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明
〔關鍵詞〕 物理教學;教學效率;準備;情境;滲透方法〔中圖分類號〕 G633.7〔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1—0048—01我校物理教研組教師經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感受到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其實很多,有教師的素質和教學的情況,有學生的素質和學習的情況,有學校的物質條件和校貌、班風等情況。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作些努力來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教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做到“心中有數”,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有的放矢。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這樣有利于在教學中把握起點、找對切入點。在整個中學階段的物理學習中,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知識性、邏輯性、抽象性都比過去強得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學習基礎、學習方法等因素的影響,普遍感覺物理難學。特別是高一年級的新生,大多數都感覺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學科的跨度比較大,不適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兩者之間存在著跨度不小的“臺階”,因此對學生的基礎應“心中有數”。其次,教師對教學目標“心中有數”。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及其深刻分析,歸納總結出規律,并能運用規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彈力產生的條件、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方向判斷、合力與分力等效性與虛擬性、矢量的合成與分解、物體受力分析及其計算等。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對教學內容要“心中有數”,就是要熟悉教材,熟悉授課內容。把握整個中學物理教材的全部知識結構系統,特別是新教材的編排順序,更要理解新、舊教材的優點和異同。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學生從早到晚都坐在教師里學習,學習對學生而言無疑是枯燥的。如何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選擇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事例,以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且有利于學生內心體驗的表現手法向學生展示具有設疑激趣特征的問題情境。在為學生創設豐富情境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地提出問題,或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好的問題引入能夠引導學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提出富于探索性的問題。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創設的情境要豐富、趣味、形象,盡量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讓學生感到問題的真實存在性,解決問題的必要性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意義,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熱情。第二,情境的創設要僅僅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可以兼顧學生人文精神和價值觀的熏陶。三、滲透方法教育,激勵學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研究發現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高超能力,最主要得益于“從名師那里學到的一種發現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從名師那里學到多少實際知識”。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魚”作為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是學生追求的目標;“漁”作為掌握知識的技能,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信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物理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領會、感悟其中的方法,使學生有適應自己的一套科學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辨別分析、綜合概括能力,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即備課要備學法,上課要指導學法,作業及其講評要講習題的解法。物理學中常用方法有:等效法、假設法、控制變量法、極值法、數學工具法、物理模型法、整體法、隔離法、數形結合法等。“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應盡的職責。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很多,但具體執行教學任務的是我們教師。所以,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去精益求精。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不斷去實踐、思考、探索、嘗試、開拓、創新。 編輯:張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