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根 張婕英 朱琳 林丹
[摘要]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正確的輔導員角色定位是輔導員有效開展工作的前提。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明茨伯格的角色學派的理論角度來分析:輔導員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應該針對不同的工作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當代大學生注重個性化的發展,追求自由,尋求理解與尊重;輔導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地加強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文化素養與業務能力,適應各種角色的轉換,從而在各類工作的開展中都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明茨伯格角色理論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103-02一、角色
“角色”一詞源于戲劇,自1934年米德首先運用角色的概念來說明個體在社會舞臺上的身份及其行為以后,角色的概念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研究中。社會學對角色的定義是“與社會地位相一致的社會限度的特征和期望的集合體”。
角色可以由不同的職位和崗位擔任,職位、崗位和角色的綜合表現形式就是相應的職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和角色說明書。
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質》中這樣解釋說:“角色這一概念是行為科學從舞臺術語中借用過來的。角色就是屬于一定職責或者地位的一套有條理的行為?!?/p>
二、明茨伯格角色學派理論
在孔茨所說的“管理理論叢林”中,明茨伯格是經理角色學派的創始人。經理角色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出現的一個管理學派,它是以對經理所擔任的角色分析為中心來考察經理的職務和工作的。明茨伯格認為,對于管理者而言,只有從經理的角色出發,才能夠找出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并將其應用于經理的具體實踐中去。明茨伯格將經理們的工作分為三類(共十種)角色。
人際角色直接產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權力的基礎。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種人際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領導者角色、聯絡者角色。管理者負責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夠的信息,從而能夠順利完成工作。整個組織的人依賴于管理結構和管理者以獲取或傳遞必要的信息,從而順利地完成工作,在此過程中,管理者扮演監督者角色、傳播者角色、發言人角色。管理者以決策讓工作小組按照既定的路線行事,并分配資源以保證計劃的實施,在此過程中扮演企業家角色、干擾對付者角色、資源分配者角色、談判者角色。
三、輔導員工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6號文件)中強調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認真做好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務育人工作,加強學生班級建設和管理;遵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學生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
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段持續的時間,而不只是一個點或一個片段,需要高校輔導員不間斷地進行管理。從大學新生入學開始,直至畢業,一直需要高校輔導員的管理。這四年間的工作都要輔導員圍繞著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班團建設、獎學金與助學金評定、貧困生甄別、畢業生就業等非常復雜的管理工作開展,面對的學生數量眾多,因此,高校輔導員不僅需要有責任心,更需要有對待工作的一定的管理技巧。
四、明茨伯格角色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一)信息傳遞方面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路人,信息傳遞角色是輔導員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輔導員承載著黨和國家的使命,肩負著塑造、規范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任,因此輔導員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理論水平,通過各種途徑將自己掌握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同時要尋求和獲取學生的各種信息,盡可能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作為學生信息的監聽者;輔導員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作為傳遞正能量的發言人;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還要進行黨團教育,傳遞黨委和團委的各種信息,傳遞教務信息、就業信息,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掌握學生的人生規劃,并與用人單位和學生接洽,盡可能地做到人職匹配,作為各類信息的傳遞者。
(二)人際關系方面
輔導員接觸的人物眾多,性格各異,因此輔導員需要具備較強的交際能力,運用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社團指導方面,輔導員要掌握好管理社團的度,每個社團都有主要負責人,比如學生會主席,這些負責人都是從干事到部長,最后到主席,各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此輔導員在擔任社團指導老師的時候,只需把握好社團發展的大方向,了解社團工作的進展即可。在班級管理方面,輔導員要選好合適的班干部,對班委的工作予以指導,進行必要的培訓,負責激勵班干部,動員班級成員進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班級管理等活動。在教學管理方面,輔導員特別是專業化分工的輔導員應該起到聯絡者的作用,上傳下達,做好學生與專業老師之間的橋梁,協助專業老師進行教學與創新性的教學實踐、競賽等環節。
(三)決策制定方面
輔導員所面對的是一個“小社會”、“小群體”,要培育和駕馭這個“小群體”朝著社會所要求的方向發展,就要求輔導員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日常管理工作細微復雜,要抓住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讓繁雜的工作內容有條不紊。輔導員管理的學生比較多,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日常管理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突發事件的發生。當這類突發事件發生后,輔導員要在第一現場進行解決,這就要求輔導員在面臨重大的意外事件時能及時制訂解決方案,采取補救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因此,輔導員還應具備臨危不懼、駕馭混亂的能力。輔導員每年都要進行貧困生的認定,根據學生提交的申請書和證明材料確定每個班級的貧困生,對各類資助、獎助學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對“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的評定,這些都需要輔導員進行深入的調研、詢問,征求多方意見,進行決策。當然每個班級都有后進生,輔導員需要對這類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而一般這些學生都是比較有個性或者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對這類學生進行預警性的談話要如同談判一樣步步為營,循序漸進地讓學生一點點改變,一點點進步。
高校輔導員承擔的任務重、工作繁雜,因此需要擔任的角色也多樣化。在新的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應該與時俱進,樂觀進取,積極地在各種工作中尋求比較有效的方法,扮演各種角色。當然每一類工作并不是單一地扮演一種角色,更多的是能夠在工作中靈活地進行角色變換。當代大學生注重個性化的發展,追求自由,尋求理解與尊重,輔導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地加強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文化素養與業務能力,適應各種角色的轉換,從而在各類工作的開展中都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徐靜英.淺析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原則及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2]鄭永廷,曾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
[3]朱德全.教育學概論[M].重慶:重慶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8).
[4]陳志勇.和諧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素質自我養成探析[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7(1).
[5]王雨.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3).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