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劉玲玲
試析新《旅游法》下旅游行業消費環境透明度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劉玲玲
新《旅游法》落地已經將近半年,這期間整個行業陸續進入消費環境的“大換血”階段。從外部看,行業震動較大,具有直觀感受;從內部上,各旅行社之間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本文將從旅游業消費環境的轉變及行業消費環境步入透明兩個方面進行研究論證,試圖分析新《旅游法》對旅游行業消費環境透明度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新旅游法 洗牌 透明度
2013年“十一”黃金周,備受人們期待的新《旅游法》(以下簡稱“新法”)正式實施,進一步健全了旅游市場的法律體系。通過半年落地實踐,旅游行業的消費環境透明度逐漸清晰明了。
從新法實施開始,就在旅游業掀起了一場清洗污漬的大掃除行動。這次行動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其涉及范圍之廣,整治力度之大,是旅游業的一次大考。這也是整個旅游行業的一次大換血手術,決定了今后旅游業消費環境的透明度,在這一過程中有缺點也有成績。
新法的出臺實施,反應最快的莫過于各個旅行社。因為根據官方對新法“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的解讀,“旅行社以低于接待和服務費用的價格或者行業公認的合理價格提供旅游服務,且無正當理由和充分證據證明的,應認定為‘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1]。”所以旅行社傳統的所謂“零負團費”的宣傳將被視為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而涉嫌違法。而且這種以平價或虧損價作為“特價牌”的招攬手段在實際中也涉嫌違法,打著“特價牌”的幌子引導游客在指定購物場所消費或者安排游客購票游覽報價之外的景點,從而達到變相盈利的目的,違反了新法關于“指定具體購物場所和安排另行付費旅游項目”和關于“回扣等不正當利益”等的條款。失去了變相獲利的途徑,旅行社就只能轉向提高成本這一措施。自去年“十一”黃金周開始,團隊游價格出現不同幅度上漲,其中港澳游及新馬泰等旅游線路,漲幅都超過100%。比如在新法實施前,某旅行社的“新馬泰六日游”這個項目的參團費用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新法實施后,參團費用為6000多元人民幣,面對游客的質疑,旅行社給出的原因是“取消了所有購物點和自費項目”。這就使得新法面臨尷尬境地,在人們看來,新法的施行,不但未減輕游客出游負擔,反倒激增了參團費用。
不能要求任何一部法律在施行之初,便起到扭轉局勢,煥然一新的作用。因為法律不是通過框架限制,更多的是靠逐步提高整個環境的道德素質,使社會風氣轉變[2]。新法在貫徹“指定具體購物場所和安排另行付費旅游項目”這一條款時,具有深遠而積極的影響,但是同時也出現了矯枉過正的問題。新法一出,旅行社都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執行,為了確保旅行社的聲譽,明令禁止導游帶團到報價表之外的景點或者購物場所。而在實際參團活動中,個別游客都想去報價表之外比較著名或者他人所說的好玩的地方去游覽,還有就是帶一些紀念品回去。但是導游在上有政策,下有公司明文規定的情況下,使得這些想法都難以成行。受限于新法的框架,旅行社和導游就不得不謹小慎微。雖合法,但在實施中卻容易忽視游客的客觀感受,新法是否應該出臺相關配套法規以滿足游客訴求呢?
長期以來,旅游行業都有自由行和團隊游分庭抗禮,兩者各有優點,自由行注重自由,團隊游考慮省心。在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下,逐漸衍生出半自助游這一旅游方式,它結合了自由行和團隊游的優點,游客既省去了自己訂車票、找住宿的麻煩,還能專心考慮如何去旅游目的地游覽。這種旅游方式備受游客青睞,在新法這一催化劑作用下,在整個行業廣泛推行。這也直接導致了近期旅行社國內旅游市場降溫,部分旅行社發送旅客數量不足往期,既表現在團隊數量減少,也出現了十幾人勉強成團的現象。
隨著新法的實施,旅游行業進入陣痛期,但這也是市場凈化的必經之路。長期以來,由于旅游行業門檻低,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標準,行業內部混亂,散、亂、差問題嚴重,低價惡性競爭現象頻現。以合肥市為例,注冊經營旅行社達270多家,同時還存在諸多掛靠式加盟店,實際旅行社超過400家,在狼多肉少的價格戰環境下,合肥市行業毛利潤約10%,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做法無疑“以賣白菜的價格,承擔賣白粉的風險”[3]。
在小型旅行社看來,由于新法的嚴格實施,部分長線項目的參團費用還將不可控地增加,爭取游客的認可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旦游客不買賬,旅行社將面臨關停[4]。據統計,南京500多家旅行社中,有20%的旅行社將受到新法影響。這些旅行社要么關停,要么就會成為大型旅行社的分支機構,代賣其設計出來的產品[5]。而對大型旅行社企業來說,淘汰一大批劣質小型旅行社更有利于做好自己的高端品質線路。新法實施,對于大、小旅行社都是一種挑戰,就目前看來,已經有部分旅行社在進行內部整頓,全員培訓,從前期服務到合同擬定及更深層次的產品設計出發,通過自身優化逼退競爭對手,從而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因此,新法的落地,將有利于整個旅游行業的優勝劣汰,改善目前全國旅行社行業的小、弱、散狀態,促進合理經營體系的建設,同時對樹立品牌化、規模化的大企業起到積極作用。
新旅游法下的“洗牌”時代產生了一系列化學反應,有些反應迅速而強烈,有些則緩慢而蘊含能量。不得不說新旅游法就如同一顆深水炸彈,直達旅游行業最深處,在旅游業界、游客和其他人群間瞬間爆炸開來,將行業最深處所隱藏的未知,暴露在眾人面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新旅游法下的“洗牌”時代真正要給人們呈現的是行業的消費環境透明度,這種透明度正在深化于旅游行業的每個環節。
新法實施前,在部分旅行社一系列“零負團費”、“進門補貼”等“特價牌”宣傳攻勢下,游客對旅行社的成本動向會產生很多疑問,“為什么參團費用這么低?”、“在旅行過程中會有什么花費?”、“自己的錢能用在什么地方?”等等,但是在旅行社人員的三寸不爛之舌和游客的“占便宜”心態下,還是促成了買賣。而旅行社就是利用游客“占便宜”的心態通過主導整個旅游活動,達到隱蔽旅行社成本的目的。這種成本的隱蔽性,恰好說明了游客和旅行社之間地位的不對等,也暴露了旅行社違反誠實守信市場原則的問題。
在新法落地的半年時間中,在整頓行業亂象、凈化市場的過程中產生了個別副作用,如全國旅行社行業普遍出現了大幅度的參團費用增加的現象。這種副作用是伴隨著杜絕旅行社強制購物、另行收費等亂象所出現的,旅行社失去了包括導游工資等的一大部分成本來源,而在新的行業競爭中,成本又不可缺失,在新形勢下,“虧本賺吆喝”的方式已經難以適應[6]。從表面上看,是參團成本的增加,而實質上卻迫使旅行社成本從幕后走向前臺,游客對自己的財產也有了更為明確的掌控權,只是這種成本透明化暫時還停留在直觀的價格變化上。因此,新法的實施還會有一段尷尬期,在長期過程中將逐漸明了。
旅行社作為旅游行業的龍頭,直接反映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旅行社行業的惡性競爭也直接反映了旅游業的惡性發展。如上文所說,我國旅行社行業內部存在著散、亂、差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價格戰為主的惡性競爭上。低價產品雖然會對游客消費心理帶來直觀影響,但是卻難以形成對旅行社品牌的忠誠度[7]。通過對眾多旅行社的觀察和分析,在行業內部越是資金渠道獲取困難,品牌效應小甚至無品牌效應可言的旅行社,越是會走低層次價格競爭的路子。
這種暗流洶涌的惡性競爭在新法實施后逐漸有了改善,在價格外衣下的公平競爭日趨透明化。新法的實施,刺激了旅行社產品價格的普遍增漲,采用惡性競爭的價格戰的旅行社就相對失去了競爭優勢,減少了游客在高低價格選擇上的盲目性,使得游客對旅游產品的性價比更加重視。隨著同等競爭環境的形成,行業內部的競爭也將更加透明。對于旅行社來講,將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提升和品牌效應的增強。
新《旅游法》代表著我國專門性法律的進一步健全,也是完善我國旅游行業標準的一大創造。自施行之日起,便開始起到了規范旅游市場的作用,不論是對行業的“洗牌”,還是促進行業消費環境的透明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審視這一法律的施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我國旅游市場特點所決定的。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政府通過相關解釋在法律操作性上的改善。總之,認真貫徹和履行新《旅游法》的相關規定將成為旅行社發展、盈利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前提。
[1]官方首次解讀旅游法旅游行業迎來新調整[J].旅游時代,2012(2).
[2]曾晶菁.不購物就漲價?新《旅游法》的尷尬[N].四川法制報,2013-10-10(B04).
[3]新華網.兩節旅游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行業洗牌在即[EB/OL].(2013-10-3)[2014-3-19].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03/c_117591504.htm.
[4]《旅游法》能否叫停“潛規則”[J].中國報道,2013,10(116).
[5]南京廣播網.受新《旅游法》影響2成旅行社將關門[EB/OL].(2013-10-19)[2014-3-19].http://www.njgb.com/2013/?a=detail&doid=55427.
[6]毛錦偉,楊瀟慧.購物,仍是旅游繞不過的“坎”?[N].解放日報,2014-2-18(11).
[7]徐萬佳.推進旅游法貫徹落實難在哪[N].中國旅游報,2014-1-8.
F592
A
1005-5800(2014)05(a)-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