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
〔關鍵詞〕 中學英語閱讀;不良習慣;
閱讀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1—0088—01
一、中學生不良英語閱讀習慣的主要表現
1.指讀。指讀就是指為了在閱讀中集中注意力,一些學生往往會用手指、直尺等物件指著一個個的字詞或放在這些字詞的下面進行輔助閱讀。這種閱讀習慣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相反會讓讀者只見樹木不見樹林。也就是說,這種習慣不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全篇文章的理解上。
2.念讀。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么放出聲閱讀,要么不出聲但身體某部位在跟著動,要么既沒有聲音也沒有身體部位在跟著動,但心里卻一直在喃喃自語。這種閱讀習慣一旦形成,要想改變它就比較困難。大多數閱讀速度比較慢的學生往往會有這方面的因素。
3.回讀。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剛剛閱讀過的信息沒有留下印象,總會重復閱讀,這種習慣就是回讀。這種做法一般情況下難以避免。但是如果在閱讀中數次往返閱讀,勢必造成速度難以提高。這種做法多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擔心遺漏信息所造成的。
二、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和技巧
要克服上述不良的閱讀習慣,必須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正確的閱讀策略和技巧。筆者以為,學生在閱讀中應掌握好以下策略和技巧:
1.意群閱讀法。意群通常是指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都有緊密聯系的一組詞語。閱讀文章時,在一個意群或有意義的單元內是不應該停頓的,要不然就會影響對文章所要表達意思的理解。要養成一組詞視讀,按照意義單位或意群將句中的詞自然分開,進行一組組掃描,用目光捕捉詞組的信息。以意群為單位閱讀文章,顯然閱讀速度要比逐詞逐句的閱讀速度快得多,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2.視幅擴大法。視幅是指眼睛每停頓一次能清晰地感知文字的范圍。視幅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注視點,即眼停瞬間眼睛實際注視的目標;二是識別幅,即指眼睛注視焦點詞的同時所能吸收左右兩邊的范圍。每次看清的語言單位應該是意群而不是分散的單詞。在快速閱讀時,學生的視線不應該是逐詞地進行自左向右移動,而應該是從一個意群跳到另一個意群。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應該將視幅范圍擴大,即一眼一句、一行甚至一小段地閱讀。這樣視幅范圍越大,閱讀的速度當然就越快。
3.詞義猜測法。在中考閱讀理解中要求猜測詞義的題目是一種常見的題型,同時猜測詞義也是閱讀理解的一種常用技能。因此,學會猜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猜詞能力取決于他所熟悉語言的程度、所具有的知識和經驗、所具有的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學生根據語言符號不斷地猜測,隨時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歸納、預測,并不斷地進行判斷,取舍,然后檢測出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跳讀法。跳讀又稱略讀或瀏覽,是非常實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技能。所謂跳讀,是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閱讀,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主題思想。換句話說,跳讀是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跳讀時要學會抓關鍵。抓關鍵就是要學會找主題句,即概括整段大意的句子,然后把每段的主題句的意思進行綜合考慮,就能得出文章的主旨要義了。主題句的位置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偶爾也會出現在段中,很少情況下短文中沒有主題句。如果文章包含了幾個自然段落,在閱讀時應該特別關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5.尋讀法。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項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他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讀者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材料,找到所需要的直接信息。
6.究讀法。究讀也叫研讀,以獲取明確的具體信息,從而達到深層理解文章的目的。究讀主要是指圍繞文章后面的問題進行詳細地閱讀,涵蓋對支持主題句的細節理解,對作者的意圖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推論,對文章中的難句、長句的分析,研讀字詞、句意、語法結構和文意。
編輯:楊慧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