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編者按: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是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的。進入新世紀,伴隨著課程改革,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加大三級課程建設,尤其是引進國際理解教育思想,使“芳草課程”建設煥發勃勃生機。在“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芳草學子”的育人目標引領下,學校深入貫徹國家教育政策,以“國家課程校本化”為指導思想,構建科學與人文結合、中西文化結合、課內外結合、全面發展與個性培養相結合的具有國際化特色的“芳草課程”體系。
本期,我們讓參與課程建設的教師們以講故事的形式,說說在課程設計、內容、實施和評價中的“我的故事”。
作為“十二五”期間學校重大改革項目,芳草課程項目被列入“北京市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試驗項目”“北京市遨游計劃項目”“朝陽區教委與北京師范大學構建現代基礎教育體系研究項目——朝陽區區域教育國際化的模式探索構建項目”。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充分發揮集團辦學優勢,各校區根據學校實際,確立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研究的重點學科,確立各自主實驗內容,由學術部牽頭,配備市區級學科優秀教師,組成研究實施團隊,確立研究負責人和實驗年級,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序推進。從2013年至今,我們已經成功召開“基于育人目標的學科課程建設”“基于語文目標的課堂教學”兩次市級研討會。
為保證課程項目的有序實施,學校成立以集團管理組、指導組、學校發展顧問委員會、教師專業發展委員會人員為主要成員的芳草地課程體系建構評價組,對校區課程設計、學科課程設計,以及學生學業效果進行評價。
學校建立了相應的課程管理制度,如《規劃制定與實施制度》《目標管理制度》《項目工作例會制度》《知行課堂評價標準》《學業評價制度》等,并定期檢查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保障課程計劃切實執行。
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愈發認識到學校層面的國家課程實施,不僅是一個執行的過程, 同時還是一個創造和豐富的過程。我們將深入總結“國家課程校本實施”的實踐經驗,努力探索建設具有國際化特色的課程體系,為首都的基礎教育國際化再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