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瑛
在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文如其人,一個人是高雅還是低俗往往可以通過他寫的文字判斷出來。因此,育人作用在習作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應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育人,在育人的同時進行習作教學。
一、注重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
學生語言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能從他們的作文中得以體現,學生字詞句篇的訓練也能從作文中得到鞏固,學生有較高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地表達文字。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致使作文與育人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生作文中諸如“臭老頭”“妖精”“天意”“運氣不好”“有鬼”等不健康的詞語及思想普遍存在。一次作文,我設計這樣一個片斷練習:假如今天早晨你到學校一打開教室的門,看到桌椅東倒西歪,地上亂七八糟什么都有,你會怎么想?“誰掃地?怎么這么不負責任?”“要罰他掃地一個星期”“把值日生給我找來,叫他重掃”……同學們都一味地責怪,沒有學生提出應該自覺地擔負起責任,自己把教室打掃干凈。針對這些現象,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地沒掃干凈,值日生應該負責任,但自己看到這種情況也應該動手把教室整理好。這樣就把怎樣寫與提高思想認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注重選材挖掘,把握育人契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和恰當的形式,寫自己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越充分。一篇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文章,它所選的材料必須具有真實可信性,真情實感賦予了文章的生命力。要求學生去選擇一些真實的材料,學生往往從自身周圍的事情選起。那么,我們老師就應該為學生創設出環境,在環境的創設中增加一些育人的因素,讓學生投入進去,再讓每一位同學發揮出他們的想象能力。這樣一來,學生也就不會為寫什么而絞盡腦汁了。一舉兩得的是,他們還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領悟了做人的道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選材入手,把作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真正做到用寫熟悉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真實情感。通過講故事和討論的形式,全班同學能認識到故事的實質,然后在作文課進行指導,使得學生的作文內容充實,重點突出,層次清楚,有真情實感。教師除大膽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物外,還可以在作文命題上下功夫,設計一些靈活的題目,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在統一寫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擬幾個題目,使學生的選材范圍更加寬廣,寫出他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學生作文中寫得真實的地方,哪怕是一詞一句,教師都應及時表揚和鼓勵。
三、注重思維訓練,滲透思想教育
作文教學應是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而現在教師在訓練學生寫作文時依舊是重語言而輕思維訓練,導致有的學生思路閉塞。學生思維受固定模式的限制,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象較為嚴重。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而問題是在發現事物間的差異之后產生的。在科學課上,學生總是先被一個個實驗產生的奇怪的現象深深吸引,然后通過比較分析進一步產生各種各樣問題。因此,差異是產生問題的前提。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生仔細觀察生活,有了問題之后,再指導學生沿著尋求答案的方向向前發展。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一個女孩準備揭發偷錢包的青年小伙,女孩的媽媽卻制止了她的行為。當我們發現這一現象的時候,就會產生疑問:女孩的媽媽為什么制止她的正確的行為呢?凡是有問題存在的時候,學生總是情緒高漲,思維極其活躍。教師應該重視提問題的訓練,提問題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還可以組織提問題競賽,學生會樂于參與,從而提升思維能力。
四、注重互評互改,強化育人效果
俗話“玉不琢,不成器”,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修改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傳統的教學,學生寫的作文都是由老師來進行批改的。學生也就一直以為批改作文是老師的事,跟自己毫無關系。久而久之,學生寫完作文就把筆一扔,一樁事就算是完成了。老師精心批改,評語也寫了一大串,結果卻是學生沒有正眼瞧上一眼,就束之高閣了;或是有同學看了半天也沒有理解老師的評語,只好作罷。這樣,學生的作文能力當然不會有提高了。葉圣陶先生一直呼吁要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那么,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來修改作文呢?只有自己動腦思考,動手修改,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完成作文之后,我注重讓大家自改互改作文。在改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強化道德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我在指導習作《我真后悔》之前,有意識地先讓學生講講怎樣的一名少先隊員才算是合格的少先隊員,以此來明確做一名少先隊員的責任和義務。寫完作文之后,組織學生相互之間評改作文。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星期天,我到好朋友家去做作業,發現他家的桌上放著他爸爸剛買來送給他的一支新鋼筆。我看了非常喜歡,就悄悄地把它裝進了我的口袋。不一會兒,同學到處翻找這支筆,翻了好久也沒有找著。看著他著急的模樣,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回到家,媽媽在洗衣服時發現了這支鋼筆,問我是從哪兒來的,我只好如實回答。媽媽罵了我一頓,讓我馬上歸還給同學并且向他道歉。可是我沒有勇氣向他開口,我真后悔,我后悔不該那樣做。”這位同學讀完,其他同學紛紛舉手發言,對這位同學的文章進行討論。
之后,我結合作者及同學們的評論,進行總結性闡述:“一個人應該要有誠實的美德。你雖然暫時還沒有向同學道歉承認錯誤,但你能把這件事寫出來,并敢于大聲朗讀出來,說明你還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老師相信你會記住這個教訓,同學們也應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學生通過互評互改作文,不僅提高了他們的作文能力,而且熏陶了他們的心靈,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得以激發,思想也得到了升華。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