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富
縱觀全國與各省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可以看出它關注的重點是“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便捷的學習環境”,在開放性學習環境中學習是今后的發展趨勢。雖然我們的教學硬件環境已經得到極大的改變,對教師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教師的“教”,不過,學生仍舊是被動地學習,變得越來越難控制。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專家們提出“先學后教”的導學課堂。那么,信息技術課如何有效地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通過實踐探索,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課“先學后教”的導學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導學課堂,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在實踐操作中學習,繼而給出“做中學、學中導”的課堂導學模式。
一、“做中學、學中導”模式的構建:四步驟、七階段
“做中學、學中導”的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地對教學目標創設一定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學習教學內容,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通過課堂引導,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的知識連貫起來,解決學生并未懂得的問題,其操作步驟主要分為四步:準備→做中學→學中導→展評。
1.準備
準備環節并不是簡單地備一個教案,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有一個總體規劃和詳細計劃,構建開放性的學習環境。
1)總體規劃:教研組和各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市、區教研員的具體要求對本學科進行總體規劃。
2)創設環境:通過Moodle平臺整合現有網絡多媒體電腦教室、互聯網絡資源和教學活動,我們構筑了“Moodle平臺+多媒體電腦教室+互聯網絡”三維立體化的、有助于師生及生生間交流合作學習的教學環境,使完全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可調、可控,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這三個軟硬件平臺各有一定的優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們要把它們有機地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每一個平臺的優勢,為教師教學服務。
2.做中學
“做中學”環節是整個導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此環節重點在于啟發學生“做”,進行實踐探索,“做”中有所悟,發現問題。它包含兩個階段,即實踐探索階段和發現問題階段。
1)實踐探索
雖然我們主張讓學生自主實踐探索,但學生對新知識是生疏的,如果盲目地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他們往往是無從下手、摸不著頭緒。此時,我們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操作任務,善用導學秘訣資源。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在上課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Moodle學習平臺,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任務和所需的導學資源。例如,“自選圖形的應用”一課,教師可以在Moodle學習平臺里設計好學習目標和導學秘訣資源,在學生動手期間,進行適時的引導,不斷地巡回查看,以“小狗的成長故事”為任務情境,適時地作出以下引導,如耳朵、尾巴和前腳沒了,怎么辦?這時可以插入、繪制自選圖形;當小狗漸漸長大,體型會如何變化?這時就要改變自選圖形的形狀與大小;小狗漸漸長大,越來越貪玩,玩了一天的狗狗太臟,我們需要給它美容,這時會選擇“設置自選圖形的顏色”;當給小狗命名時,會選擇“添加文本”。通過以上引導,學生會很快地完成“小狗的成長故事”的創作設計任務,在創作設計過程中學會自選圖形的應用知識,完成學習目標。
2)發現問題
通過課堂實踐,我們會發現光有教師的引導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會在導學秘訣中找答案,有目的、有選擇地學習。例如,有的學生在進行小狗的耳朵、尾巴和前腳繪制時,會發現尾巴長在前面,怎么辦?在移動圖形時,有的學生會發現很難選定所有圖形對象,怎么辦?這時,他們可以發揮組內相互幫助的作用,既減輕教師的壓力,又能鍛煉小助手的能力,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在全班進行操作演示,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
3.學中導
“學中導”和“做中學”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環節。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雖然通過導學秘訣資源和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還有一些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就此打住的話,學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會是一盤散沙,不夠系統,不能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概括疏導、鞏固運用就顯得很有必要,是“做中學”的補充、概括和升華。
1)概括疏導
當學生基本完成實踐操作后,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匯報,激發思維碰撞,排解、疏導疑惑,突破重點、難點,引導概括總結。當學生基本完成“小狗的成長故事”的創作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組間匯報交流。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到教師機上集中展示本組探索出的操作技巧,就會發現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有些想法甚至教師都沒有想到。例如,狗狗長大后,體型會發生變化,如何改變自選圖形的形狀與大小?有的學生會通過編輯自選圖形的頂點來實現,有的學生會通過更改形狀來實現,有的學生會通過自由曲線工具繪圖來實現,還有的學生會通過任意多邊形繪制后再修改頂點來實現等。在匯報交流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形成知識系統,這樣就會很好地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即自選圖形的選擇、修改和組合以及任意多邊形的繪制。Moodle可以及時地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及時反饋。
2)鞏固運用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基本上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相關知識,但由于所有的情境和任務都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而設定,學生缺少真正的實戰鍛煉,沒有機會展示個人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所學的知識及技能缺少系統的鞏固和應用。為此,教師要在交流匯報、引導概括總結之后,留足時間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讓每個小組充分利用Moodle里的“團隊作業”平臺進行作業的匯總與交流,來一次“狗狗大聚會”,看哪一組設計得好、匯聚得快。
通過以上的引導與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揮,團隊凝聚力得到很好的體現,會創作出很多優秀的集體作品。教師可以借助反饋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深入化,從而將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能力。
4.展評
評價的重心要放在相對應的“做”與“學”的聯系結合點上,分析所有項目任務達標狀況、問題解析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這一階段貫穿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促進“做”與“學”活動的開展。教師針對學生的每個學習行為進行評價與反饋,促進他們學習與分享。通過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要讓他們懂得:漫長的學習經歷有失敗、有挫折、有經驗、有教訓、有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人生歷程中的寶貴財富,意義重大。
二、“做中學、學中導”實施策略
“做中學、學中導”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實施。通過2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我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為“做中學、學中導”模式的成功實施提供保障。
1.把好開放學習環境的可調控關,為“做中學”提供保障
學生學習環境越來越開放,學生變得越來越難控制。如果我們對開放性學習環境不加以調控的話,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做中學”,因此把好開放學習環境的可調控關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構筑的“Moodle平臺+多媒體電腦教室+互聯網絡”三維立體化的、有助于師生及生生交流合作學習的教學環境,能使完全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可調、可控,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我們會通過網絡行為管理,減少外界的干擾,杜絕誘惑。此外,我們會注重規范細節,正確引導課堂行為。在每堂課上,我們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登記,學生也能隨時隨地地看到自己的行為表現。我們利用學生的課堂行為考勤,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為“做中學”提供保障。
2.把好互動導學秘訣資源制作關,為“學中導”提供學法
浙江省現行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高度濃縮,學生自主看書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讓學生在看書中實現“做中學”,難度會很大,甚至無法進行。因此,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制作互動導學秘訣課件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教師要對教學內容融會貫通,課前充分收集、創新要讓學生“做”的資料,制作學習活動任務,同時,在課中,教師也要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氣氛。
第二,教師要利用Storyline把書中介紹性的知識內容制作成互動導學課件,引導學生邊看書邊完成在線測試內容,通過互動導學,使學生清楚書中所講的重點內容,印象深刻。
第三,對軟件操作性的學習內容,我們會用Storyline錄制屏幕,把操作過程制作成視頻演示課件和軟件模擬操作課件,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學習,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學習,直到學會為止。雖然課堂上只有一位教師在教,但對學生而言是一對一的指導學習,他們學習的有效性和效率會大大提高。
通過以上三個層面的操作,確實可以促進學生“做”與“學”的效率,也會提升教師“導”的效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方法的運用比以往有明顯的提高。因此,把好互動導學秘訣資源制作關,是為“學中導”提供學法的保障。
3.把好學習過程調控評價展示關,為“學中導”提供方向
新課程改革理念比較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三維立體開放環境下的“先學后教”除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外,更注重教師的引導、調控與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與評價,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為了更好地發揮評價和展示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Moodle平臺設計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記錄學生的每一步學習過程,可以隨時了解每位學生、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他們學習的進度和方向。
三、實踐成效
1.學生養成高效自主的學習習慣
幾年來,學校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出現明顯的變化:學生在走進機房開機的同時,就會打開課本看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2~3分鐘后會登錄到Moodle學習平臺了解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開始“做中學”,無須等待教師特意布置任務,學生就會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養成高效自主的學習習慣。
2.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明顯提高
通過“做中學、學中導”教學,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整體把握規劃及合作等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設計創作電腦作品。此外,我們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屆電腦制作活動,在整個區里的獲獎比例也很大。兩年來,我們在信息技術課中全方位解放學生的學習壓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設計創作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他們的設計素養得到明顯提高。
3.構建互動導學體系
我們結合導學思想,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制作互動導學課件資源,把需要演示操作的內容制作成演示視頻和操作模擬,做到“演導”結合。學生在課堂上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選擇地學習互動多媒體導學課件內容,不必教師在課堂上多次廣播演示。基于Moodle平臺,我們構建了互動導學體系,含有學習目標、導學問題、導學秘訣(資源)、學習活動、評價反饋等環節。事實證明,設計導學資源、構建互動導學體系很有必要,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問題和展望
我們雖然構筑了“Moodle平臺+多媒體電腦教室+互聯網絡”三維立體化平臺來調控學生學習的部分干擾因素,但是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特別是無線網絡、智能設備的普及,我們的調控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勢必會影響“做中學”的有效開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導學課堂中導學形式比較單一,不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導學形式的多樣化研究,這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相信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將“做中學、學中導”模式運用得更有效。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