后,筆者以加入者的身份,分別扮演姜阿姨和媽媽,第三次引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激情。就這樣,整個教學設計使得整節課環環緊扣,層層推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中的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能夠使課堂變得豐富、多變和復雜。
三、形式新穎,促學生樂說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教師要掌握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活潑新穎、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交流,在交流中學說話。如,筆者安排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后,按時收看內容有趣、思想健康的少兒頻道,記好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節目,第二天上學后,利用第一節語文課的前五分鐘,讓學生說一說,評一評。同時,筆者還讓學生模仿節目中的人物形象,讓他們演一演,議一議。課余時間,筆者還讓學生在畫一畫、做一做、貼一貼的同時,不露痕跡地引導他們說一說。這樣,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學生就會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在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要把培養和訓練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放在首位,創設多種貼近生活的情境,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思維,撥動學生語言的琴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和諧、寬松的氣氛中進行口語交際。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方法,而不是一堆金子;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交際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