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彥霞
摘 要:從三個方面談了形象化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形象化教學法;初中歷史;感性認識
形象化教學法是指把抽象的教學內容通過具體經驗的各種感覺的再現來理解、記憶,也就是用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理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根據在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不同分為三個類別:形象化記憶方法、形象化的理解方法、形象化的情境創設方法。
一、形象化教學方法有利于課改理念的貫徹
新課程改革為教師和學生重新作出了定位,教師和學生不再是傳統課堂上一教一學分工明確的兩個部分,而是互相促進、教學相長的統一。新的教學理念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職能,從教授者向引導者轉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成為教師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形象化是激發學生興趣動機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形象化教學方法有助于新課標的實施
2011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應該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明確分為了記憶、閱讀和觀察層次以及表達交流能力的要求,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上提出了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學習方法三個層次的標準。另外德育目標更加全面。
形象化能夠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全面展現歷史上的事件、人物、景象、文明成果等,能夠給學習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記憶形成。還可以營造具有真實感的歷史情境,對于情感的生發、態度的明確、價值觀的養成都是非常有效的。
三、形象化教學方法有助于初中歷史教學現狀的改觀
初中歷史課程地位重要,但是其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初中生歷史學習普遍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內容太過枯燥、理論難以理解、結論難于記憶、歷史知識在生活中實用價值太小。
對初中歷史教師進行了以下幾個問題的訪談:怎樣認識初中歷史教學的本質;如何看待學生的學習動力;如何體現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怎樣看待學習過程。
老教師傾向于課堂知識的傳授,專注于講授技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注意過程,青年骨干教師兼顧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新教師也能兼顧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部分青年教師注重過程,但是很少能夠制訂出可行的過程性評價量規。
形象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驅散抽象內容的枯燥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助于減少學生對于歷史課程認識的誤區。同時,形象化的教學設計能夠給予教師學習思維過程體驗,借此教師能夠認識到學生客觀的學習規律,有助于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初中歷史教學的本質。另外,形象化方法的應用能夠提供多元立體的過程性評價方式。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