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紫雯
區域活動深受幼兒喜愛,它在幼兒與材料、環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作用,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在于激發幼兒學習的內驅力——興趣。因此,利用區域游戲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可以讓幼兒在開放、自由的教育環境中快樂、自在、有效、主動地獲得有意義的學習。
一、創設環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班級環境的創設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是緊密相關的。區域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獨立、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學習、掌握知識。
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有限,還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有了良好的環境(如墻飾的創設),幼兒每天都置身于這樣的情景之中,可以更好地學習知識,而且我們每一次主題的環境創設都是和每個幼兒共同完成,他們也可以和父母溝通或查資料,在完成這個結果的過程當中,他們本身就是在學習。在完成這饒有興趣的過程后,加上區域中自制玩具的操作,幼兒對探索充滿了興趣。有時為了幼兒能更進一步探索,在教學還未完成或還未開始時,就先在區域中投放一些材料。如在主題活動“可愛的動物”中,可讓幼兒收集各種類別的動物圖片和相關的故事拼圖。將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中去,讓幼兒操作。等幼兒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再正式組織活動。由于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效果不錯。這樣統一、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增加了幼兒的專心,也有利于互助、互動的同伴關系,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信心,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合理投放材料,促進幼兒學習興趣
“兒童智慧源于操作。”兒童是在對材料操作、擺弄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的,興趣能驅動幼兒的活動欲望。因此,投放到區域里的材料,要考慮到幼兒的好奇、好動的特點,材料要鮮活,色彩要艷麗、奇特,而且帶有未知、新異的特征。要能激發幼兒興趣,使他們能拿起自己想玩的材料,不斷地擺弄、操作,保持住孩子們的新鮮感,同時也要和教學內容相協調。因此,區域活動時,哪怕學習內容再枯燥,但我們通過設置區域,也可以讓活動變得精彩、活靈活現。如利用輸液管和輸液瓶制作了人體的血液循環,幼兒在一擠一捏中把抽象的變為具體的;又如利用人體的消化系統制作了棋盤。幼兒對這類游戲百玩不厭、興趣盎然,真正體現了“樂中學、動中學、玩中學”這一觀點。
三、教師有效指導,保持幼兒良好學習情緒
由于幼兒心智還很不成熟,對事物的喜好往往受教師和大人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評價就顯得尤為必要。如果教師對游戲不了解,那幼兒的興趣會漸漸減退。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管制要把握好度:管得太緊、太松都不好。怎樣才能做到正確指導呢?
(1)做好觀察,適時介入,引發幼兒興趣。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好奇引發興趣,而興趣是幼兒探索的動機。教師適當引導,讓幼兒探索奧秘。例如,有一次N來到小小實驗室中,突然對K說:“知道嗎?雞蛋在醋里會變軟的。”K想了一下說:“不可能,雞蛋殼很硬的。”“真的,我沒騙你,是我爸爸告訴我的。”K繼續堅持他的觀點。這時,N有些著急了。我想再這樣下去的話,他們對“雞蛋在醋里是否會變軟”的學習可能就中斷。因此,我立刻介入其中,提議他們親自做一下實驗,看看“雞蛋在醋里面是不是會變軟?”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對動手操作的實驗活動最為感興趣,因此,他們學習的興趣點一下子被激發了。
(2)交流提升經驗,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區角活動以個體研究為主,每位幼兒都具有一定的操作經驗。教師在區角活動接近尾聲時,組織幼兒相互交流切磋,讓孩子們把自己探究的事物、發現的秘密以及解決問題表達出來,使孩子們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華,操作經驗得以提升,孩子們在交流體驗與收獲的過程中分享了他人的快樂與成功。例如:“雞蛋在醋里面是否會變軟”的例子中,由于時間關系,K發現雞蛋并沒有變軟,他很失望,并指責N是騙人的。而N則委屈地說是爸爸告訴他的。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我沒有急于告訴孩子們這是怎么回事,而是讓孩子們一起思考討論這個現象。在交流中,孩子們提出了“是不是時間不夠長”的疑惑。于是,在他們的心中又一次激起探究欲望,保持了這種學習興趣。
(3)懸念設置,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區域活動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教師要保護幼兒的探索積極性,將幼兒沒有解決的問題拿出來,鼓勵幼兒繼續探究,直到發現它的秘密為止。這樣,為下次的區角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也為老師下一次的區角活動的精心準備提供了目標要求。例如上例:雞蛋在醋里是否會變軟?由于做了實驗,許多幼兒都對這個實驗感興趣,結束時可設置懸念:“雞蛋在醋里會變軟,那么在水里或其他東西里會不會變軟呢?”教師的問題,又引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雞蛋在不同液體中的變化”這個問題,使探究活動能繼續深入下去,從而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區域活動游戲,讓幼兒真正地在玩中學。其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還可以促使幼兒健康全面地成長。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曹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