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婉
摘 要:孟郊性情耿介,一生窮愁潦倒,他的詩歌以苦吟、推敲著稱,詩中頗多苦語,而又多用幽僻、寒冷的意象,藝術構思上追求“深奇”,蘇軾有“郊寒島瘦”之說,然而,孟郊的詩并非全為苦澀“硬語”,其中不乏質樸古淡、構思奇特的一面,尤其體現在的以愛情題材的詩歌中。
關鍵詞:孟郊;愛情詩;風格
一、寫愛情詩的孟郊“不寒”
在孟郊的愛情詩中,抒寫自己的愛情和情感體驗的詩較少,詩人較多寫他者的愛情,并常以代言的方式代替女子發出對愛情或癡或怨的感嘆,傳達出詩人的愛情觀以及對詩中女子的同情,從中也體現詩人充滿溫情的一面。
“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客子晝呻吟,徒為蟲鳥音,妻子手中病,愁思不復深。”詩人為了謀求功名背井離鄉,病于途中,更顯艱辛,病中痛苦呻吟無人理。此時便自然想起家中妻子在自己生病時照顧得體貼入微,妻子的種種好便在腦海里回放。詩人便是試圖以回憶來溫暖苦澀的心。《結愛》中,遠游的詩人看到衣襟上的結,想到妻子在他即將離家時“千度”結衣裳,又悟出結衣不如結心,將恩情、愛情相結,百年千月,纏綿無盡。從中可看出詩人與妻子的真摯感情,體味到詩人與妻子間滿滿的溫情。
在多數代言體愛情詩中,詩人以細膩的眼光觀照女性的世界,有時甚至直接并化身為女性,以女性的口吻傳達出女性豐富的情感世界。詩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棄婦或思婦,詩人選取一個剎那間的動作,一個富有特征的畫面或細節,來展現女性或愁苦、或相思、或歡欣、或怨恨的心情。如《古樂府雜怨三首》的婦女“空成萬恨濃”所托非人的無可奈何。《車遙遙》“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此夕夢君夢,君在百城樓”這類思君成癡的女子。詩人也從中表達了對這類女性的同情。《征婦怨》中“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中向來“有淚不輕彈”的男子在與妻子分離時也熱淚橫流,這對無具體所指夫婦,是詩人與妻子,還是那自古以來千千萬萬的思婦離夫,我們無從得知,但其中濃烈的恩愛之情以及生離之痛卻令我們動容。此時,冰冷古板、孤清愁苦、寒氣森森的孟郊成了一個敏感的、心腸熾熱的、感情深沉濃烈之人。
二、于平凡中出奇的藝術手法
孟郊喜歡挖空心思作詩,極為講究藝術構思,閱讀他的愛情詩,往往被他的奇特構思所折服。
首先,在深入觀察生活,注意生活細節的基礎上,孟郊往往不動聲色地選取平凡之事、常見之物,使用白描手法,卻又往往力避平庸淺俗而出新意。如寫送別這一常見主題,《征婦怨》中“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羅巾長在手,今得隨妾身。路塵如得風,得上軍車輪。”詩人抓住“淚”這個常見意向,反復吟嘆,借“淚”發揮,君的淚水沾滿羅巾代替君與婦相伴,而妾的淚塵隨良人轉徙遠行。尤其是路塵隨風追向丈夫的車輪,實是暗喻妻子欲隨丈夫遠去。由此寫出兩人別時難分難舍的眷戀之情。《古怨》中女子欲與丈夫比淚孰多,比心中之苦孰多。看誰的淚多到填滿芙蓉池,誰的苦澀使芙蓉枯萎凋謝。化無形的“怨”為有形的淚,讓無情的芙蓉花為癡情的見證者。
其次,詩人在愛情詩中,為了表現女子細膩多變的心緒,有時別出心裁地使用反意的寫法,如《征婦怨》中的正話反說,“漁陽千里道,近如中門限。”距離“千里”的兩處怎么會如“中門”(內外室)那么近呢?其實是女子在自我安慰,想象著天天遠望可以看到丈夫所在地。然而,讀者卻能從中讀出類似《氓》里面“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的結局,更顯離人之怨,也使讀者頓生憐憫之情。《古別離》中女子反說:“不恨遲歸”,遲歸又豈會不恨?只是與遲歸比起來,“向臨邛”(結新歡)更是無法接受,于是故意說“不恨遲歸”。這里將女子矛盾的、無奈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再次,孟郊往往在愛情詩中巧妙設喻,或以鮮明對比傳達出未盡之意,韻味無窮。如寫女子之怨的《閨怨》:“妾恨比斑竹,下盤煩冤根。有筍未出土,中已含淚痕。”妻子心中之怨是早是早已與固本之根相連、盤根錯節,理不清,除不盡,足見積怨之深。同時,也將湘妃竹的這一舊典故翻出了新意。又如《塘下行》一詩將來去不定的丈夫形象地比作“來去鴉”,不動聲色地寫出丈夫的薄情,這在前人的詩句中又是聞所未聞的。
三、古樸脫俗的風格
孟郊擅長寫古體詩,且其詩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五言古體。韓愈曾評價其詩“古淡”。孟郊在寫愛情這一題材的詩歌中,尤其體現其質樸脫俗的風格。
詩人追求出新的創意,避開陳言的同時也不拒絕學習和化用前人的文化遺產。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經》,漢樂府民歌以及《古詩十九首》的痕跡。《古意》“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全用《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的句意,古樸淡雅,古味盎然,更加輕巧、言簡意賅,體現詩人獨有的風格。
詩人不用生澀的典故,而間的用語歌唱始終不渝的愛情。《望夫石》用民歌自由靈活的形式,寫出朝朝暮暮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形象。“望夫石”本就有著癡等出征丈夫歸來的文化內涵,于是全詩在表現婦女對丈夫的忠貞摯愛的同時,也暗喻丈夫遠征行役久不歸。
孟詩中的字詞重復不顯繁冗,反而形成反復吟嘆的效果,鮮明地傳達主旨和情感。如《結愛》一首,全詩十句,共用九個“結”字,通過既俗又熟的“結”字,將情不移、愛相結的愿望表達得纏綿悱惻。《古樂府雜怨》“憶人莫至悲,至悲空自衰。寄人莫剪衣,剪衣未必歸。”用民歌常用的頂針手法反復吟詠,韻味無窮。
參考文獻:
[1]李建昆,邱燮友校注;孟郊詩集校注 上[M].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2]戴建業著.孟郊論稿[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