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勵斯
[摘要]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任務,以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或獨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利用所需的資源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最終達到完善知識體系甚至是重組知識體系的目的。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學生獨立思考、合作研究的過程,該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然真實的學習環境中活學活用英語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大學英語教學任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48-02目前,許多大學已經開展了通識教育,但是,多數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結果就是學生學得越來越沒興趣、教師教得越來越吃力。
擺脫大學英語教學現有困境,應積極開拓新的教學之路,筆者認為,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十分適合我國大學英語課堂,該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
一、任務驅動型教學法
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外部信息,而應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積極主動地、有選擇地加工并接受外部信息,進而改變甚至充足原有的知識體系,可以說,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構建過程。因此,教師通過制定自上而下的任務路線,即整體任務——支線任務,學生在嘗試解決各類問題的過程中,會主動學習并掌握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具體到英語教學中,可以參考Peter Skehan 在其著作中所提出的理念,他指出,任務型教學即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教師制定的任務。該方法能讓學習者置身于最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之中,拓展其語言學習系統”。
綜合上述理論,可以為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下個定義——學生在既定任務的驅動下,借助外界的幫助和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獨立、合作、探究等方式獲得新的信息或知識,改變或重組知識體系結構并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以學生為主題、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貫徹落實了新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倡導任務型教學、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理念。對于大學生來講,任務驅動型教學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培養靈活的思維模式、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于英語教師來講,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在任務的驅動下,教師所開展的英語教學會讓學生適應從簡單引入困難、從低等級引入高等級的轉化,學生通過逐步完成教師所設置的由易到難的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提高獨立、協作、觀察、思考等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將為其帶來莫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其學習興趣并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提高其英語成績和學習能力。
二、以任務為驅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發展主體
大學英語教學中若采取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學習方法、認知行為、實踐體驗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空間。這是因為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具備實踐性強的特點,通過任務進行驅動,可以有效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被動接受、模仿為主的學習方法。趣味性、真實性、可操作性是教師所設計的任務的基本特點,這些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共同合作的精神,最終實現其英語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任務驅動型教學法讓學生更自然地學習到英語知識,且他們真正能做到活學活用。
(二)促進達成新課標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為例,教材以英語語言輸入為主,教學內容豐富,情境活動層次分明,語言文化多元,理論知識多層,并設計了一定的交際技巧、處世態度、學習方法甚至是文化意識等方面素養的培養。這種教材的設置使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以任務為驅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而非應試的能力。也就是說,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是中心,讓學生理解英語及學習英語的意義是關鍵,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是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任務驅動可以逐層體現出語言運用是否流利與準確,并通過任務逐漸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流利度和準確度,最終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塑造真實情境
真實性是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最大的特點之一,通過真實的任務塑造真實的情境,是該方法受到廣大應用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青睞的原因之一。塑造真實情境儼然成為任務設計的首要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符合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是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融入任務中去的重要準則。
(四)注重人文主義和學習趣味
現代社會中十分重視和強調人文主義,以人為本的思想已經貫徹到教育領域之中。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也需要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對英語的興趣作為參考因素,并注意貼近實際生活和學生的認知體系,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進而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中。另外,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認知能力,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是普遍現象,設置不同難度的任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也是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注重人文的重要體現。
(五)可行度高,操作性強
任務雖有等級之分,但總體來講難度應適合多數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的授課時間有限,因此,任務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且應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說明和要求的講解,同時,學生也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很好地完成任務。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具有吸引性和相關性,既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將學生引至教學內容上,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使用技巧的前提下,形成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以任務為驅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
(一)更正觀念,明確定義
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契機,幫助學生尋找學習動機、提高學習動力,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任務完成成果就是教學的成果。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時刻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通過完成各類語言行為,實現學習并掌握英語的目標。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教師不再扮演主講者和灌輸者的角色,而是扮演情境創設者的角色,主要工作是負責促進和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把握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特點
第一,學習過程真實自然。咿咿學語的嬰兒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學會自己的母語,是因為他們身處于適合學習的環境之中,在潛移默化的生活中不斷接受來自客觀環境的刺激。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正是企圖創造一個這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完成任務。通過觀察和研究教師所給予的真實英語材料、置身于真實的運用情境中,大膽地運用英語,并能夠切身體會學以致用的喜悅。
第二,學習目標循序漸進。任務驅動型教學中設置的教學任務難度等級各不相同,由簡到易,不同階段均設置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形成了由初級到高級、高級涵蓋初級的任務鏈。這類任務鏈連續且系統,存在一定的層次網絡關系,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能理解新知,又能鞏固舊知,并以此不斷積累學習經驗,體驗成功的滿足感。
第三,學習方式新穎獨特。任務驅動型教學中,學生通過完成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逐漸形成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態度,掌握此類學習方法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獨立自主地完善知識體系、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擁有探究的態度,這些因素對學生的一生都影響至深。
四、結語
以學生為主題、以任務為中心、以合作為方式是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中心思想和本質屬性,可此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時間較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有待各位教育者和學習者共同解決。但是,這并不能阻擋此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被推崇和實踐的腳步。在未來的實際操作中,大學英語教師應繼續加強設計環節,保證教學任務的科學合理,更要重視教學任務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黃藝平.以任務為驅動 以任務為核心——任務型教學法在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大眾科技,2010(12).
[2]黃藝平.團隊式教學法在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廣西教育,2011(9).
[3]劉文紅.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探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6).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