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民卿+王黎娜+陸鳳霞+鮑和云+靳廣虎
[摘要]通過參加由美國肯塔基州當地居民自發組織的“history museum”活動,了解美國基礎教育的一些現狀和特點,促使我們對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中存在問題以及改進方法進行思考。分析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和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的現狀,提出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改進的嘗試方法,以期促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美國教育中國研究生教育專業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9.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22-02初到美國,在友好人士的陪同下去參觀美國的“history museum”。在筆者的知識范圍內,“museum”必定是擁有內藏物品的建筑。可是,當筆者看到“history museum”時,它顛覆了筆者的認識。它使得筆者不禁自問中國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因此,特寫此文以探討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式的改進,以期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
一、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淺析
美國是一個教育強國,其基礎教育能夠充分展現其教學特點。[1]美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認為是“全民時態”的教育。所謂“全民時態”可以理解為3大特點:1.學校課堂教育;2.人文氛圍教育;3.百姓主動教育。
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只是“說教”式的簡單教育,而是寓知識于娛樂、于現實再現和于自我操作的教育。同時,其“說教”式教育也盡量體現知識的互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就拿此次“history museum”而言,它不是由政府或某個團體組織的,而是由希望傳達歷史文化的本地居民自發組織,將他們自身所經歷或繼承的歷史文化傳遞給后人。
此次“history museum”活動開始時,其仍然采用“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它不是枯燥的灌輸歷史和文化知識,而是講課者身著當時的歷史服裝,在體現歷史背景的環境中,娓娓講述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其間,通過講課者與聽者的不斷問答,以實現必要知識的傳授。“history museum”活動中的授課場景,如圖1所示。
當參與活動的人了解了歷史基礎知識后,“history museum”活動就進入了場景再現和可自我操作的歷史回廊中。在這個歷史回廊中,你可以看到當時人的服裝、住宿、烹煮、狩獵器具以及基本的生活狀態。同時,活動的參與者可以自己按照傳統食品的制作工藝,制作并出售自己的勞動所得。通過上述的現實再現和自我操作,強化所學歷史知識。
筆者相信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活動中忘卻所學歷史,甚至包括像筆者這樣的外國人。“history museum”活動中身著歷史服裝的本地印第安人,如圖2所示;歷史中的野外住宿條件,如圖3所示;歷史中的烹煮工具,如圖4所示;歷史中的狩獵器具,如圖5所示;重現歷史的基本生活狀態,如圖6所示;活動參與者售賣自己制作的傳統食品,如圖7所示。
二、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剖析
目前,由于工科專業涉及學科交叉的力度不斷擴大,因此為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傳統工科專業基礎教學的課時在本科教育階段被極大地壓縮。同時,由于國內本科階段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許多高校一味強調“讀研率”的提高,以緩解其就業壓力,從而導致傳統工科專業基礎教學質量在本科教育階段的進一步惡化。
此外,“讀研”是面向社會熱門需求,重新選擇專業的良好契機。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導致部分工科研究生入學時專業基礎知識相對薄弱。
就拿筆者在研究生入學面試中常問的一道題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的面試研究生能夠答對此題。但是,此題對于希望在機械傳動,特別是齒輪傳動領域學習的研究生而言,又是極其基礎的專業知識。該題如下:“一對模數和壓力角均不相等的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能否實現正確嚙合;如果可以,請說明原因?”對于該題,工科專業本科階段的教學為:“一對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為法向齒距相等,即基圓齒距相等”,其公式表達如下:
m1cos(α1)=m2cos(α2)
式中,m1、m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模數,α1、α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分度圓壓力角。同時,課堂教學中會強調,為減少加工刀具的數量,通常使得m1=m2。因此,可知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正確嚙合條件為:m1=m2且α1=α2。
但是,當面試此題時,幾乎所有的入學新生回答是一致的,即“不能正確嚙合。原因為:正確嚙合條件為m1=m2且α1=α2”。他們的回答顯然忽視了正確嚙合條件的本質表述,且僅僅片面地記住了特定條件下的結論。
此外,筆者經歷的另外一件事也使筆者感到部分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筆者曾經讓已經進入課題研究的同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去購買齒輪插刀。該生本科就讀于師范類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階段在某農業大學機械專業完成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階段進入筆者所在課題組。該生在購買插刀的現場竟然不知道齒輪插刀分外插刀和內插刀兩種形式,甚至由于專業基礎知識的缺乏,都不能夠確定課題研究中所需插刀形式。
三、基于美國基礎教育模式的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法探討
研究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時,往往由于在本科階段接觸過相關知識,所以在此階段的學習經常停留在形式上,未起到真正彌補專業基礎知識的作用。[2]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1.教學形式枯燥乏味;2.學生主觀接受性差。
通過此次參加美國“history museum”活動,不僅讓筆者對美國基礎教育特點有所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它啟示了筆者可以參考美國基礎教育模式開展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法的嘗試,以便有效地解決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中知識點簡單重復、課程內容貧乏無味和學生主觀接受性差的問題。
首先,筆者認為雖然新入學的部分研究生專業基礎薄弱,但他們與本科生不一樣,因為他們已經接受過相關知識教育。因此,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基礎授課內容因盡量避免與本科階段雷同,擺脫一味灌輸基礎知識的教學模式。雖然授課時,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本質是相同的,但是授課者因盡量將基礎知識在其科研中的作用體現出來,可以結合一個或若干科研過程涵蓋相關專業基礎知識點,以體現基礎知識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其次,筆者認為由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授課人數遠少于本科授課人數,因此部分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從教室轉移到相關科研實驗室開展,讓研究生充分了解所學專業的研究現場和設備,以提高他們對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
最后,對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的考核,可采用多次、分階段對不同知識點的實際解決能力的考察,而不是最終一次性的試卷考試。
筆者希望通過上述方式,使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從目前的單一課堂教學,朝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和知識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從而有助于改善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駐美國芝加哥總領事館教育組.重新認識美國基礎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09(6).
[2] 張彥玲,張德瑩,張志國,殷春足.新形勢下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教師,2012(8).
[3] 張鑫.從國外名校的發展看我國高校改革的方向[J].大學教育,2013(1):5.
[責任編輯:陳明]
endprint
[摘要]通過參加由美國肯塔基州當地居民自發組織的“history museum”活動,了解美國基礎教育的一些現狀和特點,促使我們對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中存在問題以及改進方法進行思考。分析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和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的現狀,提出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改進的嘗試方法,以期促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美國教育中國研究生教育專業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9.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22-02初到美國,在友好人士的陪同下去參觀美國的“history museum”。在筆者的知識范圍內,“museum”必定是擁有內藏物品的建筑。可是,當筆者看到“history museum”時,它顛覆了筆者的認識。它使得筆者不禁自問中國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因此,特寫此文以探討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式的改進,以期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
一、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淺析
美國是一個教育強國,其基礎教育能夠充分展現其教學特點。[1]美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認為是“全民時態”的教育。所謂“全民時態”可以理解為3大特點:1.學校課堂教育;2.人文氛圍教育;3.百姓主動教育。
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只是“說教”式的簡單教育,而是寓知識于娛樂、于現實再現和于自我操作的教育。同時,其“說教”式教育也盡量體現知識的互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就拿此次“history museum”而言,它不是由政府或某個團體組織的,而是由希望傳達歷史文化的本地居民自發組織,將他們自身所經歷或繼承的歷史文化傳遞給后人。
此次“history museum”活動開始時,其仍然采用“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它不是枯燥的灌輸歷史和文化知識,而是講課者身著當時的歷史服裝,在體現歷史背景的環境中,娓娓講述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其間,通過講課者與聽者的不斷問答,以實現必要知識的傳授。“history museum”活動中的授課場景,如圖1所示。
當參與活動的人了解了歷史基礎知識后,“history museum”活動就進入了場景再現和可自我操作的歷史回廊中。在這個歷史回廊中,你可以看到當時人的服裝、住宿、烹煮、狩獵器具以及基本的生活狀態。同時,活動的參與者可以自己按照傳統食品的制作工藝,制作并出售自己的勞動所得。通過上述的現實再現和自我操作,強化所學歷史知識。
筆者相信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活動中忘卻所學歷史,甚至包括像筆者這樣的外國人。“history museum”活動中身著歷史服裝的本地印第安人,如圖2所示;歷史中的野外住宿條件,如圖3所示;歷史中的烹煮工具,如圖4所示;歷史中的狩獵器具,如圖5所示;重現歷史的基本生活狀態,如圖6所示;活動參與者售賣自己制作的傳統食品,如圖7所示。
二、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剖析
目前,由于工科專業涉及學科交叉的力度不斷擴大,因此為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傳統工科專業基礎教學的課時在本科教育階段被極大地壓縮。同時,由于國內本科階段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許多高校一味強調“讀研率”的提高,以緩解其就業壓力,從而導致傳統工科專業基礎教學質量在本科教育階段的進一步惡化。
此外,“讀研”是面向社會熱門需求,重新選擇專業的良好契機。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導致部分工科研究生入學時專業基礎知識相對薄弱。
就拿筆者在研究生入學面試中常問的一道題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的面試研究生能夠答對此題。但是,此題對于希望在機械傳動,特別是齒輪傳動領域學習的研究生而言,又是極其基礎的專業知識。該題如下:“一對模數和壓力角均不相等的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能否實現正確嚙合;如果可以,請說明原因?”對于該題,工科專業本科階段的教學為:“一對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為法向齒距相等,即基圓齒距相等”,其公式表達如下:
m1cos(α1)=m2cos(α2)
式中,m1、m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模數,α1、α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分度圓壓力角。同時,課堂教學中會強調,為減少加工刀具的數量,通常使得m1=m2。因此,可知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正確嚙合條件為:m1=m2且α1=α2。
但是,當面試此題時,幾乎所有的入學新生回答是一致的,即“不能正確嚙合。原因為:正確嚙合條件為m1=m2且α1=α2”。他們的回答顯然忽視了正確嚙合條件的本質表述,且僅僅片面地記住了特定條件下的結論。
此外,筆者經歷的另外一件事也使筆者感到部分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筆者曾經讓已經進入課題研究的同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去購買齒輪插刀。該生本科就讀于師范類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階段在某農業大學機械專業完成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階段進入筆者所在課題組。該生在購買插刀的現場竟然不知道齒輪插刀分外插刀和內插刀兩種形式,甚至由于專業基礎知識的缺乏,都不能夠確定課題研究中所需插刀形式。
三、基于美國基礎教育模式的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法探討
研究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時,往往由于在本科階段接觸過相關知識,所以在此階段的學習經常停留在形式上,未起到真正彌補專業基礎知識的作用。[2]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1.教學形式枯燥乏味;2.學生主觀接受性差。
通過此次參加美國“history museum”活動,不僅讓筆者對美國基礎教育特點有所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它啟示了筆者可以參考美國基礎教育模式開展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法的嘗試,以便有效地解決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中知識點簡單重復、課程內容貧乏無味和學生主觀接受性差的問題。
首先,筆者認為雖然新入學的部分研究生專業基礎薄弱,但他們與本科生不一樣,因為他們已經接受過相關知識教育。因此,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基礎授課內容因盡量避免與本科階段雷同,擺脫一味灌輸基礎知識的教學模式。雖然授課時,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本質是相同的,但是授課者因盡量將基礎知識在其科研中的作用體現出來,可以結合一個或若干科研過程涵蓋相關專業基礎知識點,以體現基礎知識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其次,筆者認為由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授課人數遠少于本科授課人數,因此部分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從教室轉移到相關科研實驗室開展,讓研究生充分了解所學專業的研究現場和設備,以提高他們對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
最后,對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的考核,可采用多次、分階段對不同知識點的實際解決能力的考察,而不是最終一次性的試卷考試。
筆者希望通過上述方式,使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從目前的單一課堂教學,朝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和知識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從而有助于改善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駐美國芝加哥總領事館教育組.重新認識美國基礎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09(6).
[2] 張彥玲,張德瑩,張志國,殷春足.新形勢下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教師,2012(8).
[3] 張鑫.從國外名校的發展看我國高校改革的方向[J].大學教育,2013(1):5.
[責任編輯:陳明]
endprint
[摘要]通過參加由美國肯塔基州當地居民自發組織的“history museum”活動,了解美國基礎教育的一些現狀和特點,促使我們對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中存在問題以及改進方法進行思考。分析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和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的現狀,提出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改進的嘗試方法,以期促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美國教育中國研究生教育專業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9.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22-02初到美國,在友好人士的陪同下去參觀美國的“history museum”。在筆者的知識范圍內,“museum”必定是擁有內藏物品的建筑。可是,當筆者看到“history museum”時,它顛覆了筆者的認識。它使得筆者不禁自問中國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因此,特寫此文以探討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式的改進,以期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
一、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淺析
美國是一個教育強國,其基礎教育能夠充分展現其教學特點。[1]美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認為是“全民時態”的教育。所謂“全民時態”可以理解為3大特點:1.學校課堂教育;2.人文氛圍教育;3.百姓主動教育。
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只是“說教”式的簡單教育,而是寓知識于娛樂、于現實再現和于自我操作的教育。同時,其“說教”式教育也盡量體現知識的互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就拿此次“history museum”而言,它不是由政府或某個團體組織的,而是由希望傳達歷史文化的本地居民自發組織,將他們自身所經歷或繼承的歷史文化傳遞給后人。
此次“history museum”活動開始時,其仍然采用“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它不是枯燥的灌輸歷史和文化知識,而是講課者身著當時的歷史服裝,在體現歷史背景的環境中,娓娓講述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其間,通過講課者與聽者的不斷問答,以實現必要知識的傳授。“history museum”活動中的授課場景,如圖1所示。
當參與活動的人了解了歷史基礎知識后,“history museum”活動就進入了場景再現和可自我操作的歷史回廊中。在這個歷史回廊中,你可以看到當時人的服裝、住宿、烹煮、狩獵器具以及基本的生活狀態。同時,活動的參與者可以自己按照傳統食品的制作工藝,制作并出售自己的勞動所得。通過上述的現實再現和自我操作,強化所學歷史知識。
筆者相信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活動中忘卻所學歷史,甚至包括像筆者這樣的外國人。“history museum”活動中身著歷史服裝的本地印第安人,如圖2所示;歷史中的野外住宿條件,如圖3所示;歷史中的烹煮工具,如圖4所示;歷史中的狩獵器具,如圖5所示;重現歷史的基本生活狀態,如圖6所示;活動參與者售賣自己制作的傳統食品,如圖7所示。
二、中國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剖析
目前,由于工科專業涉及學科交叉的力度不斷擴大,因此為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傳統工科專業基礎教學的課時在本科教育階段被極大地壓縮。同時,由于國內本科階段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許多高校一味強調“讀研率”的提高,以緩解其就業壓力,從而導致傳統工科專業基礎教學質量在本科教育階段的進一步惡化。
此外,“讀研”是面向社會熱門需求,重新選擇專業的良好契機。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導致部分工科研究生入學時專業基礎知識相對薄弱。
就拿筆者在研究生入學面試中常問的一道題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的面試研究生能夠答對此題。但是,此題對于希望在機械傳動,特別是齒輪傳動領域學習的研究生而言,又是極其基礎的專業知識。該題如下:“一對模數和壓力角均不相等的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能否實現正確嚙合;如果可以,請說明原因?”對于該題,工科專業本科階段的教學為:“一對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為法向齒距相等,即基圓齒距相等”,其公式表達如下:
m1cos(α1)=m2cos(α2)
式中,m1、m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模數,α1、α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分度圓壓力角。同時,課堂教學中會強調,為減少加工刀具的數量,通常使得m1=m2。因此,可知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正確嚙合條件為:m1=m2且α1=α2。
但是,當面試此題時,幾乎所有的入學新生回答是一致的,即“不能正確嚙合。原因為:正確嚙合條件為m1=m2且α1=α2”。他們的回答顯然忽視了正確嚙合條件的本質表述,且僅僅片面地記住了特定條件下的結論。
此外,筆者經歷的另外一件事也使筆者感到部分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筆者曾經讓已經進入課題研究的同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去購買齒輪插刀。該生本科就讀于師范類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階段在某農業大學機械專業完成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階段進入筆者所在課題組。該生在購買插刀的現場竟然不知道齒輪插刀分外插刀和內插刀兩種形式,甚至由于專業基礎知識的缺乏,都不能夠確定課題研究中所需插刀形式。
三、基于美國基礎教育模式的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法探討
研究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時,往往由于在本科階段接觸過相關知識,所以在此階段的學習經常停留在形式上,未起到真正彌補專業基礎知識的作用。[2]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1.教學形式枯燥乏味;2.學生主觀接受性差。
通過此次參加美國“history museum”活動,不僅讓筆者對美國基礎教育特點有所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它啟示了筆者可以參考美國基礎教育模式開展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方法的嘗試,以便有效地解決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中知識點簡單重復、課程內容貧乏無味和學生主觀接受性差的問題。
首先,筆者認為雖然新入學的部分研究生專業基礎薄弱,但他們與本科生不一樣,因為他們已經接受過相關知識教育。因此,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基礎授課內容因盡量避免與本科階段雷同,擺脫一味灌輸基礎知識的教學模式。雖然授課時,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本質是相同的,但是授課者因盡量將基礎知識在其科研中的作用體現出來,可以結合一個或若干科研過程涵蓋相關專業基礎知識點,以體現基礎知識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其次,筆者認為由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授課人數遠少于本科授課人數,因此部分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從教室轉移到相關科研實驗室開展,讓研究生充分了解所學專業的研究現場和設備,以提高他們對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
最后,對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的考核,可采用多次、分階段對不同知識點的實際解決能力的考察,而不是最終一次性的試卷考試。
筆者希望通過上述方式,使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從目前的單一課堂教學,朝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和知識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從而有助于改善工科研究生專業基礎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駐美國芝加哥總領事館教育組.重新認識美國基礎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09(6).
[2] 張彥玲,張德瑩,張志國,殷春足.新形勢下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教師,2012(8).
[3] 張鑫.從國外名校的發展看我國高校改革的方向[J].大學教育,2013(1):5.
[責任編輯:陳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