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博君
【摘要】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女教師相對處于弱勢地位。本文從社會性別理論出發,探討了女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與困境,企圖構建平等和諧的社會性別文化,轉變傳統的社會性別角色和態度,尋求女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
【關鍵詞】社會性別 女教師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92-01
“男強女弱”、“男尊女卑”這種千百年來形成的性別觀念深深地植根于人們的心靈之中,并成為人們行為的標準。社會輿論、影視媒體、甚至中小學教材中都充滿了對女性的歧視。女教師作為女性職業的一種選擇,也面臨著各種不平等的待遇。
一、從社會性別分析阻礙女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因
傳統的社會性別文化不僅導致社會、學校和家庭對女教師社會角色的低期待,也間接地影響、制約著女性的自我概念和自我目標的定位,影響著她們的專業發展動機、專業自覺性和專業發展期望值。專業自覺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成就動機與成就期待往往與專業發展的水平成正相關。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在每個年齡段上,男教師對工作的期待值均高于女教師,與之相對應,學術成就、職稱亦如此,其結論是女教師對工作的低期待是影響她們充分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大因素。研究表明,女教師自我概念的內涵更偏向于傳統女性,即使是那些有天賦又很喜歡從事教育教學的女教師,也往往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在相當程度上保留著“男性應比女性強”的傳統觀念,認為如果自己獲得和男人同樣或更高的成就跨越了“自然”的界限。
學校是教師安身立命的地方。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生態取向的觀點,學校是教師專業生涯的主要環境,同事是教師專業生活的主要合作伙伴,學校組織和學校同事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從目前情況來看,盡管女教師日漸增多,但傳統的性別文化照樣彌漫在學校。與社會、家庭一樣,學校人事環境也是以男性為中心,這阻礙著女教師的專業發展。
阻礙女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一)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
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常受到學校、社會的懷疑,被刻板地認為女性的天職在家庭,女性的事業心比男人差。因而,學校、教育部門在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智力投資上,往往偏向于男性。在安排關鍵崗位、在職學習和培訓、考核晉升時,女教師往往被放在最后考慮。
(二)教育公共政策上的性別意識缺失
女教師的平等勞動權缺乏政策的有力保障。女教師與男教師具有同樣的學歷、能力和健康,卻僅僅因為性別就要提前5年退出職場,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水平較高的女教師因此流失。在教育教學的一些崗位,缺乏鼓勵女性進入的政策。
(三)女教師較少的參與學校管理
眾所周知,學校的管理層和你多均為男性,女教師很少能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決策過程當中。只是追求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缺少了對專業發展的積極追求,主動參與才會有發展的欲望,因此這也是影響女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大因素。
(四)女性教師的視野較為狹窄
女教師長時間在校園圍墻之內工作,對圍墻之外的世界普遍性缺乏了解和認識,由于疏于社會外界接觸,對社會的發展狀況,包括對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定位,是存在著認識上的缺乏的,這種缺乏不是靠看電視新聞和報紙就能解決的,這種對教育整體上的認識的缺乏,導致了女教師在教育思想與行為上,顯示呆滯的、機械性的重復狀態,缺乏專業發展的內在迫切感。
二、促進女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從社會性別理論來分析,克服女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走出發展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改善社會文化環境,建構新型的社會性別文化,為女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傳統的性別觀,使女教師失去了專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失去了社會的廣泛支持。構建先進的性別理念,必須大力宣傳有利于男女平等的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必須加快發展有利于培育婦女“四自”精神和主體意識的現代教育,必須建立健全有利于婦女發展進步的制度文化,必須努力營造有利于實現男女兩性和諧發展的輿論環境。在先進性別觀的建構中,特別要發揮大眾傳媒的積極作用。擔負起社會責任,客觀地看待當前社會性別的現狀,為建構先進的性別觀而努力。
(二)努力尋求政策的支持,將社會性別納入教育決策的主流
納入主流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男女平等。將社會性別納入教育決策主流,一是要切實提高教育行政決策者的性別平等意識,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轉教育領域對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二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性別意識納入教育立法、教育政策中,并在具體的項目和方案中加以實施。制定符合教師教育發展潮流的、更為積極的女教師發展目標。三是讓更多婦女參與教育的決策層,在各種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增加女性的名額,呼吁女性的聲音。
(三)注重對女教師的人文關懷,創造良好的校園發展環境
廣大教師和領導應樹立起社會性別意識,高度重視女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創設人文關懷的組織支持系統,大力吸收女教師進入學校的管理層,鼓勵女教師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支持并保證女教師申訴渠道的暢通。加強對女教師的性別意識教育,學校可以通過女性專題講座、女性沙龍、繼續教育等形式,以及各種活動載體,對女教師進行性別意識教育,喚醒其性別平等意識,正確認識自我,增強發展的動機和信心。
(四)自我賦權,改變男女不平等的權力關系,促進自我的全面發展
女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除了社會、學校給予良好的環境支持外,還必須樹立主體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女教師要擁有自己的思想,具有選擇能力,自信、自尊,能夠支配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運。不依附于男性,不受支配與男性。打破傳統社會性別文化的束縛,充分發揮女性的主體性。
女教師的專業發展關系到教師隊伍的素質,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教育質量。從社會性別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探討女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困境和應對的策略,可以為實現女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李斌輝.社會性別理論的分析[J]教育評論,2009.2.
[2]王彥,梁麗玲.引領與協作——社會性別視角下高校女教師的師徒生活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3]許春榮.法國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研究——以社會性別理論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4.
[4]余秀蘭.教育與社會性別角色建構[J].南京社會科學,2013,5.
[5]姚羽.傳統小學女教師形象透視:一種性別視角[J].上海教育科研,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